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教父鄭莊公 第一章 桓武二公(1 / 2)

東周初期,在齊桓公還沒有出來混社會的時候,諸侯列強中唱主角的是鄭國。

鄭國這個諸侯產生的時間比較晚,第一代國君是周厲王的小兒子,也就是周宣王的庶弟,周幽王的小叔,此人名叫姬友(繼周懿王姬囏之後又一個奇葩名字)。

他雖然身為庶子,不過跟嫡長子周宣王的關係很鐵,所以周宣王在位二十二年的時候就把鎬京以西的一塊土地封給了他,讓他當伯爵,封號鄭桓公,這就是最初的鄭國。

姬友到了自己的封地以後管理能力還算不錯,當地的百姓都挺喜歡他,所以到了他大侄子周幽王繼位的時候就把他從地方調到了中央,在朝內擔任客卿司徒,同時他的封地仍然保有,如此一來,此人的勢力便跟著大漲。

鄭桓公這個人表麵上老實本分,深得百姓的愛戴,實際上他就是一個人精,腦袋轉的比誰都快,對周幽王看的比誰都透。他知道按照周幽王這麼亂搞下去,西周王朝早晚要完蛋。周幽王不顧大臣的意見,執意作死,就連鄭桓公也沒有辦法。所以姬友成為周幽王的客卿以後一心一意就想著怎樣才能自保。

由於犬戎總是騷擾西周的邊境,所以鄭桓公的封地也常跟著遭殃,長此以往,一旦兩軍爆發大規模衝突,鄭國肯定第一個被滅,所以姬友就總想著能把自己的封地往東邊遷一遷。

於是鄭桓公就把自己的參謀太史伯找過來問:“周幽王這麼搞下去,肯定是離死不遠了,我怎麼才能安全地跑路呢?”

太史伯就跟他說:“你現在的唯一出路就是把你的地盤往東邊遷,在黃河以南,那裏土地肥沃,人民有錢,非常適合發展。”

鄭桓公皺了皺眉毛,說:“那邊兒的場子有虢國和鄶國兩位老大罩著,怎麼能讓給我呢?”

太史伯當即啐了一口,說道:“就那倆貨還能叫老大?一個個貪財好利,鼠目寸光,你先給他們交點保護費,讓咱們的人和貨先到那邊兒候著,有你的威名在,過不了多久當地的人就會認你當老大,到時候咱們再收拾虢國和鄶國,那邊的場子就是我們的了。”

“這麼幹是不是不太厚道啊?要不咱們換個別的地方?”

太史伯不耐煩地說道:“換地方?往哪換?往西邊有犬戎,那夥人三代貧農,天不怕地不怕,見啥搶啥,活脫脫就是一個流氓!往南有蠻楚,他們是蚩尤三苗九黎的後裔,世代在那紮根,你想在那立足不是找抽嗎?往北,那就是晉國,晉國的封地的確大,但是人家實力也強,你覺得要是撕破臉了,你能占上風嗎?”

“當然不能。”

“那就別廢話,趕緊搬家!”

事情商量下來之後,鄭桓公利用自己是客卿的身份,就經常在周幽王的耳邊叨咕著要搬家。周幽王心裏除了逗褒姒樂就不想別的事兒,哪管你那些破事兒,隨口就答應了下來,於是鄭國就開始先周王室一步開始東遷,虢國和鄶國也都如太史伯所料,答應了下來。河南有個地方叫新鄭,就跟這件事兒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