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對弈的人已走,何必在意紅塵中一盤殘棋(3 / 3)

自尊、自強、自愛,都是為了你要等的那個人。你需要在見到他(她)之前,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痛苦的心頭的煎熬過了,你的她(他)也就來了。

愛,請別問值不值得

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

——節選自張愛玲《十八春》

我們天生需要愛,可是我們卻容易在愛中迷失,我們找不到自己,更看不懂對方。緣盡了,愛散了,你哭了。你問我愛你值不值得,其實你應該知道,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愛過了就夠了,世界上沒有分毫不差的秤,可以測量出你付出的感情值不值得。值得與不值得都在自己心中,愛情中誰又能分得出你獲得的是快樂還是傷痛?大部分真愛過的人都說在一份感情中有得有失,有愛有恨。原來是愛與恨都在一念之間,讓自己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才可以繼續愛。

張愛玲的小說《色?戒》寫於1950年。小說的故事情節跌宕起伏,張愛玲自己也非常喜歡這部小說。她曾在卷首語中曾經這樣向她的讀者告白:“這個小故事曾經讓我震動,因而甘心一遍遍修改多年,在改寫的過程中,絲毫也沒有意識到三十年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這就像是《色?戒》中的女主人公對於男主角的愛,偏偏不該愛上的人,卻愛上了。女大學生王佳芝實施的“美人計”落空了,因為她在易先生為她買鑽戒的過程中,竟然被感動了,從而改變了自己預先刺殺的初衷,情感戰勝了理智。

很多人都有一個相同的疑問,佳芝對易先生發生的情感是不是就是我們所謂的愛情。張愛玲對於這個問題是這樣表述的:“那,難道她(指王佳芝)有點愛上了老易?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有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可是,若不愛,她便不會在易先生逃跑時有這樣的真實心境:“那個人是真愛我的,她突然想,心下轟然一聲,若有所失。”女人的愛就是這般模樣,不會裝模作樣,一旦愛上一個男人她會把一切都拋向九霄雲外,甚至於她的生命。王佳芝就是這樣一個為了愛葬送了自己的花樣青春年華的女人。這樣的愛,我們怎麼樣說值不值得?如何說值不值得?值得!因為她真心愛過這個男人;不值得,她卻為了這樣一個獵物犧牲掉了自己的如花般的性命。

“愛就是不問值不值得”,王佳芝不問,我們的張愛玲也一樣不問。張愛玲在自己23歲的時候曾經如癡如醉地愛上一個38歲的男人——胡蘭成。同《色?戒》中的易先生一樣,胡蘭成也是個有妻室的人,且同樣是個地地道道的漢奸。胡蘭成公然不顧妻室,在外與張愛玲相廝守,夫人英娣大鬧了一場,兩人離了婚。

離婚那天,胡蘭成跑去張愛玲那裏,告訴了她這個消息,哭得泣不成聲,且不說這個多情人是否虛偽,也許這個男人想要的太多,一切好的他都想收歸囊中,他太貪心了。就像不久以後,他對張愛玲做的,傾慕著張愛玲的才華,又覬覦著年輕女子的美貌,在胡蘭成那裏,“專情”這個詞似乎是不存在的,讓他長久地停留著一個女人身邊,無異於將他囚禁。

這樣的男人,一般的女人跟他玩不起,總是輸,因為女人最易陷入真感情,而誰動了真感情,誰便輸了。

在生活洪流的推動下,他們還是結了婚。1944年8月,張愛玲與胡蘭成結為夫妻,這一年,張愛玲23歲,胡蘭成比她大15歲。

胡蘭成考慮到時局多變,以及個人前途叵測,為了以後不致連累到她,兩人並未舉行儀式,隻以一份婚書為定,文曰:

胡蘭成張愛玲簽訂終身,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前兩句為張愛玲所寫,一個女人就這樣將自己的終身和命運交付給了這個男人;後兩句出自胡蘭成之手,是這個男人對女人的承諾。旁寫炎櫻為媒證。多美好的承諾,在愛存在的時候,承諾、誓言、甜言蜜語都嫌太虛弱。兩個人,兩顆相愛的心,不到赴湯蹈火似乎都覺得不親近。可是,諾言這東西又遠沒那麼可靠,彼時彼刻也許是真的,可是過期無效,多傷人。

兩人都愛自由,雖結了婚,也不過是多了一紙承諾而已,相處狀態與婚前並無大差別。他們都不想對方因自己而有些許不情願的改變,由相識、相知、相戀,走向了婚姻,也是最能考驗感情的階段,這段美好能持續多久呢?

