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民事結合與婚姻是一樣的嗎?
雖然民事結合可以為同性戀者提供保護,但它並不等同於婚姻。民事結合可以為同性戀伴侶提供類似婚姻的福利,但是婚姻作為世界通行的體製卻是民事結合所沒有的。允許同性戀者建立民事結合關係但是限製他們建立婚姻關係從法律上將並不“平等”。有些人認為僅允許同性戀者建立民事結合關係是一種特別對待,給人感覺同性戀結合沒有異性戀結合重要。正是由於該原因,馬薩諸塞州最高法院裁定禁止同性戀婚姻違反了馬薩諸塞州憲法平等保護的條款。為了維持平等性,異性戀者和同性戀者必須都能平等地建立婚姻關係、民事結合關係,而不基於其性取向。
22.同性戀者的孩子會變成同性戀嗎?
少年時期接觸到同性戀並不意味著一個孩子就會成為同性戀。研究表明,同性戀家庭的孩子相對於異性戀家庭的孩子不一定在成年後更容易確認同性戀身份。盡管有證據顯示同性戀有基因的因素,還沒有證據表明父母的性取向一定會傳給後代。
23.應該允許同性戀者收養孩子嗎?
世界上許多人認為同性戀者理應被允許收養孩子。歐洲所有國家、加拿大、美國的一些州都允許同性戀者收養孩子。世界上有數百萬孩子目前被同性戀伴侶撫養。還不允許同性戀者收養孩子的國家常常允許他們在孩子最終被其他家庭收養之前臨時撫養孩子或者充當臨時監護人。
當然,反對者也不乏其人。有些州明確禁止同性戀者收養孩子,其理由是孩子最好由一個母親和一個父親來撫養。研究表明這種理由毫無根據,同性戀者的孩子在社會交往、個人發展和學術上毫不遜色於異性戀者的孩子。但不幸的是,反對者還是認為與其讓孩子由同性戀者撫養還不如讓它們呆在孤兒院裏。在某些案例中,同性戀者的孩子被強行從他(她)們身邊帶走,這對孩子造成了嚴重的心理打擊。
24.依法保護同性戀者是否賦予他們特權?
不是的。依法保護同性戀者免受歧視並不是一種特別對待。有些人認為同性戀者在經濟上、社會上並不處於不利地位,但是進一步研究表明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同性戀者常常受到其他社會成員非理性或者嚴重的歧視,導致他們無法保住工作、組建家庭,甚至無法獲得教育和健康醫療。和其他社會弱勢群體一樣,有時需要法律專門列舉保護同性戀者的條款。比如,美國許多州和歐洲一些國家的反就業歧視法禁止雇主直接或者間接根據性取向作出雇傭決定。
反歧視法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確保偏見不會使社會某群體處於弱勢地位。通過法律具體保護這些群體可以使決策者更好地推動社會和諧以及經濟發展。美國的大多數反歧視法律都是在國會的主導下管理州際商業活動的。所以,這些法律不對少數群體提供任何額外的優待。相反,它們是一種必要的“修正”行為,可以消除社會上的重重偏見。
25.人們為什麼要關注同性戀問題?
原因有二。首先,因為世界各地都有同性戀者,對他(她)們的無端偏見對社會來說是危害巨大的。歧視使得同性戀者無法在工作場所、教室和體育場上發揮他(她)們的才能。歧視也使得人們不能認識危險的艾滋病的傳播。認可同性戀行為,理解同性戀者的問題是消除無端偏見,促進和諧社會的最好辦法。
第二,無論當事人知不知道,實際上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同性戀者,而且很可能就是他(她)們關心的人。如果意識到這一點,接受同性戀者的話,就能使他(她)們的生活發生巨大的變化,支持他(她)們接受自己的性取向,同時麵對各種惱人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