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起居護養給養胃一個好環境(1 / 3)

傷胃的壞習慣,你有幾個

“廢寢忘食”饑一頓、飽一頓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胃潰瘍的重要誘因。

“晚餐過飽”晚飯過飽或臨睡前吃夜宵,不僅會影響睡眠、導致肥胖,還會迫使胃腸道處在超負荷的“緊張工作”中,胃液分泌過量會腐蝕胃黏膜,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胃部糜爛、潰瘍。

“飲食不潔”吃了不清潔或不新鮮的食物,會引發幽門螺杆菌感染,增加急性胃炎、胃痛、胃脹和嘔吐等症狀。

“狼吞虎咽”進食咀嚼不細、狼吞虎咽,胃黏膜會直接受到粗糙食物的磨損,造成胃部肌肉疲勞、胃動力下降。

“受寒”人體受到冷空氣刺激後,胃部容易發生痙攣性收縮,從而引發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症狀。

“過度疲勞”長期超負荷的工作會使胃黏膜的防禦作用削弱,易引起胃部供血不足,使分泌功能失調,而胃酸過多、黏液減少就會使胃黏膜受到損害。

“精神緊張”長期抑鬱、焦慮或遭到精神創傷的病人,容易患胃潰瘍。

“酗酒無度”酒精會直接損害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爛、潰瘍或出血。

“嗜煙成癖”吸煙過多的人往往更容易患上胃炎,主要是煙草中的尼古丁會給胃黏膜帶來損傷。

十個胃病九個寒,養胃注意保暖

寒冷會使胃腸調節功能發生紊亂,胃酸分泌增多,進而刺激胃黏膜或潰瘍麵,使胃產生痙攣性收縮,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從而引起胃病複發。

因此,在寒冷的季節,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特別是胃病患者,不要讓腸胃受損。深秋時,晝夜溫差變化較大,人們要根據氣候的變化增添衣服,特別是老胃病患者,晚上睡覺一定要蓋好被子,防止胃部受涼而引發胃痛或加重胃病。

老胃病患者在冬季騎自行車時,要用護兜把腹部保護好;少吃生冷、辛辣及硬食,選擇易消化的暖食,避免腸胃受刺激,有吸煙嗜酒習慣者也應戒掉為好。

平時保持樂觀心態,不過於勞累,多參加一些抗寒的體育鍛煉等,這樣胃病患者就能免受風寒困擾。

胃病患者要保持良好的情緒

常見的消化道疾病、高血壓病等都與不良的情緒有關。

人在強烈悲哀時,心理平衡會受到破壞,胃腸蠕動減慢,胃液分泌減少,消化功能受到嚴重幹擾。

在發怒時,胃部供血減少,胃黏膜蒼白、缺血,胃酸分泌增多,容易發生潰瘍病,已患胃潰瘍者就會引起消化道出血。

在恐懼、憂鬱或思考時,胃血流量減少,從而明顯地抑製胃酸分泌,同時引起胃運動減弱。由於胃運動減弱,長期停留在胃內的食糜和胃液的混合液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可以說不良情緒是胃癌的“催化劑”。

因此,無論從預防胃病,還是從治療胃病的角度來說,遇事做到不急不躁,情緒穩定,不過度緊張、憂鬱、焦慮等非常重要。生活中,如果遇到不開心的事情,要學會尋求情感上的支持、工作上的幫助,必要時可以尋求情感的傾訴,盡量排解工作壓力,合理運用資源以及尋求心理支持。

餐桌上吵架,易患胃病

人的胃腸道是有感情的器官。在心情愉悅的情況下進餐,會加速消化液的分泌及胃腸道的蠕動,從而有益於胃的健康。相反,如果長期在焦慮、憤怒等惡劣情緒下進餐,會加重胃的負擔,引發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出現厭食、嘔吐、上腹部不適甚至疼痛等一係列胃腸道症狀。因此,我們要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降低不良情緒給胃帶來的負擔。

胃病患者睡眠宜定時、定量

睡眠時間不足可能導致胃潰瘍,並誘發胃癌。這是因為睡眠不足時胃部血流量減少,胃的自保能力大大減弱,難以排出過多胃酸,從而加重潰瘍。同樣的,過度睡眠也會引發胃病,因為人們經過一個晚上,腹中空空,已出現明顯饑餓感,胃腸道準備接納、消化食物,進而分泌各種消化液。這時如賴床不起,勢必打亂胃腸功能規律,時間一長,胃腸黏膜將遭損害,易誘發胃炎、潰瘍及消化不良等疾病。

因此,為了防治胃病,就要做到睡眠定時、定量,不同年齡的人對睡眠時間的要求各不相同。一般來說,新生兒每天睡眠不少於20小時,嬰幼兒約15小時,學齡兒童約10小時,成年人約需8小時,老年人有5~6小時就夠了。其實,這隻是一個大概的數字,具體時間要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與睡眠質量來定。對於一些經常有失眠、多夢等睡眠障礙的人,如果睡8個小時後還會困,這種情況也可以適當的補睡,但睡回籠覺是不健康的。

