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分析雖然也應該去研究分析這些婚姻中發生的現象,但更主要的是要努力提倡新的婚姻文化,號召人們要不斷加大對婚姻的投入,增加科學擇偶和強化婚姻建設的意識,避免所謂婚姻中的“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等說法對婚姻的負麵影響。許多新婚或已婚甚至還未婚者,早在擔心:結婚三年會怎麼樣,是痛苦還是準備離婚,到了第七年又會怎樣。婚後三年夫妻感情淡化了,矛盾增加了,婚姻當事人就會認為是“三年之痛”嗎?勉強過了三年,夫妻們又在擔心七年時會怎樣,不管是婚外戀情還是婚姻有什麼別的事發生,都會相信,婚姻七年就該到頭了。隻有七年也平平安安度過了,人們才有信心,白頭偕老。正是在婚姻建設的一些關鍵時期,三年之痛、七年之癢的負麵暗示毀了人們對婚姻幸福的最好的體驗。

(3)追求更多更好的蜜月體驗:對已經體驗“第二次蜜月”的夫妻來說,要鼓勵他們大膽體驗,盡情享受,而且要讓他們更充滿了信心,爭取第三次、第四次。蜜月體驗,而且一次不同於一次,一次比一次更高,更有激情。

陰盛陽衰話婚姻

萬燕記得是結婚的第二年以後才逐漸有性興奮和性高潮的體驗,後來生了小孩。生孩子後又擔心會不會再懷孕,所以性生活總是放不開,高潮體驗也不是常有,撫養教育孩子,還要工作,還管家務,成天累得夠嗆,性不性的事似乎越來越平淡,例行公事,應付應付老公,主動要求更是沒有過。

等孩子大了,工作也換了崗,輕鬆多了,有些閑暇,看看影視小說和色情片,同事朋友閑聊或網友之間聊天,色情內容多了,發現自己想這事,想做這事的時候也多了,尤其是與老公在一起的時候,很希望他主動一些,有時自己也有想主動的意思,而且也感覺到老公那水平漸漸不能滿足自己了。

隨著年齡的上升,自己感覺越來越年輕,對色性有關的事越來越感興趣,明顯感覺到老公卻在下降,興趣在變淡,做愛的次數在減少,做的質量在下降,他自己的感覺也在減退。

這種男性性能力下降而女性上升的現象正常嗎?到了這個年齡,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婚姻還能幸福嗎?

這裏所講的陰盛陽衰隻是指夫妻性要求方麵的女強男弱,一般容易出現在中年期。

1.陰盛陽衰現象

女子性欲在35歲左右最為旺盛,而男子性欲最為旺盛期是在20歲左右,男子30歲後生精功能開始下降(女性30歲後卵巢的機能也開始衰退),到40歲時曲細精管退化者達32%,性欲中的解泄欲即開始逐漸下降。有人根據這種規律認為進入中年後處在同一年齡階段的夫婦會出現“陰盛陽衰”現象,丈夫滿足不了妻子的欲求。

當前有一些證據似支持這一理論,據美國國家健康中心統計(1987),美國每年有200萬結婚者,發現其中22%是大女小男型夫妻,妻子的年齡明顯高於丈夫,稱為“秋夏之戀”。很多妻子已進入中年,丈夫還隻是個青年,兩者合得來。越來越多的婦女發現,她們理想的配偶是年輕的小夥子,大女少男夫婦的性生活更和諧,婚姻更美滿。造成這一潮流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可能確有“陰盛陽衰”的規律起作用。我國近年各省市掀起了一股盛大的“男性科”臨床熱潮,有人撰文認定是“陰盛陽衰”的影響;很多進入中年的丈夫,感覺到自己性功能不足無法滿足妻子的要求,故而走進醫院求治,“男性科”

就成了熱門。當然應問,為何隻是到近年才有這種“異常”現象,一個明顯的原因是性文化的進步,女性在性生活中的傳統精神壓抑出現鬆懈,她們的性權力開始覺醒,不再過多地依附丈夫。獨立人格總會有自己的獨立要求,這些要求合乎自然法則與人之常情。

中年夫婦的“陰盛陽衰”不會是普遍的,但隻要10對夫婦中有一兩對出現這種情況,“男性科”的旺盛就會成為顯然的現象。“陰盛陽衰”現象可能會籠罩著整個中年期,因為很多文獻報道,女性到了或過了絕經期,常會出現性欲高峰。而男子的性功能自30歲以後一般不會這麼波動,呈逐年下降趨勢。

“陰盛陽衰”的丈夫出現不同程度的性焦慮,進而使性功能衰竭加深,精神性陽痿常難避免。治療時應指導丈夫放鬆,善於積欲,安排好工作雜務,培養生活情趣,密切夫婦交往情誼。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性行為技能訓練。

2.性和諧再建

性生活是夫婦雙方的事,美好的性生活有賴於夫婦各自作出適應對方與自己的心身調整,便是性調適。

(1)性調適不是無原則地遷就對方,調整得宜才能稱為調適。得宜的要求有三:

①利於雙方的身心健康。這是判斷性行為正常與否的最重要的標準與條件。如果丈夫別出心裁想到某種動作,使妻子感覺不適,就應探究是否這種動作本身不可取,或者是妻子的某種能動作用沒有發揮。有些性行為不利於健康,容易感染疾病,如口交,原則上不應當多用。然而在特定的條件下,經過衛生條件處理,亦可為之。屬於夫妻雙方愉快的實施,也無須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