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快發展我國逆向物流的對策
(一)提高企業、消費者的環保意識
在我國,生產者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尚比較淡薄,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違法排汙、非法排汙的現象嚴重,大部分公民對於可回收再利用的資源也不愛惜,不注重垃圾分類,造成資源浪費。為此,一方麵,要通過大眾媒體如電視節目、官方微博、微信等平台普及環境保護的科學知識,還可以開發資源回收APP遊戲軟件,將逆向物流的觀念滲透到企業、個人的日常工作與生活中,使開展逆向物流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另一方麵,要從教育入手,加強中小學生、大學生等循環經濟與逆向物流的知識學習,有利於從小培養我國公民的環境保護的意識。此外,政府還需要通過開展社區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環境保護公益活動等方式宣傳逆向物流的重要性,使更多行業進行逆向物流的係統建設,從而實現全社會理解並自覺參與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事業中。
(二)大力提倡回收利用廢物資源
世界上本沒有垃圾,隻有放錯位置的資源。據權威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廢鋼鐵回收總量為1.5億噸,總價值為3392.6億元;回收廢塑料0.14億噸,價值888億元;2014年我國廢鋼鐵回收總量為1.52億噸,總價值3122.2億元;回收廢塑料0.2億噸,價值1100億元。如此可觀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情況,對我國的經濟、社會、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以廢鋼鐵為例,相關資料表明,用廢鋼直接煉鋼和用礦石煉鐵後再煉鋼相比可節約能源60%、節水40%,並大幅度降低廢氣、廢水、廢渣的汙染,可分別減少86%、76%和97%。充分利用廢鋼鐵資源,具有節能、節資、降耗、減少環境汙染等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而充分回收利用廢物資源,相比簡單地焚燒、拆分等方式處理廢棄物而言,該方式更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更值得提倡與鼓勵。
(三)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園區
生態經濟園區是以產業聚集、循環生產,盡量減少生產廢物,將園區內一個工廠或企業產生的副產品,用作另一工廠的原材料,通過變廢為寶、循環利用、清潔生產等手段,最終實現園區的汙染物“零排放”。要促進我國生態經濟園區的發展,須從以下幾個方麵采取必要的措施:
一是加大發展生態經濟園區和循環經濟的宣傳力度,尤其是要重視發展生態經濟園區各類知識人才的培訓,不斷提高各級管理者的環境意識和管理水平;二是借鑒發達國家循環經濟園區先進的規劃理念,引入循環經濟“3R”原則及供應鏈全過程的控製手段,建立新型的園區環境管理模式;三是構建發展生態經濟的技術支撐體係,包括資源重複利用和替代技術、汙染治理技術、清潔生產技術、廢棄物再利用回收和再循環技術、環境監測技術和零汙染排放技術等。
(四)大力發展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
對於大部分中小企業而言,由於缺乏從事逆向物流的專業知識、技術和經驗,無力投資進行逆向物流係統建設,使用第三方物流企業進行逆向物流活動更加便利。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專門從事物流業務,專業化分工更細,可以同時為多個公司提供逆向物流服務。因此,政府應當從資金和政策等方麵給予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支持,可以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發展;另外,應當采取措施提高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的規模。可以通過製定行業規範和市場準入限製等措施,限製小規模企業的進入,或通過鼓勵合資、兼並、整合等措施,擴大現有的第三方逆向物流企業的規模。
(五)積極培養逆向物流人才
逆向物流專業性較強,參與逆向物流的技術人員及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係統構建的能力,還需要具備相應的物流知識,熟悉不同行業中的退貨過程。因此,在構建逆向物流係統過程中需要大量的專業型人才。高校、科研單位可以開設有關逆向物流的專業或相關課程,為社會和企業儲備逆向物流人才;企業應成立相關的逆向物流技術與管理的培訓業務,提高從業者的對逆向物流行業標準的認知,進而提升業務水平。另外,製定吸引人才的有關政策,設立專項資金,引進緊缺的專業人才,更有利於促進逆向物流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