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對弈的人已走,何必在意紅塵中一盤殘棋(2 / 3)

在張愛玲的作品裏,我們總能看到這個女人的睿智,覺得她是如此懂得男人的,可是事情放到她自己身上,她卻又青澀得像一張白紙,一切深刻的道理似乎都不管用了。她愛的男人胡蘭成,天性風流,剛離開張愛玲不久,在武漢漢陽醫院,便很快迷上了一個名叫周訓德的護士,這名女子僅17歲,論才華、地位均不及張愛玲,可單單年輕、貌美這兩項就足以構成他“出軌”的理由。

她沒有急迫地要求胡蘭成離開周訓德,而是要他做選擇,在自己與周小姐之間做選擇。想著往日的歡聲笑語、卿卿我我、琴瑟合鳴,張愛玲相信胡蘭成會選擇自己。在胡蘭成這樣的男人的觀念裏,他愛著張愛玲,也可以愛別人。回到武漢後,他依舊與周訓德在一起,做選擇的事完全拋到了腦後。

在感情裏,她總是太天真。但她又是純粹的,為了給自己贏得這最後的一絲尊嚴,最終她還是寫了絕交信給胡蘭成。在他看到絕交信的第一句,便覺晴天裏一聲響雷,震得自己五髒六腑都疼。這是一封簡短的信:我已經不喜歡你了。你是早已不喜歡我了的。這次的決心,我是經過一年半的長時間考慮的,彼惟時以小吉故,不欲增加你的困難。你不要來尋我,即或寫信來,我亦是不看的了。小吉即小劫的隱語,張愛玲趁他一切轉好時寄來了絕交了信,為的是不想增加他的困難。還隨信寄來了30萬元給他,是新近寫電影劇本《不了情》、《太太萬歲》的稿酬,後來證明,這筆錢救了他。即使在胡蘭成流亡的近兩年裏,張愛玲一直不間斷地接濟他。也許,牽手正因為懂得彼此,分手才會慈悲地對待對方。

這是她第一次想主動抓點什麼,可還是抓不牢,隻好聰明地先撒手了。對於分手,胡蘭成當然是不情願的,對於好的東西,他都想要兼有,這一點,他與張愛玲有著迥然的差別。比如有一次,他們在溫州小巷裏遊逛,看到舊式床櫃上美麗的雕刻,胡蘭成就想立刻將它買下來,擺放在家裏,這樣每天連吃飯睡覺時都能看到了。而張愛玲一點也不這樣想,隻要想看的時候能看到就可以了。胡蘭成的個性總是想據為己有,而張愛玲卻懂得適時地放手。無疑這次放手是正確的,雖然痛徹心扉,卻也換來了後來靜好的歲月。

淨空法師說:“世間情執一定要放下。經上說,有機會聽到淨土法門、無量壽經,這都是過去生中曾經修過無量劫的善根福德,有這樣深厚的善根,為什麼還不能成就?就是因為情執沒放下。隻有放下情執,才能修得至上的福緣。”

愛情是什麼?梁祝化蝶的生死相許是愛情,羅密歐與朱麗葉以死相殉是愛情,但愛情並非僅僅隻是這些。相愛是一件幸福的事,但並不是每段戀曲都會有一個美好結局。因果輪回,俗世限製,我們總會看到一些悲傷結束的愛情。

法國散文家蒙田有一段話說得好:“我承認,愛情之火更活躍,更激烈,更灼熱……但愛情是一種朝三暮四、變化無常的感情,它狂熱衝動,時高時低,忽冷忽熱,把我們係於一發之上。”在蒙田的眼中,愛是現實而直接的,很容易便會消失,所以牽手與放手都是情愛中的必然。

愛情不是占有,不是牽手之後就一定能擁有對方一輩子,也不是付出多少就能得到多少的等價交換。有的時候,我們會品嚐到失去愛人的苦澀,需要明白放手也是一種愛。隻有這樣,你才能不為自己的執著所困惑,不為自己的妄念所痛苦,對愛要真正拿得起、放得下。

放手是泰然的,無需毀滅過去,而是肯定過往,讓過去的那個人與過去和他經曆的那些事兒成為生命的一部分,包容和慈悲地對待。一場你儂我儂的情緣,再見的時候也請懷著感謝的心祝福對方。愛情裏沒有對錯,能相愛已經是難得的緣分。情愛是成長的經曆,好歹你曾擁有過,並從中體驗和得到經驗過,這已經足夠。

愛,從來是一種修養。學習放手,不僅是放過對方,更是在學會放過自己。肯明白牽手之初已經是一個傷感的過程的人,已然已經懂得去愛了。

這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你

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節選自張愛玲《十八春》

張愛玲說:“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

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一個人,在無人知道的角落,安靜地、執著地等待,為了遇到你,然後愛你。

網上有一段話寫得淒婉悲涼:

劉若英結婚了,嫁的不是那個叫她奶茶的陳升;

梁靜茹結婚了,嫁的不是那個總是一臉羞澀的看著她的瑪莎;

莫文蔚結婚了,嫁的不是相愛九年的馮德倫;

