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前喝點湯可以養胃
人的口腔、咽喉、食道到胃,像一條通道,是食物必經之路。吃飯前,先喝幾口湯(或進一點水),等於給這段消化道加點“潤滑劑”,使食物能順利下咽,防止幹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保護消化道,降低食道炎、胃炎、消化道腫瘤等疾病的發生。
吃飯中途少量喝點湯或水,也有益於胃腸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相反,飯前飯中都不進湯,飯後就會口渴,這時喝水反而會衝淡胃液,影響食物的吸收和消化。因此,胃病患者最好養成飯前喝湯的習慣。早餐可多飲,午、晚餐前以半碗湯為宜。進湯時間以飯前20分鍾左右為好,喝湯宜緩,忌“狂飲”。
進餐先吃主食易於消化
米飯、麵條等主食屬於糖類,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因此不會給腸胃消化增加負擔,同時糖類在人體的代謝過程中,也幾乎不會產生毒素。所以,在餐館點菜時可以多點些帶主食的。有不少菜會配一些玉米小餅、小饅頭,或者有一些粗糧如南瓜、紅薯、山藥等。先吃些主食自然會減少魚、肉等葷菜的攝入量,這樣也就可以避免吃得太油膩而不消化。
如果實在是不小心多吃了魚、肉,肚子裏感覺不消化,吃幾顆山楂就可以緩解。另外,適當多吃黑木耳、洋蔥等食物,也可以幫助體內排出多餘的脂肪,幫助消化。
餐前開胃菜有助於胃部殺菌
“番茄”含有大量的檸檬酸和蘋果酸,對人體的新陳代謝大有裨益,可促進胃液生成,加強對油膩食物的消化。每天吃2~3個番茄,可滿足一天維生素C的需要。
“芹菜”芹菜味道清香,其根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以及維生素C,可增強食欲。
“白菜”能夠養胃和中,利水除煩。
“香菇”具有行氣健脾、和胃益氣、開胃助食的作用。
早餐四忌更健康
“忌涼”不要在早餐時喝蔬果汁、冰咖啡、冰果汁、冰紅茶、冰牛奶等。這些涼的食物會使人體內各個係統攣縮,造成血流不暢,損傷胃氣。尤其是在秋末冬初,更要吃熱早餐來護胃,如熱稀飯、熱燕麥片、熱豆花、熱豆漿、芝麻糊等。
“忌油膩”過油的早餐會增加胃腸負擔,並使脂肪攝入過量。
“忌常吃方便麵”方便麵含大量糖類,但是缺乏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常吃易引發胃病。
“忌飲牛奶”早晨飲牛奶可能會引起痰多、過敏等現象,因此有腸胃病、氣管疾病,皮膚較差的人和生活在潮濕氣候環境中的人應少飲牛奶。
細嚼慢咽,吃出好腸胃
慢咽能夠促進唾液的分泌,幫助人體充分利用唾液中的唾液澱粉酶等促進消化。細細咀嚼過的食物會被唾液浸透,再進入胃後就會減輕胃的消化負擔。相反,沒有經過咀嚼的食物,一旦入胃,胃不得不花相當大力氣去消化它,這時胃就要分泌更多的胃酸來消化食物。如果胃長期在這種狀態下進行工作,就有可能因胃酸分泌過多而患上胃炎、胃潰瘍。
因此,胃病患者進食不宜過快。一口飯如果能嚼30~50下,一直嚼到沒東西可吞的程度,就能幫助胃恢複健康。
常吃夜宵最傷胃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約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這一再生修複過程一般是在夜間胃腸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在夜間進餐,胃腸道就不能很好地休息和調整,胃黏膜就不能得到及時修複。另外,經常晚上吃夜宵或晚餐吃得過晚,食物就會大量留在胃裏,會促進胃液大量分泌,從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胃黏膜糜爛、潰瘍、抵抗力減弱等情況,從而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因此,常在夜間進餐的人如果出現胃脹、胃口不好、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應提高警惕,千萬不能忽視。
