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南征 第二十九節 平定南中(2 / 2)

“唉”丫鬟故意歎一聲偷笑道,“不知為什麼我家小姐也變得俗了,諸葛先生變得更俗氣啦。”

搞得諸葛迷一頭霧水。

“孔惑還有事情要做吧?”茶仙的目光轉向正犒賞諸將的劉禪,“改天請將軍到天香樓品味新茶。”

諸葛迷微笑著告辭,騎馬奔向隊伍。

丫鬟笑道:“小姐不是特意來看將軍,怎麼見到將軍反要催人家走呢。”

“諸葛將軍是個看重事業的人,總有忙不完的國家大事要做哩。”茶仙苦笑一聲,婀娜的身姿進了車廂,催促馬夫駕車。

回到成都的感覺很爽,遠離戰爭,又能見到許多好友,又能品位香茶,傾聽天籟琴音。

諸葛迷因為討伐南中有功,封為中軍討逆將軍。雜號將軍使他的地位沒有多少提高,但對於他已經滿足了。從南中戰場不僅武學有了進步,軍事上也積累不少經驗,更可喜的是他還建立了自己的部曲。韓天成、鄂煥和忙牙長甘願做他的部曲,諸葛迷給予的待遇十分誘人。諸葛迷精兵簡政,淘汰了部分人,把最精壯的夷人編在一起,既節約投資,也充實了私人武裝力量。

蜀中的學術風氣養成了一定的規模。對於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學子們大為評論。新蜀報整版評論南中善後事宜,各地學舍學子掀起一股新民族思潮。思潮的重點是關於南中的民族問題。諸葛迷親自發表幾篇文章,以更加平和、理智的方式看待民族融合。他的意見帶動這股新思潮的流行,儒家仁的思想得到進一步深入。

敏銳的諸葛迷發現民族融合終於有了實踐的基礎,這對避免五胡亂華的悲劇提供了可供借鑒之處。民族的長治久安不單單是武力征服這麼簡單,更重要的還是發展生產,安撫人心。

與此同時曹魏和東吳的斥候也將諸葛亮南平四郡的情報返回朝廷。

魏都鄴城。魏帝曹丕召見百官。

“諸葛村夫平定區區四郡居然耗費了大半年光景,蜀漢的軍事實力不值一提。”曹丕的發言代表了朝中大多數大臣的想法。

深謀遠慮的司馬懿和素來敬重諸葛亮的陳群不這麼認為。

“諸葛亮這麼做必有用意?”司馬懿喜歡了解諸葛亮的為人,在他看來普天之下各方麵才能可以與自己並駕齊驅的隻有諸葛亮。

“仲達,給你幾萬兵馬打南中,你需要多長時間?”曹丕隨意地問道。

“孫子兵法雲:其用戰也勝。臣用兵估計半年,若陛下用兵不出三月。”司馬懿不敢隨意,謹慎地回答。

曹丕點點頭,他知道司馬懿軍事才能不錯,半年時間沒有欺君。“需知多用兵一天,花費千金。蜀漢並不富饒,怎麼能拖延得起呢?諸葛亮花費了大半年,由此看來他用兵笨拙。”

“就是!就是!”朝廷那些馬屁精附和道。

司馬懿不再多言,陳群也不便說什麼。

吳國都城武昌。吳王孫權召見眾臣。

尚書令顧雍上奏道:“蜀漢諸葛丞相平定南中,班師回朝。”

“哦”,孫權沒覺得意外,以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區區南中不在話下,“最近蜀中出了什麼人才?”他關心的是盟友的人力資源。這是一個人才匱乏的地區,比起他的荊揚二州,選才麵狹窄許多。

“蜀中許多人都有戰功。那個諸葛迷晉升為將軍。”陸遜的諜報網更加周密。

“哪個諸葛迷?”孫權驚問道。對這名字似曾相識卻怎麼也記不起來。

“就是跟隨鄧芝出使的那個青年。”丞相孫邵回答。

“也就是那個在思想學術上頗有造詣的諸葛迷。”顧雍補充一句。

“伯言原來關心的是一介書生。”孫權打個哈哈,陸遜也是名帶著書生氣的儒將。

“蜀人都說諸葛亮善於用人,以我觀之,徒有虛名。諸葛迷上次朝堂見過,微微懦懦,哪有大將之風。諸葛亮起用一書生,想是蜀漢再無人才啦!”張昭譏笑道。

陸遜認真嚴肅地說道:“張公沒仔細觀察此人。我在江陵時見過他。他表麵上裝成一副笨拙懦弱的樣子,其實是韜光養晦,心懷機謀。諸葛亮善於挖掘培養人才。假以時日,此人或成大器。豈能言書生無用?”高手就是高手,無論諸葛迷如何偽裝,一切都瞞不過陸遜的慧眼。

“伯言如此看重此人?諸葛迷,諸葛,莫非是諸葛家的人?子瑜可知道此人?”孫權對陸遜的話還是半信半疑。他默念著諸葛迷的名字,猜測他的來曆。

諸葛謹搖頭道:“從未聽說家族裏有這個人。臣十幾歲就在外漂泊,或許家族裏出了這號人物也不知道。”

孫權撫mo紫髯,放心地笑道:“蜀中多才俊,古有司馬相如、揚雄,今有張裔、秦宓。諸葛迷文才倒是不錯,隻要不是像關雲長一樣野心勃勃的赳赳武夫,我東吳大可高枕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