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業分布特征及其優化途徑探析
跨國投資
作者:柯小霞 宋曉丹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增長,中國企業規模日益擴大、競爭力逐漸增強,走出去成為企業實現更好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的必經之路。尤其是自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美國家企業普遍麵臨資金短缺、投資疲軟的問題,這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通過海外並購實現國際化發展帶來諸多良機。中國企業海外並購行業分布呈現出什麼特征?進一步應該如何優化?本文通過企業最新的海外並購數據對上述問題進行研究,並相應地提出優化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政策建議。
一、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概況與行業多元化趨勢
實際上,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中國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而其中海外並購作為中國走出去的主要形式也呈現出穩定增長的態勢。諸多跡象顯示,隨著中國經濟實力持續增長,尋求在海外收購資產的中國公司數量急劇增長。
2006年至2014年,中國企業海外並購案例數量不斷增長,並購交易金額不斷擴大。2006年中國發生海外並購20起,並購金額58.95億美元,2007年和2008年並購案例分別為35起和33起,實現較大幅度增長。2009年,並購案例數增至38起,並購金額更是攀升至160.99億美元。2011年之後,受國內外諸多經濟社會因素的影響,以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加快推進,海外並購金額和並購數量在規模上都實現了新的突破。具體而言,並購數量均在100起之上穩定增長,並購金額則在280億美元之上穩定增長。2014年交易金額324.18億美元,海外並購152起,數倍於金融危機前的規模,是2006年的7倍,2007年4倍。
我國企業海外並購早期主要以鋼鐵、礦產資源、石油、天燃氣等資源開發型行業為主。亞洲金融危機之前的2001年至2007年,自然資源行業一直穩居海外並購第一的位置。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後,能源及礦產類企業的海外並購步伐並未出現放緩的跡象,2012年至2014年,能源及礦產業並購75起,並購總金額571.36億,占全部行業並購總額的55.3%,比並購總額居第二位的房地產業高出45.4個百分點,仍然是處於絕對主導地位行業。從產業分類來看,海外並購主要發生在第二產業,其中以能源及礦產、汽車製造、房地產、食品/飲料以及機械製造等行業為主。而以“農/林/牧/漁”為代表的第一產業並購規模仍然較少僅為1.7%,說明農業企業自身發展規模仍然不夠大,競爭力仍然偏弱,因此大多數企業仍未將走出去作為主要戰略。以金融、娛樂傳媒、物流為主的第三產業規模雖然日益增長,但總體規模仍然較小,第三產業海外並購金額占比10%左右。值得令人關注的是,由於國內市場增長逐步放緩,房地產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2-2014年房地產業海外並購總規模較大,達到整個並購的9.9%。
二、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行業特征
(一)資源性行業海外並購集中度下降
較長一段時期以來,中國企業走出去實行海外並購主要以獲取能源、礦山等能源資源為主,這些企業主要以資源性行業中的國有企業為主。海外並購的這些特征是由中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國內需求所決定的。早期中國製造消耗的大量資源導致國內供給無法滿足,這必然促使資源類企業走出去。根據湯姆森並購數據以及清科投資的統計數據,資源性行業早期海外並購,2005年甚至占到整個海外並購的99.7%,2006年比較特殊,隻有1.98%。隨後在2007年至2009年資源性行業並購額在70%左右徘徊,至2010年資源性行業並購占比下降到42.3%;2011年出現短暫提升後,2012年、2013年以及2014年都出現較大幅度的下降趨勢。可以預見,隨著製造業、服務業海外並購的興起,資源性行業海外並購集中度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
(二)製造業海外並購向高端發展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之後,我國製造業海外並購表現出向高端發展趨勢,並購主要發生在技術和人才資源占優勢的歐美國家。其中,針對美國並購次數最多,為110次;德國第二,為75次;同時英國、法國、意大利的老牌歐洲國家亦為製造業海外並購的主要流向地。可見,製造業企業並購的首選地為美國和歐洲等世界製造業強國,目的在於獲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從具體案例來看,中聯重科在2013年和2014年先後收購意大利CIFA公司(100%控股)和荷蘭Raxtar公司(35%股權),這標誌著中聯重科將攜手全球知名混凝土機械製造商和施工升降機企業,加速打造全球施工機械龍頭;同樣,三一重工2013年收購德國普茨邁斯特,也成為三一重工打造“世界最大混凝土機械製造商”龍頭地位的重要步驟。另外,中國國際海運集裝箱股份有限公司斥資約4.56億元收購德國金根總部,通過此次收購,中集集團進軍消防車設備領域,進一步完善了其大中型裝備製造產業鏈。
(三)農業及食品行業海外並購正在崛起
中國農業以及食品行業企業近期掀起一波海外並購熱潮。在農產品領域,中糧、雙彙以及光明等國內知名龍頭企業紛紛走出國門,實現對歐美企業的海外收購。中糧集團於2014年2月斥資15億美元收購了來寶農業(Noble Agri)的糖、大豆和小麥業務部門Nidera51%的股權。光明集團旗下子公司則於2014年12月在米蘭與Salov集團(意大利)完成股權交割,在成功收購意大利知名橄欖油企業Salov集團90%股權後,光明食品集團借此正式進軍橄欖油市場。2013年,雙彙收購全球規模最大的生豬生產商及豬肉供應商“史密斯菲爾德”(美國),也很好地實現了強強聯合。農產品領域大規模並購表明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已經突破原有單一的資源型行業主導式走出去模式,逐步走向一二三產業協同發展,而且國內消費需求誘發的企業對技術、管理和品牌升級的需求是推動企業海外並購的主要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