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京一戰大概是自武王伐紂以來周王室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其中幽王身死,平王東遷,這便開始了東周時代。
周平王宜臼繼位之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論功行賞。
普天之下隻有鄭國、衛國和秦國這三夥人出兵相助,把周平王感動的“尿流滿麵”,這麼大的功勞要怎麼賞,賞什麼,卻成為了周平王的一大難題。
鎬京已經讓犬戎部落一把火燒得幹幹淨淨,金銀財寶化為烏有,連岐山都被人家占了,現如今的周天子也就隻剩下一個名號罷了。
在這三夥人之中最賺的是秦國,其次是衛國,再次是鄭國。
秦國人原本是伯翳的後代,馴服動物很有一手,一直以來主要負責在西北給周王室養馬,他連個子爵都算不上。但是這一次護駕有功,周平王直接封前來救援的秦襄公為伯爵。
等等,不是說伯爵麼,怎麼又成秦襄公了?春秋戰國這麼亂?
其實不然,之所以叫他秦襄公是周朝時期有“追尊”這麼一個習慣,就是諸侯死了以後,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敬往往可以往上升兩級以公爵的禮儀祭祀,當然,或著的子孫們該是什麼爵位還是什麼爵位。
所以春秋戰國時代才會出現那麼多公,其實都是一幫身為伯爵、侯爵的死鬼。
既然封了伯爵,那總得有一塊像樣的封地吧?可是周朝到了現在,能封出去的地方早就沒有了,周平王也拿不出地給秦襄公。
於是周平王就厚顏無恥地跟秦襄公說:“老嬴啊,你知不知道這麼一句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四海之濱莫非王臣?現在我老家岐山那邊的地方都已經被犬戎那幫混蛋侵占了,我封你為伯爵,以後你就替我守著那幫人,岐山那邊的地方就封給你了。”
秦襄公心裏直罵娘,心說你周天子拿我當三歲小孩兒耍呢?有把敵人的領地封給下屬的麼?
但是周平王接下來的這句話就讓秦襄公大為振奮,他說:“而且,岐山以西的那些犬戎的地方,隻要你自己能打下來就都是你的,我一概不多過問。”
表麵上周平王好像什麼都沒給秦襄公,但實際上他相當於給了秦襄公一張空頭支票,給了秦襄公極大的自治權與領土擴張權,這也給了秦國日後的發展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這份禮物很貴重,但是能不能拿得走還得看你自己的本事,這其實才是周平王真正想說的話。
之後是衛國。衛國本來是侯爵,而且開國國君姬封(也叫康叔封)是周文王的第九個兒子,姬發的親弟弟,是嫡傳後代。雖然後期實力不濟,但也苟延殘喘了將近八百多年,是存活時間最長的諸侯國。
不過那都是後話,起初的衛國實力還是很強大的,當年派兵援助周平王對抗犬戎的正是衛國的第十一位國君衛武公。因為是嫡親,所以周平王破例加封衛武公為公爵。
注意,是封衛武公為公爵!也就是說,衛武公死了以後,衛國仍然還是侯爵。畢竟,春秋初期,禮樂製度還沒到完全崩盤的地步,天下名義上還是周天子一個人的,也隻有周天子才是王。
最後是鄭國。鄭國的開國國君鄭桓公是周厲王的小兒子,也就是周宣王的庶弟,封到鄭國以後,還在朝中擔任客卿。後來犬戎攻破鎬京,鄭桓公也死了,是他的兒子鄭武公姬掘突率領兵馬前去救駕。按理來說,這算是烈士家屬,應該優先照顧,但是按照周朝的分封習俗,庶子和異性封到伯爵就已經到頭了,不能再高了,否則容易出事兒。當然,薑子牙老頭兒是個例外,畢竟這貨功勞太大,有點鎮主了。
既然爵位無法繼續提升,周平王就想著讓鄭武公來朝內做客卿,接替他爸爸先前的職務。所謂的客卿就是既有自己的封地,又給周天子幹活。
如果是西周時候天子的客卿還算可以,但是現如今誰不明白周王室已經沒落了,鄭武公心裏其實根本不像去當什麼客卿,但是王命已至,不從就是打周平王的臉。
所以最後鄭武公還是去當了周天子的客卿。
綜上所述,這三個幫助周平王平息犬戎禍亂的三個諸侯都沒有得到實際的好處,隻有秦襄公最賺,但這報酬還需要自己一刀一槍地去拚才能得到。
這麼大的功勞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封賞,如此一來,各路諸侯就更加沒有興趣去幫周天子做事了。
而正是當年幫助周平王對抗犬戎的這三個諸侯成為了打破周王室對華夏的統治,秦國自然不必多說,一掃六合,天下換姓。而鄭國和衛國作為春秋早期強盛一時的諸侯又做出了哪些讓周王傷心的事情呢?欲知後事如何,點張推薦票怎樣?
(這章字數比較少,所以晚上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