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黃如金

生活

清代便有“一兩田黃一兩金”的俗語。田黃其實是壽山石的極品,因色相普遍泛黃色,又產在田裏,故稱田黃石。

田黃石兼具細、潔、潤、膩、溫、凝,印石之六德,被譽為“帝石” 、“石中之王”。清代,田黃石更是備受滿清皇族與文人達貴的寵愛,爭相尋覓,價與金玉相埒。

據悉,一方珍貴的清早期田黃隨形方章即將亮相北京匡時2012年秋拍。這方印章曾由近代東北書法篆刻第一大家王光烈收藏,色澤呈淡“橘皮黃”色,肌理蘊極細致之蘿卜紋,綿密欲化,紅筋顯著易辯;其石質醇厚、溫潤,皮殼呈烏鴉皮色,有一種難以形容的油潤感,顯為中阪所產上佳田石,色質俱佳。此印整體呈方形,造型規整,氣息文雅,高6.7厘米,重達124克。

自古田黃以兩計價,通常一兩以上者方算成材,三兩者可謂大材。印章曆來以又以高大方正為優,但田黃“無根而璞”,出土時均為橢圓狀,一般人不忍取方正,所以田黃方章的價格堪比薄意的三倍向上。如此碩大、品相完美的正方印材,所耗用田黃原石更巨。更為難能可貴的是此方田黃方章所承載的曆史人文背景。

此方章邊刻隸書 “未穀作於京師日南防”,印文為篆書“琢硯山館”四字,運刀遒勁老辣,字跡古拙清晰。未穀為清代傑出學者、著名的文字學家、書法家、篆刻家桂馥。桂馥字未穀,擅金石考據,篆刻、書法雅負盛名,尤擅隸書,直接漢人。清代包世臣著《藝舟雙輯》評其為“分書佳品上”。桂馥與紀曉嵐、劉墉、翁方綱等乾隆時期的肱骨之臣交善,世人熟知的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的題名即為桂馥所書。

印文“琢研山館”據考,2002年上海敬華春拍有清宋葆淳同名畫作,此畫為宋葆淳為雲穀先生所繪,畫中有翁方綱、袁枚跋。(翁方綱跋文著錄於《翁方綱年譜》)雲穀當是乾隆時期鬆江知府孔繼檊。孔繼檊一作繼澣,字陰泗,號雲穀,一作樗穀,山東曲阜人。孔子裔。工墨梅,尤善寫影,兼工篆刻,家藏漢印甚多。李彥章刻本《複初齋文集》卷1記載“孔繼檊又與桂未穀馥為同鄉朋友,曲阜桂馥未穀力任校讐,數年於茲矣。又得其鄉人孔繼檊雩穀出貲開雕而未有舊本。”由此可知桂馥與孔繼檊關係非同一般。而據此畫中袁枚跋可知雲穀乃袁氏姻親,性嗜研,赴都就職亦不忘攜研相隨,名士桂馥嚐為題“琢研山跋”此即齋名為畫意者。此印恰恰印證了袁枚的跋文。

“坊”古同“防”,邊款“日南防”據史料記載有兩解。一是據朱一新《京師坊巷誌稿》記載,日南坊為清代京師十坊之一,明清之際多有官員、文人居住在此。如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同治年間軍機大臣李鴻藻及曾國藩、左宗棠等一應清末名臣。其二據張傳璽《中國曆代契約彙編考釋》所述,北京大興縣北城有日南坊一地,而翁方綱即為直隸大興人。所以,聯係到《琢研山館》畫中跋文,翁方綱很可能在此印的會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