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一個人!)。
·摒除怨怒;原諒自己的敵人。
·不計較別人的虧欠。許多宗教權威人士與神學家還會補上一句:放棄個人報複權利。
這些抽象的定義使得寬恕似若遙不可及,讓人覺得,如果這就是寬恕,那隻有聖人才能這樣無條件、不計犧牲地做到。然而,我在這裏定義的“寬恕”並非一種純然無私的行為,而是緩慢漸進的過程。始於婚外情揭露、並隨兩人重建信賴與親密關係反複修正過程中的寬恕,必須經過日複一日的緩慢洗煉。
假設一:寬恕是立即的。
或許你覺得自己沒有辦法原諒另一半,你會說:那得花一輩子時間,說不定更久。而我會說,沒錯,的確這樣。原諒過程找不到終點,也找不到任何時刻可以把這討厭的東西自生命中剔除。
也許現在你可以赦免伴侶所做的百分之十,也許兩人複合時,你能夠多原諒百分之七十,但不能再多了。無所謂,誠如哈佛醫學院精神病學臨床副教授賀曼在一份心理研究中指出的:沒有一勞永逸的療傷法;也沒有完美無瑕的愈合。
假設二:寬恕後,正麵情緒將取代對伴侶的負麵情緒。
有些人以為,寬恕就是化敵為友。如此一來,痛苦將消失殆盡,痛苦將被愛與情感取代。在我看來,這是一種太過浪漫的想法,因為依據我的經驗,沒有人能做到這種一百八十度的情緒轉變,心理創傷在有生之年不會完全治愈或消逝,也不會被正麵情緒完全替換。無論你是受傷的一方還是出軌的一方,即便很多年後,對婚外情的記憶仍然是苦澀。以為能假裝一切不曾發生,無異於將頭埋入沙堆裏的鴕鳥。
受傷的你大概很難同情另一半在婚外情中的種種掙紮,你也許永遠無法了解或者根本不想去了解伴侶在放棄第三者時所承受的並不亞於你的痛苦。這很正常。當你寬恕了他/她的婚外情行為後,每每想到他/她曾經欺騙過你、傷害過你,你心中便湧起一種痛苦與憤恨,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心中的痛苦正在衝淡而變成一種無奈。寬恕使你們不再像婚外情事件剛被揭發時那樣仇視對方,你不隻是將伴侶當成背叛者,視自己為受害者了,而更多的是將婚外情事件當成自身人生曆程的一部份。寬恕使你開始與伴侶分享起更多正麵情緒。
出軌的你也許永遠無法完全寬恕令你婚姻生活失望的另一半。寬恕與成熟的愛一樣,對愛恨等相互抵觸的情緒是兼容並蓄的,負麵情緒並不會被正麵情緒取代,它們相互容並存。你的抗拒仍在,但此刻的你已經能取得愛很平衡,因為你了解另一半並非一無是處,第三者並非完美無缺,而你自己更非全然無過。
美國羅耀拉學院(Loyola College)牧師輔導係研究主任盍特納有段話好像是特意為你們兩個寫的,即“成熟的寬恕不包含抹殺對他人或自己的負麵看法……。但另一方麵,唯有正確評斷不忠伴侶或婚外第三者的優點與本意,理解隱藏婚外情背後的深刻原因,心中的憤怒才能緩解。如此一來,對他人及自己才有較為實際而平衡的觀點,婚姻關係才會更加真誠,惱人的事情也才能以更具建設性的方式加以回應。”
假設三:寬恕等於承認自己對伴侶的負麵看法是錯誤或不公平的。
另一項使你不肯寬恕的理由是,這一來等於赦免淡化了伴侶的行為,讓他有台階可下,這也等於否決了對方曾經發生的不義。寬恕讓人以為:“伴侶對我所做的並沒那麼糟或沒什麼大不了。”
