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全球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影響與對策(3 / 3)

(三)碳關稅威脅我國的對外出口貿易

目前,發達國家欲將應對氣候變化與國際貿易掛鉤,紛紛實行碳關稅政策,這給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出口貿易帶來了巨大挑戰。依據世界資源研究所對中國各部門碳排放統計,我國出口產品所含碳排放量是全球最高的,如果發達國家一旦對進口發展中國家商品征收碳關稅,逼迫發展中國家實行碳減排,我國出口貿易將蒙受巨大損失。當前,我國對外貿易能常處於順差狀態,歸於我國的傳統粗放的高耗能經濟發展方式,加之我國建材、機電、鋼鐵和化工等高碳產業占據了我國出口部門的50%以上,為此我們可以預見,碳關稅對中國的出口貿易將帶來嚴重的災難。

(四)能源結構的失衡阻礙低碳經濟發展步伐

我國以煤炭、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是長期影響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製約因素。中國“富煤、缺油、少氣”的自然資源稟賦特征,以及我國新能源研發及清潔能源技術的滯後,決定了我國以煤炭、化石為碳基能源為主的消費格局仍將在未來一定時期內維持。這種高碳能源消耗結構,在傳統經濟形態中,因其具有比較成本優勢受到青睞。然而,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這種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結構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改造和升級的枷鎖。低碳經濟是以“低排放、低汙染、低能耗”為特色的高效率的經濟發展方式,因此,當前以“高耗能”為主的消費結構與低碳經濟的“低耗能”格格不入,日益成為低碳經濟發展的一個障礙。

四、中國低碳經濟發展的對策

(一)加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健全低碳法律法規體係

由於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技術某種程度上帶有公共產品屬性,需要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加大低碳技術的研發支持力度,製定健全的低碳法律法規體係,為低碳經濟發展保駕護航。通過激勵政策引導,優化投資結構,重點傾斜低碳相關產業項目,對高碳產業項目進行限製,低碳領域項目給予優惠的財政、金融等政策激勵其發展。健全與低碳發展相關的低碳技術、交易、投資、融資、監管等法律製度體係,增強低碳法律製度的可執行性、可操作性、公平性、可持續性,使低碳經濟發展順利推進。

(二)建立碳交易和碳金融體係,探索低碳經濟國際合作

市場是低碳經濟發展的活力劑,金融是低碳經濟發展的樞紐,碳交易和碳金融已成為盤活低碳經濟發展的“兩大法寶”,將市場和金融兩大因素引入低碳經濟發展至關重要。目前,中國亟需建立政府投入機製、市場直接投資機製、市場直接融資機製等體係建設,加大商業銀行對低碳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為低碳經濟發展解除資金瓶頸問題。中國是全球碳排放大國,也是清潔發展機製(CDM)項目最大供應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碳交易市場具有重要意義,這為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加強與發達國家碳減排合作提供重要了平台。

(三)構建綠色貿易體係,優化對外出口貿易結構

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低碳經濟發展勢必與國際貿易相聯係,國際貿易規則將在全球氣候變化框架下有所調整,以適應未來低碳經濟發展方向。發達國家紛紛製定不利於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碳關稅政策,迫使發展中國家實施碳減排,倒逼發展中國家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出口綠色產品,為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我國應適時調整對外貿易政策方向,限製含碳排放量高的產業發展,出口低碳能耗產品,走綠色可持續對外出口貿易模式,切實履行國際碳減排義務,優化中國國際碳減排合作環境。

(四)調整能源消耗結構,構建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機製

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共識,中國作為全球能源消耗大國,有責任有義務履行碳減排目標。為此,中國經濟發展必須走低碳環保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將低碳節能觀念貫穿三次產業運行之中,在人們日常生活當中推行低碳消費理念,優化能源消耗結構,擺脫以煤炭、化石為碳基能源消費依賴。中國要進入全球低碳技術創新先進行列,就必須將綠色科技創新作為經濟發展戰略,健全節能減排科技創新機製,加強低碳科技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創新發展低碳節能環保技術,保障和促進中國低碳技術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新華網.李克強:著力推進提質升級發展 強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EB/OL],

[2]何建坤,周劍,劉濱,孫振清.全球低碳經濟潮流與中國的響應政策[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0(04):18-35.

[3]周傑,李金葉.發達國家低碳經濟發展戰略與中國的策略選擇[J],世界農業,2015(02):1-4.

[4]周傑,李金葉.英國發展低碳經濟的實踐經驗對中國低碳經濟發展之路的探討[J],世界農業,2015(06):155-159.

[5]紀玉山,紀明.李金葉.低碳經濟的發展趨勢及中國的對策研究[J],社會科學輯刊,2010(02):83-89.

[6]葉前林,何倫誌.美國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做法及啟示[J],經濟縱橫,2014(04):105-108.

[7]李豔君.世界低碳經濟發展趨勢和影響[J],國際經濟合作,2010(02):2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