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愛情有時不請自來,有時更要學會放開(3 / 3)

但他竭力說服自己,她這個樣子是非常合情合理的。他們開始了相處,有時候他甚至想像她求婚,可有時候他又感覺到他不是那麼愛她。比如有時候他會給她買一盒點心帶來,而她把書攤開了當碟子,碎糖與胡桃屑撒在書上,她毫不介意地就那樣合上了書。“他不喜歡她這種邋遢脾氣,可是他竭力地使自己視若無睹。他單揀她身上較詩意的部分去注意,去回味。”

慢慢地,他了解了沁西亞。他了解到,她想嫁一個上好的俄國人。她有她的無奈,因為“在上海,有很少的好俄國人。英國人,美國人也少。現在沒有了。德國人隻能結婚德國人。”汝良終究,沒有向她求婚。因為他發現,越懂她,越清醒的意識到,他並不那麼愛她。後來她嫁給了一個普通的俄國人。汝良最後一次去看她的時候,她已經病的完全不是他畫的那個樣子了。

愛情死於親密。曾經再怎麼死去活來的愛情,一旦流於朝夕麵對,頃刻間就失去了味道。保持神秘,是維係愛情的秘訣。別太懂一個人,或許會成為很好的朋友,一生的知己,但你卻漸漸對他失去感覺;也別讓一個人太懂你,如果那樣,你也離他的愛情越來越遠了。

有一句話說的好,“也許分開能讓我們更親密。”張愛玲說,相愛著的人又是往往地愛鬧意見,反而是漠不相幹的人能夠互相容忍。愛鬧意見,無非是了解了那個人身上,不是單單有你喜歡的好,更有很多你未曾想象到的醜陋和不堪。甚至乎,你還沒來得及接受,一個曾經以完美的形象活在你的想象中的人,原是這樣普通的現實,這段愛情就已經支離破碎了。

遭遇愛情,年少的人總是迫不及待的想開始,卻沒想過會以何種麵貌結束。而成熟的人,無論男女,都不再那麼急切的想要確定什麼。懂得享受愛情的人,知道保持距離的奧妙。

戀愛的時候,就像與世隔絕般

有些女人本來是以愛為職業的。

——節選自《蘇青、張愛玲對談錄》

張愛玲說:“戀愛的定義之一,我想是誇張一個異性與其他一切異性的分別。”張愛玲眼中的胡蘭成,何嚐不是這樣被“誇張”了的,他不是這世界上最好的,但絕對是最特別的一個。女人一旦陷進在愛情裏,就像是與世隔絕,眼中除了所愛的人,別無其他。

過分誇張對方,反而失去了自我。

愛情中一些事情常常是物極必反的:你越是想得到他的愛,越要他時時刻刻不與你分離,他越會遠離你,背棄愛情。你多大幅度地想拉他向左,他則多大幅度地向右蕩去。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愛人時常需要從捆在他脖子上的愛的鎖鏈裏掙脫出來。這是愛的矛盾。然而很多女人一旦戀愛,他們就會完全迷失了自己,眼中、心中有的隻是那個男人,過起了與世隔絕般的生活,張愛玲也如此。

一個對人事冷淡的女子,愛起來還真是如飛蛾投火般熱烈。

每次胡蘭成離開上海去南京供職,張愛玲總充滿了愁緒,以前她不是一個易動感情的人,如今卻多愁善感起來。她對胡蘭成說:“你說沒有離愁,我想我也是的。可是上回你去南京,我竟要感傷了。”

她雖不像別的女子般纏綿悱惻,可在愛情中怎麼也掩藏不住一顆因愛悸動的心。

張愛玲的才華人盡皆知,絕不在愛人胡蘭成之下,但她甘願崇拜著一個男人。在她眼裏,無疑,胡蘭成什麼都是好的,即使有不好的方麵,她也欣然全部接受。最終,這樣過於誇張對方好的愛情還是夭折了。