然而,寬恕不表示否定伴侶的過失,相反,它意味著你寬容大度的胸懷不對他施予報複罷了。就像英國湯普森神父解釋的:“寬恕是一種刻意的選擇,選擇讓傷害我們的人免於受到我們的審判,無論審判多麼符合公義。寬恕選擇了拋開憎恨和報複意念,無論這樣的徵罰看來多麼合情合理。寬恕未必使人永遠遺忘傷害,然而寬恕能阻斷記憶所喚起的憎恨,使我們擺脫冤冤相報的桎梏。對被寬恕者來說,寬恕絲毫都無法減輕傷害人對被傷害人造成的嚴重侵犯;對寬恕者而言,肇事者的行為仍應受到指責,隻是惡報獲得了赦免而已。”
假設四:寬恕是不求回報的。
有些人拒絕寬恕造成傷害的人,認為這不是一種理應許的解決方式或赦免方式。憑什麼要赦免他/她傷害別人感情的行為?你問自己:為什麼要不計前嫌一筆勾消傷害者行為呢?如果用這種否定的方式來界定“寬恕”,你大概是把寬恕當成權力的喪失,當成是對不義行為的無原則妥協。
然而殊不知,寬恕並不是怯懦,也未必就免除了伴侶在婚外情事件中應付的責任。如果和解是你的目標,那麼,寬恕是需要償還的。你若想與被寬恕的不忠伴侶重建關係,便必須同心協力,因為寬恕是兩人的互動過程:你,受傷害的伴侶,連傷害你的伴侶都無法寬恕,又怎能跟他/她重建良好親密關係呢?你,不忠伴侶,除非以知錯認罪、悔過補償來尋求並爭取對方的寬恕,否則無法得到真正原諒。你如果真的希望在肉體和心靈上都貼近你的伴侶,那麼,就必須通過實際行動來努力贏取他/她的諒解。
假設五:寬恕即不計較所受的傷害。
你拒絕原諒不忠伴侶也許是害怕掩埋不悅的往事,因為你覺得記憶能阻止對方再犯,而且讓不忠伴侶知道你的痛苦不會輕易消失。然而事實上,無論你原不原諒,受傷的你都絕不會忘卻自己曾受到的情感欺騙,多年後,你仍能正確無誤地記憶起不忠伴侶婚外情事件被揭露那一刹那的種種情境以及婚外情對你、對孩子、對家庭造成的摧殘和傷害的細節。
而感情出軌的你則為了達成和解的目的,希望獲得伴侶的諒解,並遺忘一切。可是你無法以“寬恕即不計較所受的傷害”來催逼對方對你加以寬恕,寬恕是一個情感彌合的過程,包含了你用實際行動去收拾由你一手造成的殘局。
寬恕不會使受傷伴侶輕易忘記自己所受的欺侮,傷痛也不會因時間推移而盡情消散,你在內心依然存留著一份難以磨滅的傷痛。它成了你心版上影像的一部份,影像也包括往昔你和他/她相戀相愛的時光,和白頭偕老的誓言。過去了事情仍繼續刺痛著你,但它也可能教你一些人生重要的教訓,使你們在往後很長的婚姻之路上走下去,走得更好。
總之,寬恕是人為的。榮格心理學派(Jungian)分析師伊斯泰描述的“寬恕”則是:拒絕積聚憤怒,以意誌拋卻執念,不滯留於過往,生活在新的境界裏,創造可供思考的新生活和新經驗。
太早也太輕易原諒對方
然而,對被寬恕人來說,不經努力而得到的寬恕是虛假的,因為你不值得別人的原諒。對寬恕人來說,匆忙或時機未到的寬恕等於將痛苦生吞活剝,因為不忠伴侶無法記取教訓。以下是三種常見的想法,即在另一半承認錯誤或錯誤被指出之前,你太早或太輕易地原諒了對方:
假設一:“寬恕對自己永遠有益。”
一般認為,寬恕是對不忠伴侶的恩賜,對自己也有益無害,因為寬恕者能獲得心靈上的安寧,對身心健康有害無益。美國加州福樂神學院(Full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神學及倫理學教授史邁德斯寫道:
“你以寬恕讓囚徒獲得自由,卻發現真正的囚徒是自己。”
你,受傷的伴侶,也許會將寬恕當成一種自我療傷的方式,試圖假寬恕讓伴侶不再刺痛你,讓自己也不再耽溺於悲痛,並希冀寬恕能使自己擺脫受害者的角色,繼續過日子。然而,研究顯示,寬恕者有著反治療、自我價值嚴重貶低情形。《寬恕與憤恨》(Forgiveness an Resentment)一書的作者莫非寫道:
“輕易原諒也許表示一個人欠缺自我尊重,在心理上自認沒有權利,或輕忽自己的權利。”
莫非進一步指出,隨便讓別人踩在自己頭上不是愛或善意的表現,而是像心理學家賀寧所說的“病態倚賴”(mori epenency)。我的行醫經驗就肯定了這點。不經被寬恕者努力而獲得的寬恕無法治療破碎的親密關係,它隻是借微笑與歡樂的障幕將傷痛隱藏起來,但卻使傷痕更加惡化。
假設二:“寬恕表示你是一個好人。”
家人或宗教也許教導你,寬恕是一種救贖行為,一種好人對敵人所做的自我犧牲。你,受傷的伴侶,在寬恕中展現了悲憫無私,並為自己保持或營造出烈士聖人般的形像。然而,除非你相信保持沉默、輕視自己應有的權利是一種讓人欣賞的做法,否則寬恕本身並無可值得讚許之處。你自認寬宏大量事實上也許是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使自己免於麵對應負責任的手法。你所謂的自我犧牲也許是想將伴侶納於掌控,使他/她覺得有愧於你。
假設三:“寬恕消弭了衝突,也提升兩人的關係。”
有些人急於求和而采取了寬恕對方的手段。如果你倚賴成性,或有酗酒暴虐的父母,你很可能習慣否定或忽略自己的創傷與不滿,以求息事寧人。你早已學會將自己的悲痛埋藏來維係關係。你輕易地寬恕不忠伴侶,因為你無法承認或表達心中的憤怒,更害怕引發軒然大波。
對冒犯者沒有任何態度或情緒上的表示便輕易原諒的最大問題是,沮喪及悲傷的情緒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劇。那些太快原諒對方的人顯得客氣虛假,一副施恩的樣子,話中不時帶刺或有著明顯的敵意,其結果,兩人關係不斷被瑣碎的爭執、麻木不仁、表麵的平靜、自我否定所駕馭,成為一場既無生氣也乏真心的關係。
--一名叫付羽的患者就是隨便寬恕的活例。在她與不忠先生還未來得及省思後者婚外情的含意時便將事情平息了,就是說,她早早原諒了他。她說:
“我知道繼強一直都是愛我的,不需要他來求我原諒。”
可是八年後,繼強雖未再度出軌,兩人仍長時期地在信任和親密關係上掙紮不已。
事實上,息事寧人不能解決問題。如果你想為真正的寬恕鋪路,便絕不能假裝若無其事。你需要伴侶了解你的痛苦,讓他/她為自己的所作所為感到懊悔,為他/她不負責任的不軌行為賠禮道歉,並表現複合的誠意。為了最終達致療傷止痛的目的,你必須寬恕對方;但寬恕的前提是不忠伴侶必須先將藥敷到你的創口上。
學會“孰能無過”的自我寬恕
在寬恕錯待你的伴侶以前,你,受傷的伴侶,也應該認真反省一下自己的一些的錯誤觀念和想法,它們包括:
·過於天真、盲目信任、忽略,因而未對不忠伴侶的婚外情起疑;
·因伴侶的婚外情事件而苛責自己;
·為維係兩人關係一再忍讓、姑息不忠伴侶的婚外情行為,為他/她的不軌行為找借口;
·對性愛婚姻以及自身在婚姻關係的角色地位認識不清,自認不配得到更多;·拿自己與第三者進行,從而傷害貶抑自己;