小心不當加餐傷了胃
適當加餐對身體健康有益,它能降低體內胰島素的使用,大大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但是,如果加餐不重視時間、質和量的控製,就會加重胃的負擔,引起胃病,而且易導致結石、發胖、失眠等症。
正確加餐,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清淡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例如豆漿、麵包、牛奶、菜包子、稀粥、新鮮魚湯等。不宜吃易引起腹部脹氣的食物,如豆類食品、紅薯類食品等。
2加餐也要選對時間。如果早餐與午餐間隔時間太長,可以加餐;午餐與晚餐中間也可以加一餐。但晚餐後不宜加餐,否則會引起脂肪的大量堆積,特別是肥胖者,既不能隨便加餐,更不宜吃夜宵。
清淡飲食有利於保護胃
所謂“清淡飲食”,不是缺油少鹽的飲食,不是純粹的素食,清淡飲食的前提是必須要滿足食物的多樣化。缺少營養的清淡飲食不但不能養胃,還會造成營養的缺乏,引起多種疾病。合理的清淡飲食,不僅有利於消化吸收,而且有助於胃病的恢複。一般主食以穀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經常吃奶類、豆類和適量的魚、禽、蛋、瘦肉。隻有這樣才能保證飲食中蛋白質、脂肪等營養素滿足人體基本的需要。想要真正達到養胃護胃的健康目的,還要注意葷素結合、酸堿平衡。
快餐傷胃於無形之中
快餐一般含主食、肉類、油脂較多,而蔬菜、水果等常不足,因此常吃快餐會導致營養失調、抵抗力下降,大大削弱胃黏膜的防禦能力。此外,快餐口味重,多以高鹽、高糖、高調料為主,會強烈刺激胃黏膜,增加多種胃部疾病的發病率。快餐中的油炸食物比較硬,吃得過快會直接對胃黏膜造成傷害,如果胃黏膜得不到及時修複,便會導致炎症、潰瘍等形成。
因此,胃病患者最好不要以快餐代替一日三餐。偶爾吃時也要做到肉類、澱粉類、蔬菜、水果及乳製品等營養均衡,少吃過油、過甜、過鹹、過硬的食物,這樣才能不傷害胃。
飯後立即吃水果有損胃健康
吃進胃的食物通常要經過1~2小時才能消化排出。如果人們飯後立即吃水果,水果中的果糖會被胃中現有的食物阻滯,不能進入腸道,以致在胃中發酵,從而導致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如果胃病患者長期堅持這種飲食習慣,無疑會加重腸胃負擔,造成消化功能紊亂。所以,吃水果最佳時間是在飯前1小時或飯後1~2小時。
胃腸不好的人不能吃哪些水果
胃寒體弱和胃虛的人不適宜吃香蕉;潰瘍病患者和便秘者忌吃酸性水果;腸胃虛弱者忌多吃寒性水果,如梨子、柚子,否則傷陽氣;膽結石、腎結石的患者宜少吃柿子,以免使病情加重。芒果、菠蘿也要適量,吃多了也會傷腸胃。
日常飲食養胃三大誤區
“誤區一:喝粥對胃病患者好”粥並不是養胃的佳品。粥太軟不需咀嚼,故不能促進唾液中澱粉酶的分泌,從而不利於消化吸收的進行。此外,粥中大量的水分,也會稀釋胃液,加速胃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於消化吸收。
“誤區二:多喝牛奶對胃有好處”牛奶能刺激胃酸分泌,故胃潰瘍患者需要抗酸治療時,不宜喝牛奶。此時選豆漿為佳。
“誤區三:薑對胃病患者有益無害”薑有暖胃之功,但薑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
