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防護牆三 適當運動捍衛健康(6)(2 / 2)

·拍打按摩。對酸痛局部進行按摩,使肌肉放鬆,促進肌肉血液循環,有助損傷修複及痙攣緩解。當然也可以進行自我放鬆治療,一般以頸背、四肢為主,頭部和胸腹為輔,具體手法是:

捶打腰背:雙手握成空拳,輕捶肩背和腰部。也可以使用拍打棒依次交替拍打雙肩、後背、腰部和下肢等部位。拍打時,注意背部宜輕,下肢可偏重。

推拿腿部:從上至下在大腿的前內側及前外側反複推拿。

抖動雙腿:采用站立或坐姿,腿部肌肉放鬆並抖動,同時可進行踝關節的上下左右環形活動。

分推印堂:用雙手拇指從印堂穴(眉心)向左右分推至太陽穴,反複8-10次,每次之間停頓5-10秒鍾,然後五指分開,由前額發際推擦至百會穴5-6次,反複操作30次,每次間隔5-10秒鍾。

按揉胸腹:從上而下依次按揉前胸,反複20次;並從左至右環形推揉腹部,反複做20次。

·熱敷。這是最有效的一種方式,對酸痛的局部肌肉進行熱敷,可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加速肌肉酸痛的緩解和恢複,尤其是配合輕微的伸展運動或按摩,將更能加速消除延遲性肌肉酸痛,促其恢複正常。

運動防病須對症

運動的防病功效已為醫學家所公認,不過,運動方式多種多樣,對症選擇非常重要。下麵介紹幾種對症簡便有效的運動療法。

1.練下蹲可防頭暈

部分人在或蹲或坐一陣子後,站立時頭暈、眼發黑或冒金花,甚至發生昏厥。究其原因很多,但平時缺乏鍛煉,導致心力虛弱,這個問題不可忽視。糾正的辦法是多做下蹲運動,以增強心髒活力。下蹲程度應根據個人的體質特點量力而行,由淺到深,逐漸到位。身體較好的人可以全蹲,蹲下後停滯不前1-2秒鍾再起來;老年人可以半蹲,或在開始時隻略作屈膝狀,逐漸加大下蹲深度。一般每天鍛煉2-3次,每次36下,隻要持之以恒,頭暈等症狀可獲改善甚至消失。

2.常眨眼可防視力減退

人到中年以後,老花眼等視力衰退現象逐漸出現,為了保護視力,可以多做眨眼運動。方法是:坐、臥、站均可,收心定神,放鬆全身,然後用力閉合雙眼,維持2-3秒鍾後再睜開。如此一閉一睜反複進行,閉眼時用力,理想到眼眶部位,睜開時盡量放鬆,每次鍛煉4-5分鍾,每天至少鍛煉3-4次。奧妙在於眨眼運動可促進眼部的血液循環,使其能獲得更多的血液灌注,故能防止視力衰減。

3.勤咀嚼可防癡呆

老年癡呆症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對付此病的最好方法是預防,若能從年輕時代起就堅持牙齒運動——勤咀嚼或常叩齒,很可能使你成為幸運者。日本專家用多普勒顱腦超聲觀察到,咀嚼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如咀嚼布丁時增加16.5%,咀嚼墨魚片時增加20.7%,開口握拳增加25.6%,即使全用義齒咀嚼也可增加到15%以上。因此,三餐多安排點豆類、蘿卜、動物骨等耐嚼食品,平時多叩齒,可助你人老智不衰。

4.練彈跳可防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女性最易受害的一種骨病,據美國諾丁漢大學專家觀察,彈跳運動可助人一臂之力,他們發現,每天堅持上下跳躍的病人,一年後骨密度增加,最易骨折的髖部骨密度增加了3%。其原因是,彈跳運動既加快了全身血液循環,加上地麵的衝擊力又激發了骨質的形成,隻要堅持每天做50次這樣的運動便能收效,也可采用跳繩或踢毽子的方式交替進行。

5.練跳繩可以健腦

人在跳繩時,以下肢彈跳和後蹬動作為主,手臂同時擺動,腰部則配合上下肢活動而扭動,腹部肌群收縮以幫助提腿。同時,跳繩時呼吸加深,胸背、膈部所有與呼吸有關的肌肉都參加了活動。因此,在跳繩時,大腦處於高度興奮狀態,經常進行這種鍛煉,可增加腦神經細胞的活力,有利於提高思維能力。從中醫針灸經絡學來看,跳繩對全身經絡都有刺激作用。跳繩時,手握繩頭,不停地作旋轉運動,能刺激手掌與手指的穴位,從而疏通手部經脈,使手、上肢部的六條經脈氣血暢流上輸於腦。人體另外六條經脈起止於腳部,跳繩能促進四肢六條經脈的氣血循環。因此,跳繩可通經活絡,從而達到醒腦、健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