1945年3月,胡蘭成把與一名護士周小姐私會的事告訴了張愛玲。可以想見,她的內心是多麼的苦楚、傷心又嫉妒,但理智使她最大程度地保持了平靜。直到那時,她仍相信眼前的這個男子,仍相信他對自己的愛,仍相信他曾經的甜言蜜語、海誓山盟,仍相信他們彼此的感情堅不可摧,仍相信自己在他心目中是無可替代的,隻不過,她還不願相信,這一切都將是一場無比傷人的誤會。

她在《霸王別姬》這樣描述虞姬的心理:“當她結束了她這為了他而活著的生命的時候,他們會送給她一個“端淑貴妃”或“賢穆貴妃”的諡號,一隻錦繡裝裹的沉香木棺槨,和三四個殉葬的奴隸。這就是她的生命的冠冕。”為他活,為他死,與世隔絕的生活,隻為他一個人,愛成為了她的職業。然而自己的結局自己都不敢去想象,也許隻是一個封號,從此失去了對他的吸引力。

這是給在戀愛中的人一種警醒,別在愛中親密無間,丟失了自我的判斷與理智。保持空間與自由,愛才能長久。即使我們再愛一個人也如此。否則,你為了他與世隔絕,他終將會與你斷絕,你抓得他越緊,他就走得越快。

一個即將出嫁的女孩向她的母親提了一個問題:“媽媽,婚後我該怎樣把握愛情呢?”

母親聽了女孩的問話,慢慢地蹲下,從地上捧起一捧沙子,送到女兒的麵前。隻見那捧沙子在母親的手裏,圓圓滿滿的,沒有一點流失,沒有一點撒落。

接著母親用力將雙手握緊,沙子立刻從母親的指縫間瀉落下來。當母親再把手張開時,原來那捧沙子已所剩無幾,其團團圓圓的形狀,也早已被壓得扁扁的,毫無美感可言。女孩望著母親手中的沙子,領悟地點點頭。原來愛情需要空間,握得越緊,失去的反而越多。

愛無須抓得太死,也不必給得太多,多了也會讓人窒息。就像有首歌裏所唱的那樣:“愛你很好,真的很好,你知道什麼是我想要。當被你擁抱我甚至想不出有什麼是我所缺少;早餐做好襯衫熨好,讓我看來是你的驕傲。你從不吵鬧,但是這安靜的生活使我想逃……”愛本是生命中最深摯的關懷與體察,無須刻意牽扯,越是想抓牢,越容易成為枷鎖。

其實,把愛情看重這並沒有錯,隻是愛應該有鬆有弛,時時刻刻想掌控愛情,拴住男人,注定給愛情造成危機。因為隻要關係是以契約、占有、權威或者統治為基礎,關係不可避免變成一種權利和義務的爭鬥。

真正的愛情,在情感濃烈的時候也不應失去理智,愛情才會長久。如果愛得過分,兩個人沒有了空間,那麼愛情就會失了方向,最後不知道該怎樣去愛對方,這樣的愛通常是存在問題的。

愛不過短短的幾年,放手由他去

許太太道:“不讓他們去,又怎樣?你爸爸不愛我,又不能夠愛你——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他愛綾卿。他眼見得就要四十了。人活在世上,不過短短的幾年。愛,也不過短短的幾年。由他們去罷!”

——節選自張愛玲《心經》

有一句話說:你若愛一樣東西就放他走,他若回來就徹底地屬於你,若不回來,就證明他不屬於你。真正的愛不會離去,不離去便不怕失去。

張愛玲曾借著許太太的口說過這樣的話:“不讓他們去,又怎樣?你爸爸不愛我,又不能夠愛你——留得住他的人,留不住他的心。他愛綾卿。他眼見得就要四十了。人活在世上,不過短短的幾年。愛,也不過短短的幾年。由他們去罷!”這樣一個被愛情拋棄的女子,卻有著神一般的大智慧。世上沒有什麼是不能失去的,真正的愛,是自在的,是自由的。沒有恐懼,自由自在,最恬淡的愛不期待別人,不等待自己。

愛,最害怕的是以愛的名義,將兩個自由的個體禁錮起來,你不自在,我不舒服。好像萬一愛了,你我就一定要不要離別分開。沒有人能寫上包票,你愛了,就終身屬於我了。即便有,你敢要嗎?