春季養胃五原則

春季是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伴消化道出血的高發季節。養胃應注意以下原則:

1避免抑鬱、焦慮、生氣等不良情緒及不適心理狀態,做到心情愉快、樂觀。

2少食生冷肥甘及粗糙、過硬、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飲食要有規律;忌煙酒。

3避免外濕傷身。外出活動,盡量帶好雨具,以防淋雨;出遊時,不要坐在陰冷潮濕的地方。

4保持室內濕度適中,條件允許的話,可用抽濕機或在牆角放置幹燥劑;陰雨天要注意關緊門窗,待天晴後再開窗通風,以祛除濕氣。

春夏之交,胃腸呼救時

春夏之交氣溫多變,忽冷忽熱,人們的精神狀態和消化係統等受到外界環境影響較大,容易出現功能失調,表現為倦怠、易困乏力、食欲不好等。

春夏之交預防胃病,首先要加強體育鍛煉,增強機體免疫力,提高消化係統功能;其次要多到室外活動,注意室內空氣流通,經常通風透氣。當室內潮氣明顯時,可使用抽濕機或空調去除多餘水分,保持室內適宜濕度。另外,要注意飲食衛生,妥善保管食物,不吃或少吃生冷、變質發黴等食物,避免細菌在腸胃的繁殖。

3不用過於苦寒的藥物,如龍膽草、苦參、黃連等,慎用激素、阿司匹林、保泰鬆、抗凝藥等對胃有刺激的藥物。

4勞逸結合,不過度疲勞,適當鍛煉身體,增強體質。

5健脾補氣、強身健體,宜常用薏米、山藥、紅棗、茯苓、芡實等煮粥食。

梅雨季節怎樣調養脾胃

在高溫、潮濕的梅雨季節,暑邪和濕邪盛行,生活在南方的人常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等脾胃不適症狀。此時調養脾胃要注意以下幾點:

1勞逸結合。身體過度疲勞的話,極易使濕邪乘虛而入,因此,一定要合理安排作息時間。

2加強體育鍛煉,適度的運動能增強體質、幫助消化,促進身體的血液流通,促進胃部健康。

夏季養胃忌精神緊張

夏季天氣炎熱,很多人會受煩躁、易怒等不良情緒影響;再加上夜裏炎熱無法按時入眠,休息不好導致精神緊張,容易出現食欲減退、腹脹疼痛、腹瀉或便秘交替等症狀,加重了胃炎等胃部疾病的發生。因此,胃病患者在夏日要注意勞逸結合,防止過度疲勞;要調控好自己的心態,清晨和傍晚盡量到戶外進行適度運動,這樣更養胃。

秋季腹部保暖很重要

入秋後,人體的消化功能逐漸下降,腸道抗病能力也減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胃病複發。預防胃病複發,患者要隨氣候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尤其要防止疲勞後著涼,因為疲勞使身體免疫力下降,病毒容易乘虛而入。特別是身體較瘦的人,更要做好胃部保暖,因為身體較瘦的人通常胃壁較薄,在氣溫變化的情況下更容易產生痙攣,輕者導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甚至可能產生嘔吐和腹瀉等情況。有胃病的人除注意保暖外,還應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合理膳食,注意飲食衛生;忌食過甜、過油膩的食品以免引發急性腸胃炎、膽囊炎等病。

冬季養胃遵循“五法寶”

1注意保暖。少食冷食,三餐最好都吃熱食;做好腹部的保暖,根據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減衣物。

2生活中要注意護胃。少吸煙,少喝酒,少食辛辣食物,少喝濃茶和咖啡,也不要濫吃水果和零食。特別是胃炎、胃潰瘍患者更要戒煙酒。

3保持愉快心情。避免緊張、焦慮、惱怒以及過度疲勞。

4不要亂吃解熱鎮痛藥。體質差的老年人,冬季特別易感冒,這時要慎服解熱鎮痛藥,以免導致胃部不適。

5胃若有不適、隱痛和大便隱血等小恙小疾,要及早處理。

一邊吃飯一邊幹活傷胃

人在工作時進餐,大腦高度緊張集中,就會增加進餐量和進餐時間。因為大腦無法正常反饋“飽了”的信息給人知覺,不停地吃會使胃一直處於工作狀態,不斷分泌胃酸以幫助消化持續填充進來的食物,久而久之,胃部會分泌過多的胃酸,破壞胃消化酶分泌的正常規律,給胃造成持續損害。

邊幹活邊吃飯還容易延長進餐時間,使大腦皮層的攝食中樞興奮性減弱,導致胃中各種消化酶減少,胃的蠕動功能減弱,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並使食欲受到影響。

邊幹活邊吃飯或是在吃飯時做其他事,如閱讀、聊天等,都會使一部分的血液分布在其他部位,從而減少胃的血流量,影響胃部動力,影響正常的消化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