大S結婚了,嫁的不是那個已經被她當做家人的仔仔;

謝娜結婚了,嫁的不是那個當年說她肯嫁他就娶的劉燁。

“我最害怕的事,是我最終沒有嫁給你。”張小嫻道出了太多人的辛酸。這世界上有多少人與相愛的人擦肩而過,最終變成了紅塵中的過路客?又有多少人與愛的人走到了最後,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錯過,並不是一種過錯。很多人的愛都是從轟轟烈烈開始,以悲傷結尾。我們都曾抱著與愛的人攜手一生的願望來經曆和她(他)在一起的每分每秒,最終沒有嫁給他、娶她並不是我們所期望,可是我們卻不能左右。因為我們知道大部分的痛苦,都是不肯離場的結果。若死死抓住一個不對的人,死死抓住一份不合適自己的感情,這無疑是給自己的心靈加上一把刀,任由它任何時刻來傷害自己,而我們的相愛的初衷不是要在心靈加上一雙自由的翅膀嗎?

張愛玲與胡蘭成的那一段傾城之戀,耗費了張愛玲太多的情愫,但是,最後的結果卻還是以曲終人散落幕了。

也許,人生就是這樣,在一片繁華之後,總要經曆一個波折,而沉靜心靈洗盡鉛華之後,會對這個世間的百態,有了更透徹的認識。

這時的張愛玲,正在遠離自己原先所有擁有的浮華,她漸漸走入了現實,看著這世間的紛紛擾擾卻又是真實的百態人生。她並沒有對愛情傷心失望,在她心中,她始終對愛保持著最高的信仰,她相信這個世界上終究有個人會在某一個地方等著她,等著來愛她,傾盡所有,赴湯蹈火。

她是一個對愛情純粹的人,對痛苦的感覺是真實純粹的,對愛的感覺也是真實純粹的。起初,離開胡蘭成的張愛玲就像是一隻受傷的貓,孤身一人,在漆黑的月夜裏,不,僅僅隻是黑夜,連月的微亮都是沒有的——這於彼時的張愛玲來說是奢侈的——她蜷縮在與世隔絕的角落裏,自己哀憐著,思索著,舔舐著自己的傷口,不知道何時才能愈合。貓的眼睛在暗夜裏是令人驚悚的,與周圍的整個世界格格不入的,一如張愛玲的靈魂。

這一潭平靜得再沒有“興風作浪”的氣力的死水,終究因為一顆小小的石子的投入,開出一朵朵的浪花來。這浪花雖然小,也並不持久,但畢竟是開了花的。不然,這潭死水還不知道會怎樣的腐臭呢。

而這顆石子,雖然也是小,也並不怎樣的光華出眾,但畢竟有它小小的力量——他將這潭無人問津無人敢碰甚至是捏著鼻子走開的死水砸出一圈圈漾漾的紋路來。它雖然不徹底,它卻是成功的,甚至是功不可沒的。

這顆石子,便是桑弧。

桑弧是文化公司新晉的一位年輕導演,之前還沒有特別出彩的電影,不過也算是受賞識。隻是瘦,文弱,又白皙幹淨,給人感覺仍是漂亮的。

兩人的相遇幾乎像是一個小孩子在水邊打水漂,是輕輕飄飄地“擦肩而過”,即便是有接觸,也隻是輕微的,無關痛癢的。桑弧的愛情不消說是滋潤著她的。桑弧較她年長幾歲,然而卻漂亮稚嫩得叫張愛玲總是要恍惚覺得他比她小。她在他身上經曆著一種從未有過的初戀的甜蜜滋味。就像是一隻吃慣了牛奶麵包的貓,有一天失卻了它們並且受傷之後,無意中嚐到了最初的魚的滋味之時,那種腥香是令它懷戀的甚至是神魂顛倒的。即便有時它清醒了,懷念起以前的牛奶來,眼下的飽暖也是會令它不要去想之前的受傷而貪戀如今的美好的。

生命中有很多“失去”,但我們仍要相信美好未來的到來。若我們安心穿上受害者的衣裳,便永遠等不到真愛的降臨。受害者最大的傷口不是對方給的傷害,而是自己不肯放下自己給自己定位的“受害者”角色,自己情願沉浸在自我製作的“痛苦”、“受傷”的悲傷電影中,久久回味,不能自拔。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我們應該善待萬物。我們每天都應尋覓那些可愛美好的事物,如同生命會延續一百年。在悲傷的時候,這種習慣會幫助你堅強起來。”而張愛玲那句:“我要你知道,這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不管是在什麼時候,不管你是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樣一個人。”無疑是我們對美好未來最美麗的期待,要相信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是永遠等著你的。是不是這樣,我們永遠不會害怕失去,永遠在努力、快樂地珍惜著現在,過好當下的每一天。

所以,用力勇敢地享受現在的幸福並且不要怕過往的傷害。他們終究會成為豐富人生的的記憶。

任何時候,都不要忘了擁有一個美麗的心情,因為你注定在某一時刻遇到一個人,這個人會無比珍惜你,會用盡全力愛你。這個人的出現或早或晚,但請你首先相信他(她)在等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