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清朝,樸學盛行,金石篆刻更是成為了文人間修身養性,以文會友的重要媒介。而隨著清中期田黃石的備受青睞,文人間互以所篆田黃石饋贈好友更是成為一時風尚,此方田黃隨形方章恰恰為我們再現了康乾盛世文人間雅集唱彙的情節,成為了不可多得的集古董價值與曆史人文價值於一身的珍玩。

以田黃拍賣前十名為例,2010年以前,田黃的高價拍品都是出現在香港、澳門地區的拍場中。隨著田黃石拍賣價格的不斷攀升,使得田黃個人收藏開始向國內轉移。此外,田黃石的作者的藝術水準、作者在美術史上的地位同樣影響其價值。價格前十名的田黃作品,無一不是由相應時期的著名篆刻家或雕刻工藝大師所做,由此可見,此方田黃隨形方章更將受到藏家的追捧。

插排:一方珍貴的田黃印章將亮相匡時秋拍。這方印章製於清早期,曾由近代書法篆刻名家王光烈收藏,印身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石質醇厚、溫潤,皮殼呈烏鴉皮色,色質俱佳。

TIPS:鑒別田黃小技巧

1.用指甲劃田黃應無白色痕跡

首先,“石皮”是田黃石的主要標誌之一,絕大多數田黃石外表都有皮層包裹,有無石皮是鑒定田黃石原石的一個重要依據;其皮質比其他壽山石或巴林石細嫩,用刀輕刮,刀感流暢而微沉,粉粒細膩均勻。

田黃石的肌理表皮組織比較有特點。表皮都會出現密如織網的細蘿卜紋,而且疏密有致、條理不亂,如新出蘿卜去皮,而青天石、巴林石等石頭的紋理比較雜亂。同時,大部分田黃石或多或少都帶有裂格,多呈現於表層,交叉狀,如龜裂紋。

田黃石的手感類似軟玉,質地溫潤、細膩、凝嫩。其在光線透照下,石心皆泛黃紅之光,燦爛醒目,即使在寒冬臘月,也感覺溫潤,但如果用指甲劃田黃應該不留痕跡,因為田黃壽山石的硬度大於人類的指甲。

而其餘相似石頭的手感則明顯幹燥許多。符合手感、表皮特征,並且同時擁有“石皮”的石頭,一般可初步鑒定為田黃石。

2.田黃石的品相

確定田黃石的品相,一般要從四點入手。首先是顏色,黃石一般呈黃、白、紅、黑等色,以黃為尊,黃色色澤越厚重純正者價值越高。二者是手感,質地致密、細膩、溫潤、光潔者價格為高。三是透明度,位於將透未透“中庸”狀態的田黃石價值最高,而且,油滑透光中雜質越少越好,純淨者為上品。

最後,紋理也是決定田黃石價值的重要方麵。蘿卜紋理明顯,切紋理細致有序的田黃石價格更高,“無皮不成田”、“無格不成田”的說法正來源於此。不過,蘿卜紋理的顏色不能太重,不能影響田黃石以純淨為貴的總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