哪些水果不能空腹吃
空腹時忌吃西紅柿、柿子、橘子、山楂、香蕉、杏仁等。空腹吃西紅柿會使胃內壓力升高而引起脹痛,空腹食橘子易產生胃脹、呃酸,空腹食山楂會產生胃中嘈雜如饑,甚至疼痛,空腹吃香蕉會使血液含鎂量升高而對心血管係統的功能產生抑製作用。
勾芡食物適合有胃病的人食用
因為勾芡用的澱粉是一種多糖聚合物,當人體攝入了這些澱粉以後,澱粉會同胃酸發生反應,生成膠狀液附著在胃壁上,這層保護膜可以有效減少或防止胃酸對胃壁的直接刺激,起到養胃護胃的作用。
食物怎樣勾芡更養胃
勾芡時間要掌握好。勾芡一般應在菜肴即將烹熟時放入,下入過早,芡汁會糊在菜肴上,使菜肴發焦,過遲會使菜肴因受熱時間過長而失去鮮味。
如果菜肴需要進行勾芡,則烹製過程中應少放油,如果油放得太多則容易導致芡汁無法黏合在食材上。
菜肴放入的湯汁要適當。湯汁放入過少或過多,就容易引起芡汁太稠或較稀的現象,從而影響菜肴的質量。
勾芡所用的澱粉,通常為麥類澱粉、馬鈴薯澱粉和綠豆澱粉,這些澱粉對人體健康有益,也適宜胃病患者食用。
紅茶比綠茶更養胃
專家認為,紅茶好就好在“口感較重”。因為它是經過發酵烘製而成,茶葉中所含的重要物質——茶多酚在氧化酶的作用下發生酶促氧化反應,含量減少,對胃的刺激性就隨之減小了;另外,這些茶多酚的氧化產物還能夠促進人體消化。
綠茶未經發酵,較多地保留了鮮葉內的天然物質,其中鮮葉茶多酚的含量在15%~20%,茶多酚含量越高收斂性越強,對胃的刺激性越大。這就是多數人空腹飲綠茶感到胃部不舒服的原因所在。
所以,建議胃病患者最好選擇紅茶來養胃。飲時加些紅糖或牛奶,更能消炎,保護胃黏膜,對治療潰瘍也有很好效果。
養胃紅茶衝泡技巧
紅茶特別適合秋冬季節養胃,衝泡宜注意以下幾點:
●茶和水的比例為1:50.即3克紅茶,加150毫升水衝泡。
●衝紅茶最好選用瓷製的敞口杯,每杯茶衝泡3~5分鍾。
●紅茶趁熱飲暖胃效果更好,放涼或放置時間過長都會降低茶的營養含量。
●茶杯水剩1/3左右時就要補充熱水,以便稀釋茶葉,保持茶的溫度和濃度適宜,每杯紅茶蓄水3次口感最佳。
●最好的養胃紅茶是鐵觀音。
喝牛奶要選對時間
睡前喝牛奶、果汁對養胃無益,對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更是大忌。
因為牛奶中的蛋白、脂肪和糖等會引起胃酸分泌,長期在夜間空腹狀態下喝牛奶有可能對胃造成損傷,並加重反流症狀。
喝牛奶最好選在白天,白天任何時段喝都不會傷胃。
空腹喝牛奶易致消化不良
空腹不宜喝牛奶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容易導致腹瀉,二是吸收的效率不高。
空腹所喝的牛奶會很快經胃和小腸排入大腸,各種營養成分還未來得及消化吸收就已排出體外。此外,空腹時胃裏缺少消化牛奶的胃蛋白酶,過多的胃酸導致蛋白質變性沉澱,營養不易被腸胃吸收,嚴重者導致消化不良和腹瀉。正確的方法應該是先吃些麵包、餅幹、點心再喝牛奶。
碳酸飲料多喝傷腸胃
碳酸飲料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抑製飲料中細菌生長的同時,對人體內的有益菌也會產生抑製作用,所以消化係統就會受到破壞。特別是年輕人,一下子喝得太多,釋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脹,影響食欲,甚至造成腸胃功能紊亂。碳酸飲料過多的糖分一旦被人體吸收,就會引起肥胖,最重要的是會給腎髒帶來負擔,成為引起糖尿病的隱患之一。
胃病應吃植物油
胃炎、胃潰瘍等病的發生都與體內前列腺素的多少有關。攝入植物油有益於保持血液中前列腺素的正常水平,這對減少胃病的發生與促進胃病患者的康複都十分有益。
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多吃,特別是婦女多吃植物油害處更大。因為植物油比動物油更容易被人體吸收,在體內形成較多的熱量,易引起肥胖、乳腺癌、結腸癌等症。
