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次中韓農產品貿易摩擦對中國農業的啟示
(一)開展農業合作社提升中國農業國際運營能力
中國農村聯產承包解放生產力,釋放出了農村剩餘勞動力湧入到城市,農業生產主要依靠留守在家的婦女、老人,而且文化水平都比較低,農村的勞動力結構與人才素質製約著農業現代化發展,家庭聯產承包製也不適宜於機械化大生產。散戶生產的小農經濟進一步惡性循環,集體團隊意識淡薄,沒有能力預測國內、國際行情、產業結構發展變化,價格聽任於中間商,種植、生產、加工程序與規格缺乏標準化,更缺乏培養自己產品的品牌意識,大多數山區農業收入逐漸淡出農民的主要收入範疇。在國際市場競爭中小農經濟生產弊端更加凸顯出來。在現有農業運行體係下,快速提升散戶生產、運營的國際競爭力幾近無望,農業產前、產中、產後微弱的服務也不能落到實處。農業技術、科技難以推廣、科研成果轉化低。
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有其曆史使命的原因,當前要真正提升其競爭力必須從源頭抓起,在條件成熟的地方成立農業合作社,協同彙聚散戶力量、提升運營能力、國際信息獲取能力與市場預測能力,農業產業一體化,實現“小農戶”對接“大市場”,浙江省臨海市西蘭花合作社就有效應對了日本的技術貿易壁壘。
(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內引外聯搭建協同平台
鑒於中國小農經濟生產的農戶的思想意識,政府要協助成立行業協會,協會上下貫通、國內外協調。以協會為紐帶搭建好社會各界服務農業的平台,把相應機關單位、科研院所專家與農業問題對接起來,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務、技術指導工作。2014年山東三位蒜農的慘痛教訓自身風險意識不足的原因,在各地農民身上普遍存在,更主要的是在自己能力不足時沒有及時求助有關部門進行谘詢,這反映出協會在農民心目中的地位還沒有樹立起來。協會要主動密切與農戶接觸,深入農戶了解他們的生產狀況與困境,把政府政策與國內外產業信息第一時間傳遞給農民,有助於農民做出理性選擇。鑒於農民國際市場運營能力幾近無有的狀況,要對農民及時傳授國際市場運營知識、講解國際貿易各個環境存在的風險,防範風險的知識。協會積極主動把當地農產品對接的主要國際市場信息、檢驗檢疫標準、程序、認證體係、相關政策、貿易協定等及時傳遞、講解給農戶。
(三)建立農產品出口服務信息體係
中韓三次貿易摩擦的真實原因都是韓國市場需求變化導致的。韓國是中國大蒜與泡菜的主要出口市場,韓國占中國大蒜海外市場的99%,市場集中度非常高,各種影響韓國市場的因素都直接深刻的波及到中國,而中國小農經濟散戶生產性質決定的幾近為零的抗國際市場風險能力,使中國農戶在市場中的被動局麵。中國政府應責成相關部門、行業協會協同建立農產品出口信息服務體係。對國際農產品市場建立信息庫,密切關注主要貿易夥伴農產品政策法規最新動態,國外相關產業協會、商會的最新統計市場信息與發展變化動態,並及時對信息進行分析預測,對風險、潛在風險策劃出規避方案建議,積極協助企業、農戶開拓新的國際市場,分散風險。
(四)建立、健全監管體係
中國曾出現出現的食物加吊白塊、麵粉加增白劑、雞鴨飼喂激素、甲醛浸泡海鮮、大白菜,水果使用催熟劑、膨大劑,蔬菜上殘留劇毒農藥,誤用、濫用添加劑等案例。不僅僅是韓國,國外市場對中國食品安全頗有微詞,許多國家對中國食品都加大檢查力度,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嚴重影響了國際市場地位。以2015年10月1日開始實施新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為契機,加強中國農產品的檢驗檢疫製度體係,執法力度,建立與國際市場接軌的產品質量、檢疫標準體係。做到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製落到實處,社會各界協同共治,建立科學、嚴格的監督管理製度,針對農民現有水平狀況要建立農業投入品基層信息員、管理員製度,定期對農民進行知識的講解輔導答疑。完善的法律製度、信任體係會倒逼增強農產品生產部門的食品安全觀念意識,消費者也能夠理性對待一些媒體報道,建立媒體、政府的公信度,避免草木皆兵狀態,杯弓蛇影效應。徹底扭轉中國食品在國際上的形象與地位,食品安全不要成為市場風吹草動的突破口。
參考文獻:
[1]樸允善.中韓兩次農產品貿易摩擦研究及中韓農產品貿易合作方向建議 [D].山東大學,2014年6月.
[2]《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2014-韓國》中國投資指南.
[3]郭素玲.中韓農產品貿易發展與未來趨勢解析[J].世界農業 2015年1月.
[4]柳蘭.中韓農產品貿易摩擦問題及對策[J].改革與開放,2013年4月.
[5]陳麗妮.淺議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化體係建設[J].農產品加工 2015年4月.
[6]《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自貿區服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