·為了贏回不忠伴侶,在第三者、家人及朋友麵前做出丟盡自己臉的事;
·失去自我,不知道自己價值何在;
·讓孩子夾在兩人中間,要他們支持你、愛你,並站在自己這方麵來抵製另一方;
·被婚外情事件弄得心煩意亂,無心照顧子女;
·不必要的孤立自己。害怕婚外情事件對子女和父母帶來負麵影響而隱瞞事情的真相;
感情出軌的你則應反省一下下列事項:
·貪得無厭,覺得自己的需要應該得到滿足,因此讓伴侶不悅;
·因為你的出軌行為,使所愛的伴侶、子女、父母親等都受到重大影響;
·埋怨伴侶不能滿足你,對自身拖累兩人關係中的不解、婚外情行為及不切實際的期望卻毫無省察;
·不斷地為自己的情感欺騙行為尋求理由,淡化自己越軌行為所造成的嚴重的負麵影響;
·未能讓伴侶知道自己的基本需求,言行舉止又使對方很難去滿足這些需求;·對真正的婚姻性愛關係認識不清,不懂得如何創造、維係親密關係,或安於一份承諾的關係;
·因為婚外情事件給子女、家人及朋友帶來紛擾。
無論另一半使你的婚姻生活變得多麼不快樂,出軌的一方都必須獨立為情感欺騙行為負責。然而,若你能同時學會接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事實,你或許就能從由你一手造成伴侶、家人及朋友傷害的不斷自責中解脫出來,將自責變為今後婚姻生活和與伴侶關係的教益:
·你不再迷惑,你有辦法做得更好,能與伴侶一起努力活得更好。
·藉自己失敗的例子作為現身說法來教導孩子:兩個彼此相愛的人可以在犯錯後各自承擔起責任,並努力攜手重建家園。
·以悲憫的角度了解真實的自我和伴侶,更珍愛你們的互動關係。
寬恕的誓約
其實,保證本身的意義並不大,但若能伴隨明確的相應行為,便能使伴侶相信,你真的變了,而改變並非一時興起。保證同時能助你維持真誠與專注力。
我們鼓勵你完成以下誓約,它將有助於婚姻關係的改善。
(伴侶的名字;受傷的或不忠伴侶都可用以下部份):
我們曾經曆了一場急風暴雨,兩人的關係幾至絕裂。我很感激能有機會與你攜手重建更堅實彌新的關係,並以更了解自我,了解彼此需要作為新關係的基礎。
以往我常將心中的不滿歸罪於你,我不懂得自省,探究由自己造成的不快。我期望你能滿足我、取悅我、治療我,卻又誤解你、虧待你,不讓你了解我。我想愛你,也希望你能愛我,卻又將你推拒門外。
(出軌的一方需要加上的部份:)以往,我對忠貞及愛的錯誤觀念,使我誤以為自己有權不忠。現在,我檢討了自己的過去,也知道這些想法的起因,以及它們對我造成的後果。我相信,我不會再犯這樣的錯誤。我會全心守著你,並以行動證明我對你的承諾。
你可以作如下保證:
·為自己的生活把關,並負完全責任,對你保持忠貞;
·保證不再與第三者有染;並以行動向你證明;
·合力解決兩人生活中的共同問題;
·絕不再欺騙你,讓你能無後顧之憂地再度信任我。
(受傷的一方則加上:)
·我很感激你為複合所做的努力,為了鼓勵你,我也保證對你無所隱瞞。我原諒你的錯誤,並希望能與你攜手重整我們的生活。
·我將不再封閉自己,注意與你直接溝通。
·我也會檢討自己,為這場婚外情事件及先前兩人關係問題上負起該負的責任。從這一點講,我不全然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