隻是,彼時彼刻,一切靜好。

人世間的事就是這樣,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步會出現什麼,你的際遇又會怎樣,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它都會出現,你能做的,隻有接受。且不必問值不值得,不值得我們也已經經曆過了。

感情用事很容易,真正柴米油鹽地生活起來卻很難。每個人都在匆忙地尋找另一半,以為這樣可以逃避一個人的孤單。當我們在愛中為對方付出、努力的時候,我們的心裏總是升起一個問號:“她(他)值不值得我去愛?”曾經堅定地認為可以為對方上刀山下火海的人丟了,那個滿是糾結、計較的人卻回來了。你將自己的一部分能量給了對方,你想要求同樣的能量回報。可是當這種回報沒有出現的時候,你內心的能量開始不平衡了。強大的人可以從其他方麵尋找能量來源繼續為對方付出,而大部分人都需要從付出的一方那裏重新要回自己的能量已使得自己身心平衡。愛情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將愛的能量轉化為恨的能量。其實,我們應該想到,從愛的那一刻起,你就應該有承擔愛的一切後果的勇氣,否則何談去愛?為愛的人所做的付出與犧牲,又怎麼能問值得與不值得?你愛他(她),這是一場福氣。如果真的哪天,你的愛丟失了。也請不要將所有的錯歸到對方身上,不要後悔自己曾付出過的。因為若這樣,你破壞的不僅僅是你們曾經美好的回憶,更是你自己,你在否定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

你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

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

——節選自張愛玲《<;傳奇>;再版序》

年輕時,每個人都相信緣分。我們相信在偶然不經意的場合下,她(他)終會出現。他,在籃球場上穿著短t,跑出來撿籃球。她,穿著飄逸的百褶裙在球場邊讀書,他正好遇見她,他大汗淋淋地跟她微笑。年齡漸長,我們明白,緣分是麻醉自己的藥品。有緣相聚,也會緣盡情了。情海中,緣分來來去去,更隻在一念之間:有心,即有緣;無意,即無緣。

言情劇裏,每個女主角為了等待一個男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他們認為自己經曆的愛情是感天動地的,世上任何都比不過我和她(他)的愛情,唯有一輩子堅守才對得起曾經的愛戀。殊不知世事如張愛玲所說:“個人即使等得及,時代是倉促的。”時間在不停轉動,苦等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無非丟了時間,苦了自己。

那些在年少時經曆過轟轟烈烈之愛的人,若不能解脫自己,在未來的人生中總會過得比常人更加淒慘。愛情,經曆的越少,越知道幸福的味道。經曆的多了,就麻木了,已經不知道該怎麼樣去愛,亦或是再也覺得找不到能愛的人。誰讓開始便覺得自己經曆了最好,日後終究隻能是曾經滄海……

鐵向吸鐵石如是說:“我最恨你,你吸引我,卻又不夠強烈得使我附著於你。”(尼采:《查拉杜斯屈拉如是說》)人的情感變幻無常,雙方如此吸引,卻又那般脆弱。戀愛免不了要失敗,而正當戀愛熱烈的時候,又誰都不會作失敗的打算。惟其如此,時代風雲變幻,時間交替運轉,當一朝發現愛的人不再愛,被愛的人不愛人的時候,縱然這分離的意念起自一方,痛苦卻要雙人承擔。

即使是相愛,你愛我,我愛你,卻也可能經曆彼此分離的一天。為現實,害怕貧窮,不想承擔辛酸的家累;為自由,若為自由故,愛情也可拋;為恐懼,你我異地,縱使再愛卻時刻感受不到對方的溫暖,兩個互相熱愛著的靈魂不能時常在一塊兒生活、學習、工作,甚至連給他(她)在患難中的另一半靈魂以慰藉的機會也沒有,走著走著也就淡了……

我們必須努力克製自己,讓自己接受那些我們不可能改變,也不可能推動的事情。對弈的人已走,何必在意紅塵中一盤殘棋?我們應該更深地領悟到:你此時此刻所擁有的東西不會重現,唯有向前走,繼續走,才有新的美好出現。好好地再去愛一場,像不曾愛過一樣。

“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而沉沒,傑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絲,在冷海水中堅持讓對方許下努力生活的承諾,自己則在冰海中被活活凍死。時代變換,已是102歲高齡的羅絲敘述著自己年輕時瘋狂的事兒。她沒有等,她選擇了為愛更努力地生活。

張愛玲也是,在經曆了胡蘭成的傷痛之後,她雖然遍體鱗傷,卻還是努力為自己生活著,她沒有放棄對愛的尋找。她知道時代是倉促的,任何痛苦與快樂都會在時間的流轉中變淡、變淡、再變淡,最終隻剩下那淡淡一點的。

她不再等他,她選擇忘記,重新開始。

緣分不會自動撞上身,緣分都在每一次的努力中。有些人,愛過一次就夠了。你們分手必定有分手的理由。當那個人離開之後,要學著找另一個合適自己的人,並且接受他。

有人說,經曆了真正的愛之後,人才會成熟。勉強的愛情不會幸福,為對方的離去而製造悲劇的人也並非緣於真愛,更多的也許是自私地想占有而已。愛,需要豁達,實在抓不住愛,就輕輕放手吧。

有些事,放在心裏就好。

有些人,曾愛過就好。

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把最美好的祝福給那個曾經愛過的人,然後大踏步地向前走,微笑著繼續尋找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