1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山有喬鬆,隰有遊龍。
不見子充,乃見狡童。
無盡海上有白衣行舟,入則煙雨四起,有鷗鶴隨行,蒼上浮雲半縷,盡是書上畫意。
2
大公子無恙,天下無恙。
蒼上以晦暗而漸明,生祥雲而入無盡海,撫江上行舟人,舟以純,人以純,山澗百色以純,上蒼百物以純,俱以應舟上人。
姑娘眸間忽而有光而過,滯時,舟上人抵櫬,以白衣撫山澗百色,視這江山,著眼皖姑娘。
“世人多言櫬上聞生舍,吾悉知舍中皖姑娘,以一手回生術誘這世間人皆往,俱以為奇。”公子聲似微風,海上雲煙起舞,誘百鳥和之。
“妾之聞生舍可以起死回生術為奇而誘人之回往,起死乃是起往世之死,回生乃是回後世之生,斷一世之念,入來世而為人。大公子可是來尋命否?”
“且聞皖姑娘之聞生舍有卷曰‘山海笙’,借以閱可否?”
“大公子可以駐顏續命之仙藥相抵也。”
公子啞然。
3
男兒生當誌鴻鵠,天下所雄皆燕雀。
吾父何怨,吾何怨父。
餘少時,父嚐以嚴教,好學,乃以書卷食之,時天下學術常事,置書本者,吾皆習而得之。
父嚐以政而論世間。時六國而彙秦,相國李斯據時擬國策以告天下,蒙、王諸將護國虎賁而駐秦之疆場,秦以威名而雄於諸域。“秦以諸將軍為榮,以諸文將鬼才而安內,以諸武將梟雄而攘外。”
“生時自入帝王家,當誌江山莫金山。”
初,父以小生之言論而怒,屠方士,焚士書,吾懼以小聚大而危父,乃諫之,父惡,以九原監軍予我,遣蒙恬將軍將地。時吾以不明,懼父惡我,乃行詔,未曾多言。
“吾父苦也。”公子歎,泣。
“大公子可道我始皇東巡一事?”姑娘將疑。
“若自知事變,何來東巡一說?”卻見公子惱,
“如此。”
4
生當稱作帝家人,不知鴻鵠卻作燕。
十八弟自幼得父寵,吾嚐入宮,見弟入父懷而嬌,父大笑,甚寵之。吾自幼得父之嚴教,以此而懼父爾,父如此寵之,吾心羨之。
初,弟索要之物父乃俱予之,吾心羨之;弟生悲而泣父乃俱寵之,吾心羨之;弟恃寵而驕父乃俱應之,吾心羨之。父嚴教我,吾懼求物,吾懼求寵,吾懼吾父惱也。
十八弟生個嬌童模樣,吾亦甚喜,其貌若天上皎月,以無暇而予人以溫潤。父以其童真而寵,以其童氣而喜,以其童欲而應,如此而寵。
“兄可以這世間物作己物?”
“不可,世間物有主,奪人不可求。”
“兄愚也。財以位重者得,世間物以據高者得,此乃天人道也。”弟傲而嬌態,以琉璃珠擲地,
金於滿月而裂,餘輝以映弟之顏。
“弟萬不得也。”
燕雀卻作鴻鵠事,疾上覆火做老鴰。
5
公子覆水以乘舟,江上民火以擺渡。
公子嚐以民間疾苦而生悲,得始皇遣之於蒙將軍地而如魚得水也。以身而入俗世,嚐以民間疾苦自得,遣眾將而扶民以水火,百姓皆稱為賢。
公子身入水火,以舟而扶之,渡百姓之疾苦,渡世人之水火;世間苦厄皆渡,世間百善皆渡,世間惡來皆渡,世間公私皆渡,世間百欲皆渡,眾生拜之稱賢。
公子以身而教百姓,以身而示後人,以萬物皆苦而自苦,以山間百味而煉身,以世間百欲而錘心,以人間詞話而渡世間風雪百態無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