張愛玲是一個自由自在的人,從開始她就知道這個道理。她做不了男人和愛情的主人,也萬萬不肯淪為他們的奴隸。在與胡蘭成的這段情感糾葛中,她最終解放了自己,也使得生命和靈魂重新回歸寧靜、安然,直到永恒。盡管她受到過太過的不公,嚐遍過太多生活的辛酸,可她永遠都是一副自由自在的樣子。就像胡蘭成在《評張愛玲》裏形容的那樣:“她的心喜悅而煩惱,仿佛是一隻鴿子時時要想衝破這美麗的山川,飛到無際的天空,那遼遠的、遼遠的去處,或者墜落到海水的極深去處,而在那裏訴說她的秘密。她所尋覓的是,在世界上有一點頂紅頂紅的紅色,或者是一點頂黑頂黑的黑色,作為她的皈依。”

從一開始,她就對愛沒有要求太多,她不要鑼鼓喧天的結婚儀式,不要華蓋紅燭的洞房之夜,甚至不計較用自己的稿費接濟胡蘭成,她隻是簡單地要求“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她不完全地依附於男人,受製於男人,永遠隻屬於自己。所以,雖然受到胡蘭成的背叛讓她悲傷萬分,然而,幸好,傲然獨立的她始終知道,愛永遠不能被禁錮,唯有自己是自己的主人。丟失的愛,放開手由他去才是正確的事情。難怪胡蘭成也如斯評價她:“愁豔幽邃,最是亮烈難犯,而又柔腸欲絕。”

一個人,愛上一個人,永遠不要糊塗到將自己的靈魂全部交出去。同樣,一個人,愛上一個人,也請永遠不要自私地占有她(他)的一切。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人,每個人都有隱私,都有不願意給別人傾訴的小秘密。你有,我有,她(他)也有。不要責怪她(他)有些事情不向你坦白,那是因為愛的隱藏。有些秘密,屬於自己,屬於朋友,卻惟獨不能屬於你。你若總是盤根追問,傷害的不隻是她(他)的隱私權,更多的是你們之間的信任。要知道信任沒了,愛也就淡了。聰明的人都知道,愛最大的體貼便是給對方留有餘地和空間,讓對方能夠喘過氣、透透氣,這樣才能有新的力量和氣息去愛。愛情也需要空間生存成長。更何況,距離產生美感,彼此之間有一點距離的張力,能營造出一種朦朧的美麗。美就美在它能將兩顆心拴得更緊。

很可惜,愛得越深,我們往往抓得越緊,抓得越緊愛得越累,愛得越累,愛走得越快。不如放鬆一點,自然一點,這樣將會好許多。如同叔本華寓言裏那冬天雪地裏的刺蝟,靠得太緊會紮得疼,離得太遠又不足以抵禦寒冷。保持好距離才能相處融洽。

給了空間就給了寬容。愛就是一種包容。正如一位哲人所說,當你還在為錯過的行星哭泣時,太陽也將錯過。愛一個人就要愛他的優點和缺點,包容過去他犯過的一切錯誤,欣賞他現在的所有優點。同樣,在你失去一個人的時候,你也會包容她(他)的離去。因為自由是要問心的,你會對自己誠實。不愛的人,留住了人卻留不住她(他)的心。給對方一條生路,自己也海闊天空。當你這樣做的時候,你發現,你不再害怕失去什麼,這時你才能體會到真正自由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