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5月30日,林納茨駕駛飛艇再次飛臨倫敦上空……這一次空襲引起了倫敦的“齊柏林大恐慌”……
熱氣球
熱氣球是飛艇的前身。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熱氣球仍然被用於偵察,觀測者可以在氣球上觀察敵情,幫助控製炮火。這要比在戰鬥機上容易操作。
氣球員通過電話與地麵保持聯絡,如果發現敵機,他會對地麵部隊發出警告。要是敵機衝他開火,他可以跳傘求生。地麵上的人會立即回收氣球,爭取不讓氣球起火,與此同時,地麵部隊會用高射炮去驅逐敵機。
在一戰期間,海軍也使用觀測氣球。因為雷達的發明比較晚,船隻想要探明海平麵遠處發生了什麼事是很困難的,所以,熱氣球在這裏幫上了大忙。但是,熱氣球充氣和升空過程費時太多,且有許多使用的限製條件。因此,飛艇和飛機加入到了偵察的行列中來。飛艇特別合適遠程海上偵察。戰爭初期,德國齊柏林飛艇的主要任務就是遠程海上偵察。英國方麵則選擇使用軟式飛艇。
飛艇
1852年,法國發明家亨利·吉法爾製造了世界上第一艘飛艇。
1900年,德國的齊伯林伯爵製造了第一艘硬式飛艇。這種飛艇使用結構完整的龍骨保持氣囊的外形,采用活塞式發動機作動力,飛行性能好,裝載量大。“齊伯林飛艇公司”製造的飛艇不僅用於商業,而且用於軍事。在十年中這個公司就製造了113艘軍用飛艇,它們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顯神威。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主要有兩種飛艇,軟式飛艇和硬式飛艇。軟式飛艇的艇體是用膠棉或亞麻布製作的氣囊,艇體的外形靠氣囊充氣產生的壓力保持,有動力、可操縱,一般外形采用流線型,它的飛行性能比氣球有相當大的提高。
開戰時,德國擁有一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航空部隊。這支空中力量由帝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和帝國海軍航空勤務隊兩部分組成,分別從屬於陸軍和海軍,進行陸上偵察、情報收集以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務。不過,德國擴大航空部隊的重點並沒有放在飛機上,而是放在了齊柏林飛艇上。他們指望用這些龐大的飛艇來進行戰術、戰略偵察。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齊柏林飛艇沒有讓他們失望,並且還在對地麵目標進行空襲時發揮了驚人的效果。
由於當時飛機剛出現不久,空中載量較小,對地麵轟炸威脅不大。因此,盡管飛艇龐大的身軀易遭攻擊,但1917年之前,德國一直使用飛艇對英國進行轟炸。因為飛艇可以裝載幾百公斤炸彈。德國軍方認為,齊柏林飛艇是他們手中的一門終極武器,飛艇一出,無往不勝,無堅不摧。這些飛艇通常在傍晚從德國本土的庫克斯港、科隆和杜塞爾多夫等處基地起飛,華燈初上的時候到達英國上空。英國城市的路燈和房屋裏麵透出來的燈火是它們最好的路標。(當時還未出現“燈火管製”一詞。)扔下搭載的危險貨物之後,它們掉頭東飛,於第二天黎明之前返回德國。
此時一戰剛剛爆發不久,飛機的性能還很脆弱,沒有力量去阻止飛艇的光臨。當時能夠在夜間作戰的飛機幾乎沒有,而且一般的飛機就是發現了飛艇,能做的事情也不過是在它的粗厚外皮上戳兩個小洞。唯一能夠阻止這些德國空中巨物去英國串門的,就是海上變化無常的天氣。
1915年1月19日,德國林納茨上尉駕駛齊柏林飛艇首次飛臨英國上空,但僅從飛艇上投下一些傳單,上麵寫著:“你們英國人:我們已經來過,而且還會再來,不投降就是死。”傳單署名“德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