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市場,隨著農民收入的增加和政府的政策激勵,家電產品在農村將快速普及並實現消費升級,農村消費者對高品質家電的需求也將大大增加。“十二五”時期,農村家電市場會在現有基礎上繼續快速發展,預計“十二五”末期農村家庭家用電器的每百戶保有量電冰箱為70~75台,洗衣機80~85台,空調25台。家電的普及程度有望達到或接近城市家庭90年代中後期水平。“十二五”時期農村市場電冰箱預計年均需求量為1200萬~1400萬台,洗衣機預計年需求量為1000萬~1200萬台,空調預計年需求量為800萬台(數據來源於商務部家電下鄉統計數據和中國家用電器協會《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建議》)。
冰箱產業,競爭秘訣。誘人的市場吸引了眾多產業巨頭紛紛跨界進入電冰箱行業。但是,海爾、美的等市場領導者為何對冰箱業如履薄冰呢?原因在於中國特有的二元經濟結構,使得家電包括冰箱在城鎮市場和農村市場處於不同的生命周期。城鎮市場為成熟階段,消費者對產品比較熟悉,多為重複購買,品牌忠誠度比較高。農村市場為成長階段,消費者對其不太熟悉,大多為初次購買,對價格和品牌都比較看重。冰箱產業的巨頭勢力強大,海爾、美的、格力、海信科龍、格蘭仕5個企業銷售收入占到全行業1/3以上。體量龐大的家電業五巨頭各有強項,但產品線都覆蓋幾乎所有的家電品類。各大巨頭在主要的產品線上形成強烈的競爭,不斷擠壓行業利潤。
電冰箱領域,國內市場海爾一家獨大。2009年海爾集團冰箱產銷量超過1000萬台,產量占到全球總量的10%,占國內市場的16.7%。美的通過並購榮事達、華淩、小天鵝後,穩坐國內冰箱業第二的寶座。2010年美的又投資10億元以上,在荊州和廣州建設兩大冰箱生產基地,提高產能。海信自並購了傳統的冰箱巨頭科龍後,在冰箱業勢力大增。前四大企業占有率超過30%。相比洗衣機、微波爐行業,冰箱行業技術相對成熟,其市場集中度為中度偏低。這也意味著這個行業會有更激烈的競爭,並且是以價格競爭和掌控渠道為主。國際著名的品牌谘詢機構Interbrand研究證實了中國家電企業過分依賴銷售渠道,同時強調和控製產品成本以追求低價。我們知道家電渠道已經被國美、蘇寧等連鎖巨頭牢牢控製,冰箱產業的可選競爭策略就隻有擴大規模以降低成本,由此將帶來兼並和行業洗牌,否則將導致全行業利潤不斷降低。由此看來,市場行業領導者海爾和美的如履薄冰,也就不難解釋了。
高調挺入,意圖所在。當強大的競爭對手都在多品類層麵抗衡時,威力電器依靠單一產品線或將隱藏著極大的市場風險。事實上,各類家電的銷售渠道是共用的,都是依托蘇寧國美等大賣場和小型零售商。同時洗衣機和冰箱可以形成很好的銷售淡旺季互補優勢,洗衣機旺季為每年9月至次年3月,冰箱旺季為每年3月至9月。市場逼迫威力電器作出回應,要麼做大做強洗衣機的這個細分市場以抵禦競爭風險,要麼進入其他相關行業減少行業風險。威力電器作為一個老品牌,其積累的品牌資產早已經被對手超越了。城鎮市場的重複購買者有過消費體驗,更加看重品牌;電視媒體對農村的滲透超過城鎮,初次消費的農民群體必然選擇熟悉的品牌;威力沒有海爾、美的等的大規模產量和品牌號召力,很難以低成本維持同樣的利潤。因此,威力電器進軍冰箱業更多是源於母公司的集團化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