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嚐以弟之言戒自身,世民以水火中,無舟而不得渡,世間權重顧私者皆是,吾以民苦而苦,故以身做舟,渡世人於水火,渡萬欲於權勢。吾自以將卒吾之力而成,卻敗也。”
“吾敗於世間權勢,敗於民之頑劣,敗於私情。”
大公子曾問道於胡亥,其以權勢而稱道,位極者而做道,大公子心乃苦之。
一身風情而問世間,不知世間畫中人如何;一身疾苦而入世間,卻得世道百欲所傷;一身清風而問世間,不知驟雨之極,舟傾而人自毀。
渡以萬千世間人,身卻陷城不自破。渡人渡欲渡世間,不渡公子做山間。
6
念君之不老兮,以伴終而相望。
“姑娘之‘山海笙’,吾借以閱可否?”公子之袍得風而撫,以山間餘光而映。
“大公子可入而閱也。”姑娘笑言。
“世人言姑娘之書卷可噬人之事故,不知吾之事故如何?”
“可是哪個世人言之?”姑娘將疑。
“吾渡以世間事,人稱‘惡來’之典韋典將軍之魂也。”
“前世之項藉,以重瞳子示人,時光事亦洗不清其前世情也。”姑娘歎,目光以舊。
夫君可有思妾?可有念妾?
“吾之事故可得姑娘書卷食之?”
“以憾而食,以極憾而食,汝之欲而不得也。”
“大公子可道汝父耶?”
“吾父…….”公子喃喃,目光炬遠,忽而淚目。
“姑娘山海笙可食世間極憾耶?”公子言盡,皖姑娘之山海笙而動。
“可食。”
“如此善也。”
世間難道風情人,舟不自渡世人渡。
7
始皇有子名扶蘇,山間扶蘇荷有木。
“吾父嚐以身嚴教,時自吾以食書卷,言之差,父乃執杖,吾懼而慎讀之,後臣民以世間百論予我,吾以百辨而相駁也。吾父嚐言而深,時吾以諫而引父惱,父乃怒,以遣離京,遣吾上蒙將軍地,吾懼,後乃覺,父惱乃佯怒,入蒙將軍地意在煉吾之心性,吾甚憾也。”
“吾懼父,乃不敢以目視之;吾懼父,乃不敢以言論之;吾懼父,乃不敢以物相邀之;吾懼父,乃東巡事後淚目數日。”
嗟乎!吾愧父之教也!
“父嚐以百家言論予我,吾目瞑而誦成,卻不得其深意;父嚐以百家戰技予我,吾目瞑頌之而傲於諸公子,卻不得其深意;父嚐以其事相委我,吾盡身心事之,卻不得其意。”
“父以良言苦疾予我,吾何相報爾!”公子歎而泣。
“世人嚐言大公子心善,大公子身賢,大公子之苦世人皆道,世人皆明也。”
“東巡事後,大公子又何苦而為。”
“吾愧吾父,未盡忠孝。”
“如此,姑娘山海笙可食我?”
“善。”
始皇有子名扶蘇,荷有木兮做山河。
8
扶蘇公子入山海笙,畫而應山間上蒼山河之色也。
……
“公子可欲尋後世耶?”
“吾欲得弟之胡亥身,姑娘可予吾耶?”
“不可。”
大公子笑,入山海笙。
9
十五頁扶蘇,山間荷有木。
風情人乃常態事,擺渡人以風雪生。
大公子做一書生相,可得世間萬事心頭解而目瞑,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