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防護牆三 適當運動捍衛健康(4)(2 / 3)

冬泳雖然好處多多,但也並非人人皆宜。16歲以下的少年和7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於身體狀況特殊,不適合冬泳;精神不健全的患者由於缺乏自控能力不適合冬泳;另外,經醫生檢查,患有嚴重器質性疾病如心髒病、冠心病、肺結核、肝炎、胃病以及呼吸道疾病的人也不適合冬泳。

另外,在冬泳的時候要避免進入以下幾個誤區。

1.以為冬泳包治百病

冬泳從本質上講是一項體育運動,一些人希望通過冬泳的方法治療疾病,必須慎重行事。冬泳可以強身健體、提高肌體免疫能力,能促進一些功能性疾病逐漸緩解、轉好。雖然經常可以看到某人因為堅持冬泳治好了疾病的報道,但是,我國在這方麵的研究還很有限,個別的例子和經驗並不具有普遍性。

2.以為所有的人都適合冬泳

有較嚴重疾病的人,如藥物不能控製的高血壓病人、先天性心髒病人、風濕性心瓣膜病人、癲癇病人等,都不宜參加冬泳。即便是體質好的人要進行冬泳,也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最好從夏秋季開始,使身體逐步適應。

3.以為遊的時間越長越能鍛煉身體

不同的人冬泳的時間應因氣溫、水溫和人的體質而異。有兩種現象值得注意,一是在水裏遊的時間過長,上岸後全身麻木、冷顫不止,這極容易損傷某些器官。另一種現象是在水裏的時間太短,剛下水就上岸,沒有經受充分的刺激,達不到鍛煉的效果。

“飯後百步走”不能絕對化

現在人們越來越注重每日三餐的營養搭配,恨不得每餐吸收的營養物質越多越好。但是有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如餐後飲茶、吃水果、散步等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營養的吸收,不能達到人們營養攝取的預期效果。

“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這是千百年來健康長壽的諺語。而近年來,又有“要想活到九十九,請你飯後不要走”的說法。其實,這兩句話都不能夠太絕對。

正常人飯後散步當然會對健康有益。一般人可選擇“普通散步法”,即用慢速行走,每次30分鍾左右,可選空氣清新的綠蔭小道或公園,保持輕鬆的心情踱步慢行。有呼吸係統疾病的人,可在散步時令兩臂有節奏地前後擺動,以增進肩帶胸廓的活動。容易消化不良的人,可以一邊散步,一邊按摩腹部,以增進腸胃蠕動。還有長時間伏案工作的人,形體較胖或胃酸過多的人。這些人如果飯後散步20分鍾,有助於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但是,年老體弱者和有以下疾病的人是切不可在飯後立即散步的。

◎對於患有冠心病、心絞痛的人,進食後體內血液會處於高凝性,容易形成血栓,飯後散步易誘發心絞痛,甚至心肌梗塞。

◎對於高血壓、腦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患者,飯後散步容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導致頭暈、乏力,甚至昏厥等現象。

◎患有胃下垂的人,飯後散步容易出現腹脹不適,甚至惡心嘔吐等現象。

由於飯後大量血液供給胃部,所以患有貧血、低血壓的人稍一散步,就易造成腦部缺血,出現頭昏、目眩,甚至昏厥等現象。

所以說,以上這些人是不適合“飯後百步走”。

另外,冬季氣溫低,室內外溫差較大,進餐的時候吃得紅光滿麵、大汗淋漓,要是匆忙離開餐廳,在瑟瑟的冷風刺激下行走,汗腺及皮下組織中的毛細血管驟然收縮,容易引起風寒頭痛,還加大了心髒的供血負擔。由此飯後適當靜坐,閉目養神30分鍾後再活動比較合適。

老人冬季鍛煉要避開危險

冬天雖然天氣寒冷,可是出門鍛煉身體的老人卻有增無減,而老人在鍛煉過程中出現骨折、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等意外情況也不時會出現。鍛煉本來是件值得提倡的好事,可是如果老人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盲目鍛煉,可能會健身不成反受傷,害了自己。專家提醒,冬季老人鍛煉一定要注意方式、時間、強度和自己的身體狀況,免得在鍛煉中出現危險。

1.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做到心中有數

現在生活好了,老人的身體素質提高的很快,不少老人六七十歲仍然鶴發童顏、耳聰目明,這當然是好事。可是有些專業人士認為,老人一定要對自己有客觀的認識,老人的身體好並不等於身體和年輕人一樣能承受各種各樣的考驗。老人應該清楚自己已經進入老年了,不服老,事事逞強是行不通的,因為歲數帶來的身體問題已經存在了,隻是可能現在還沒有顯現出來。所以在腦子裏要有一根弦兒——“我的歲數已經大了”。另外,有的老人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的發展沒有清楚的認識,總拿以前說事。這種對身體的認識需要每年一到兩次的體檢,用數據來說話。老人憑自己的感覺覺得自己身體好,其實經過體檢一查就會發現,他們已經出現了高血壓、心髒病的先兆,或是骨關節有了一些病變。對自己的身體狀況心中沒數,在鍛煉時最容易出現問題。

2.冬夏兩季並不是最適合運動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