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慢性前列腺炎與性生活(1 / 1)

一般統計,前列腺炎約占泌尿外科門診疾病的25%。中老年前列腺炎多與前列腺增生同時存在。

前列腺炎約占80%的病例同時伴有精囊炎,故臨床上又稱為前列腺精囊炎。

這個病慢性者多見,經久不愈,常致性功能障礙。

性生活過頻、手淫、性交中斷、性生活過度抑製可引起前列腺充血,誘發前列腺炎。淋病性尿道炎治療不及時可引起淋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病人的性欲有時可減退或消失,但不經常。病人常認為患了“陽萎”。由於後尿道充血,精阜充血敏感,因而性交中射精過快,稱所謂“早泄”,性功能障礙給病人帶來很大痛苦。

患者常有神經官能症表現,乏力、失眠、腰痛、抑鬱、頭暈等,這是很普遍的。病人擔心性功能喪失,擔心轉變為癌瘤,精神壓力極難解脫,終至徹夜失眠,情緒低沉,影響性功能。

治療中應解除病人的思想顧慮,避免“性交中斷”。強製性禁欲是不必要的。

有些慢性前列腺炎伴有明顯疼痛,稱為前列腺痛。典型前列腺痛病人可能有前列腺炎的症狀而無尿路感染的病史,主要症狀是與排尿無關的“盆腔”

痛,如會陰、陰莖、恥骨上陰囊或尿道疼痛及下腹部痛,可伴有尿頻、尿急、夜尿多和排尿困難,某些病人有排尿躊躇、尿流無力、尿線中斷、“脈衝”式排尿。

部分病人伴有精神症狀,如緊張、焦慮、鬱悶不樂等神經衰弱症狀。這些病人往往出現性功能障礙。

實驗室檢查前列腺液中無大量白細胞,前列腺液細菌培養及支原體或衣原體培養均為陰性。

實施直腸指診前列腺正常,但按壓兩側肛提肌及髖外旋肌有壓痛。

做膀胱鏡檢查無前列腺梗阻而膀胱有輕度小梁樣改變。

尿動力學測試,尿道最大關閉壓相對明顯增加,最大和平均尿流率下降,膀胱測壓為不穩定膀胱,在排尿時呈不完全漏鬥狀伴尿道外括約肌部位尿道狹窄。

前列腺增生合並前列腺炎的發病情況,國內很少有報道,國外文獻報道成人前列腺炎的病理發病率高達35%~98%,伴性功能改變者30%~50%。

北京夏同禮等通過屍檢發現,我國50~59歲的前列腺炎病理發病率為25.4%,60~69歲患者有一個發病高峰,達到36.4%,70歲以上者為13.8%。李學德等對桂林215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通過詢問病史,並行前列腺液常規、前列腺“B”超、前列腺特異抗原(PSA)及尿常規等檢查,其調查的2152例病人中,年齡為55~58歲,臨床調查前列腺增生並發前列腺炎的發病率為17.9%(385/2152),遠遠低於屍檢的發病率。作者本人對已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為調查對象,通過127例患者病史詢問,前列腺液常規,細菌培養及支原體、衣原體檢查,年齡為48~86歲,平均55.7歲,其中前列腺增生I度60例,Ⅱ度46例,Ⅲ度15例,以前列腺液白細胞多於10個/高倍視野或前列腺病原體檢測診斷陽性為前列腺炎診斷的標準,發現前列腺增生合並前列腺炎的發病率為37.0%(47/127),其中行前列腺液細菌培養36例,陽性69.4%(25/36)。采用免疫熒光法行前列腺液支原體、衣原體檢測21例,陽性47.6%(10/21)。分析其發病率不同,一是與選擇人群不同,其中具體成分也不同有關;二是前列腺增生患者經常服用α-受體阻滯藥,減輕了後尿道內壓,使尿液反流至前列腺的機會減少;三是部分患者常因尿路感染而服用抗生素,對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四是由於病人前列腺炎多為局灶性或多灶性,前列腺液檢查可能存在假陰性而導致漏診。從而影響了對其真實發病診斷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