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同性戀:常見問題解答(1)(2 / 2)

如果一個人受到同性的性吸引,那麼他/她就是同性戀者。但是,一個人通常很難表達、確認和描述其性情感。

有些人即使發現自己受到同性的性吸引,可能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是同性戀。有些人在青春期開始覺得受到同性的性吸引,但是可能直到成年之後才會發覺自己是同性戀。可能由於同性戀承擔的社會壓力較大,許多有同性戀傾向的人直到婚後才發現自己是同性戀,有人即使婚後也不會確認自己的性取向。

8.什麼是“出櫃”?

“出櫃”是一個確認自己是同性戀或者雙性戀的過程。除了立刻或者慢慢告訴其他人之外,“出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是個人承認自己的性取向。“出櫃”隨時可能發生,有些人直到晚年才公開身份。但是對同性戀者來說,公開身份非常重要,這是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們接受自己的性取向,並讓他們的朋友和親屬了解到他們身邊的同性戀者也是正常的、幸福的、健康的。“出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朋友和親屬的支持。

9.同性戀是一種疾病嗎?

同性戀不再被視為一種疾病。美國精神病學會在第四版的《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中已經將同性戀剔除。現在的美國人大多數不把同性戀視為疾病,盡管過去不是這樣。其他國家,比如英國,以及國際組織,比如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都不把同性戀視為精神疾病。

10.變性是疾病嗎?

變性人仍被視為患有“性身份障礙”。這一診斷出現在最近一版的美國《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中。由於對變性人存在不必要歧視,許多醫生、學者和其他活動家希望《診斷與統計手冊:精神障礙》能夠把“性身份障礙”一條刪除。

11.什麼導致了同性戀?

導致同性戀的原因不清楚。有些人認為同性戀是一種選擇。大多數人認為同性戀是個人基因組成、家庭教育和環境影響共同造成的結果。目前有越來越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同性戀是一種基因現象,但是結論還不夠令人信服。大多數人現在已經知道同性戀不是一種傳染病,也不能教授給別人。但是許多人都認為無論同性戀是後天還是先天的,都應該尊重同性戀者的人格尊嚴,而不應迫害和歧視他(她)們。

12.你可以選擇成為同性戀者嗎?

不可以。一個人的性取向不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你不可能有意識地選擇成為同性戀者,就像異性戀者也無法選擇成為異性戀一樣。但是,人們可以選擇無視自己的性情感或者否認自己的性取向。同性戀者否認自己的真實情感過上幸福的生活是可能的,但是會十分困難。

13.可以通過治療改變同性戀取向嗎?

不可以。大多數享有聲譽的醫療或心理協會,比如美國心理學協會和美國精神病學協會都認為同性戀不是一種疾病或者症狀,因此不可能也不應該治療。但是,有些宗教團體和醫院都宣揚通過心理谘詢、祈禱和療法來“治療”同性戀。有些同性戀者尋求這些組織的幫助,希望成為異性戀者。

客觀研究表明此類治療通常失敗,甚至導致嚴重問題。那些由於社會或宗教壓力尋求治療希望變得“正常”的人最終壓抑他們的性渴望,會導致嚴重的心理傷害,包括焦慮、憂鬱症、吸毒、酗酒。許多所謂的“前同性戀者”常常過著單身生活或者努力想使異性婚姻生活美滿。其他一些接受過治療的人後來還是過上了同性戀的生活,並承認治療失敗。

14.同性戀和艾滋病之間是什麼關係?

從科學上看,同性戀和艾滋病之間沒有必然聯係。以前,人們要麼認為所有同性戀者都患有艾滋病,要麼認為隻有同性戀者才會得艾滋病。這是因為在艾滋病剛剛出現時,同性戀者群體遭到了最大的打擊,艾滋病也被視為“同性戀病”。後來,人們開始認識到異性戀男性和女性也常常患病。醫生意識到這種病毒通過某些體液的交換而傳播,特別是血液和精液。現在人們都知道艾滋病源於個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性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