預防胃病常吃五種食物
“南瓜”含有大量的果膠,可保護胃壁,減少潰瘍,對脾胃虛弱、少食、腹脹者有輔助治療效果。吃時最好去皮,特別是消化不良患者更應注意。
“木瓜”是健脾胃、治胃痛的好食物。所含木瓜酵素,有助於分解並加速蛋白質吸收,可緩解消化不良和胃炎。空腹忌食。
“生薑”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天氣寒冷造成的胃痛,胃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少用。
“山藥”能健脾胃、益腎氣,可促進消化吸收,其黏稠質地也有保護胃壁功效,還能促進食欲。胃部長期不適導致食欲不振的患者可多吃。
“秋葵”秋葵果實間有果膠和糖類組成的黏液,可保護胃壁,還可促進腸胃蠕動,防止便秘,是健胃潤腸食材。
四種最天然的養胃蔬菜
“胡蘿卜”利脾膈、潤腸胃。胡蘿卜中富含的胡蘿卜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能明目養神,增強抵抗力,防治消化道疾病。
“甘藍”被譽為天然“胃菜”。含有維生素K1及多種維生素,不僅能抗胃部潰瘍、保護並修複胃黏膜組織,還可以保持胃部細胞活躍旺盛,降低病變的幾率。患胃潰瘍及十二指腸潰瘍者,每天可榨甘藍
汁飲用,還可混合蜂蜜食用,有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
“菠菜”益腸胃、通便秘、助消化。但菠菜草酸含量高,多食會妨礙鈣質吸收,不宜與豆腐、紫菜等高鈣食物同吃。在烹煮前輕焯可除去草酸。
“紅薯”補脾益氣、暖胃、肥五髒。是冬季最好的養胃食物,但紅薯澱粉含量高,吃完後會轉為葡萄糖,糖尿病患者宜少食。
要保護腸胃,少吃冰冷食物
大量食冰冷食物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使保護胃的黏液受到破壞,導致胃的防衛能力下降,進而使胃酸和胃蛋白的侵襲力增加,胃部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最終形成慢性胃炎。
因此,為了保護腸胃,最好還是少吃涼性瓜果、冷飲等。特別是在經過強烈運動後,更不宜立即吃冷涼食物,運動後半小時再吃比較合適,但一定要少吃。
冷熱混食傷胃不客氣
冷熱同食會加速血管的急劇收縮,血壓也會隨之升高,特別容易出現頭痛、頭暈,甚至惡心等症狀。同時,也不利於胃腸道的正常消化,容易引起胃痛、胃脹、腹脹等各種症狀。因此,胃病患者切忌冷熱同食,如果吃熱食後實在想吃些冷食來解渴的話,最好三分鍾以後再食,這樣才能減少對胃的刺激。
“趁熱吃”最傷胃
人的食道壁隻能耐受50~60℃的食物,當食物溫度達到80~90℃時,食道黏膜就會被燙傷,飯後一般會感到口腔上皮脫落。太熱的食物還會使胃部血管擴張,容易引起胃出血。
經常吃燙的食物,黏膜損傷尚未修複又受到燙傷,可形成淺表潰瘍。反複地燙傷、修複,就會引起黏膜質的變化,進一步發展變成腫瘤。因此,平時飲食溫度最好控製在10~50℃,這是最接近人體體溫的溫度。水溫要控製在18~45℃。這樣才不會刺激咽喉、消化道和胃黏膜。
甜鹹混食利脾胃
大量吃甜食會刺激胃酸分泌,無法補充胃液中鹽分,所以很多人早餐如果隻吃甜食,吃完後會覺得很甜膩,腸胃也不好受。同樣的,隻吃鹹食,沒有甜食進行調節,也會使味覺感受乏味,久而久之,會影響食欲。
最科學的吃法應該是甜鹹混食,如早餐喝甜牛奶,就要再配些鹹麵包或菜包子等同食;有人喜歡吃甜粥,也要配些肉包子或涼拌菜、榨菜等。要注意的是甜鹹混食,鹹食量少為宜。三餐中應主要以鹹食為主,這樣甜鹹混食才可以調劑口味,並起到助消化、養脾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