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動山以掩鄉野,動海以覆阿房。
“後主近日身骨可是有礙?”後主顏弱,姑娘疑之。
“前日姑娘以身予我,盛吾之弱魂,初以體態尚完,身骨尚好,然終是亙古之身,多是有了風物聚,日以病態盡顯罷。”後主一咳,病態柔骨,如似斷枝。
“可入舍安歇?”姑娘顯憂。
“善。”後主應,乃入聞生舍。
2
金樓夢有金樓人,金樓辭上世誠賦。
海上擺渡人,可有風嘯海浪居上,逢之以巨惡迎上,舟上人視之不懼,坦然行之。
“帝家人也。”皖姑娘喃聲而言。
是以滿月風行,海上螢火以群而聚,山澗水聲、上蒼啼聲、林間蟲聲、擺渡人漿聲,寂夜以類呼上,是綴星河也。
擺渡人緩緩而行,萬物以歌和之,上蒼以月輝沐之身,長風著衣。忽而有曲聲起,和以夜歌盡是江南曲意。
舟行至櫬,姑娘察擺渡人半晌,忽而展顏。
“可是蕭姓公子否?”姑娘喚之。
擺渡人聞之,步履頓,乃以鬥笠卸下,應姑娘喚聲。
“聞世人之奇事,繹乃尋之,見過姑娘。”
風情常態事,溫潤幾縷風。
3
入樓如霧上,拂馬似塵飛。
入海則覆無盡,以無盡溺,得櫬上生;以無盡死,入櫬而還。
“今世人以何態居人間所?”姑娘眉彎,稱以蕭公子。
“多情多欲,以俗事滿身,以儀態自居,以閑者多寐,以勞者多慰,以稱官者多假,以稱道者多鄙。多亂多囂多浮沉爾。”
“吾之所料,公子可戀這世間?”
“世間人戀我,吾以戀世間。”
“如此,今世人乃多癡,以汝之梁元帝猶忘。”
“但蕭繹耳?”
“更甚,如此,公子可戀?”
“然吾與櫬上皖姑娘熟爾,吾以戀而存,可否?”
“吾戀以何物,公子當自知。”
“吾戀以何物,姑娘當甚知。”
何事秋風悲畫扇。
4
相逢半路溪,隔溪猶不渡。
世祖以皇詔而入京,順天命而稱帝,謂之元帝。是以滿室宮妃繞餘梁,滿園花草溢國香,以文學好之,得書卷以誦,嚐做詩賦,臣人皆歎,稱之曰才。
初,帝以家事治國,以文而治世,戰之不利,號之不聚,隔岸觀火,謂之禍國。
“史官之言,多以己見而載也。”
太清六年,梁元帝即位,改為承聖元年。
侯景平後,世祖收京師書卷七萬餘入江陵,以聰慧而稱道也。
帝王家多武夫,文皇者,多舛。
誤以辭賦動人怨,情意難解遣人離。
5
世祖年五而誦《曲禮》,時高祖謂繹曰:“汝試言之。”繹即誦上篇,左右莫不驚歎,謂世祖以神童而稱之。六歲能為詩,以閑時而著詩,池中浮魚、山上風露、地上牛馬、塵世人間,莫不為其所好,左右莫不驚歎。十三以誦《百家譜》,左右再稱奇。成童著書而稱《金樓子》,同齡孩童莫不為愧,世祖文賦之道以始。
世祖即位後,入江陵而收書七萬餘卷,臣民以善詩詞而稱世祖,左右莫不稱之曰能。
世祖常依民之貧寒疾苦,每霖雨積雪,遣腹心左右,周行閭巷,視貧困家,有流離道路,密家振賜,以民之憂而憂,以民之樂而樂。
“自餘年十四,苦眼疾沉痼,比來轉暗,不複能自讀書。以書卷自讀,嚐複醒,以眼疾愈重,憾恨自得。”
“如此,可為公子憾事?”
6
君動情於世間山河,妾動情於郎之心河
“自餘年十,以納妃徐氏,以固政而婚,非情意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