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中俄樸茨茅斯和約》(2 / 3)

“那貴國還打算堅持嗎?”歐格納的問話有兩層意思,一則是問這種戰局下貴國會選擇和談停戰嗎?其實要問的是對俄國的領土要求還打算堅待嗎?

唐紹儀沒有正麵回答,隻是繼續假設道:“我國海軍軍工能力主要還是集中在沿海一帶,所以渤海灣是我海軍最後的泊地。而貴國必然要強行突入渤海灣,不然隻要拖下,我國便可以無窮盡的造出新式戰艦與貴國打消耗戰。中國離英國太遠了,英國不可能消耗的起,所以貴國隻能強攻渤海灣,而我國最後的海軍必然選擇死守。於是貴國海軍在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後攻入渤海灣,徹底摧毀了我國的大型艦支的建造能力。自此我國已經沒有了海上與貴國的作戰力量。”

“那麼,然後呢?”歐格納顯的饒有興趣,他認為這也許是一個了解中國戰略布置的機會。

然後?唐紹儀在心裏鄙視歐格納,中國會給你們然後的機會嗎?知道為什麼大戰之後的中國不建造大型戰艦而海軍居然沒有反對的原因嗎?那是因為我們在建潛艇!有潛艇協助防守的渤海灣還是你們能攻進去的嗎?好吧,即使最終還是被你突破,我國還有一條長江你們當擺設呀。水麵艦隻你們可以攔的住,潛艇你們能攔住?我國在鄱陽湖、洞庭湖及長江沿岸在建四個潛艇基地和若幹潛艇造船廠的事,老子會告訴你?

見唐紹儀沒有說話,歐格納反到是調侃的問道:“唐大人無話可說了嗎?

“哦,不是。我在想,戰爭進行到這一步,我想一年的時間該有了吧。”

歐格納想了想,雖然他不明白唐紹儀為什麼突然這樣說,但最後他還是點了點頭:“估計差不多,唐大人認為一年後已經失去海軍的中國,還有辦法能威脅到英國的遠征艦隊?”

“這個真沒有。我隻是在想,艦炮的射程有限的,而且軍艦是開不上陸地的。那麼,一年的時間應該夠我國陸軍席卷整個印度了吧。”

蹭的一下,歐格納感覺全身的血液衝進了大腦。他忘了,中國還是一個陸地大國。中國海軍是比不上英國,但中國陸軍的強悍卻在中俄戰爭中展現了出來,歐格納不認為憑借印度那些殖民軍能抵擋的了中國軍隊的進攻。如果要從本土調集軍隊……見鬼,英國在六年前對僅有十萬人口的布爾人發動了第二次布爾戰爭,戰爭持續了三年多,英國先後投入四十多萬兵力,還沒能把布爾人收拾下來。雖然最後還是逼迫布爾人簽訂了有利於英國的條約,但在軍事上英國還是被打回了原地。而在這場戰爭中,向布爾人提供了大量武器和物資的國家,雖然沒有證據,但歐格納相信最大的嫌疑,或者說就是中國。就憑英國陸軍這樣的戰鬥力還想跟中國打陸地戰,歐格納想想都感覺害怕。

歐格納還沒有說話,唐紹儀又說了:“中國利益全部丟失,印度利益全部丟失,而南洋諸島卻屬於荷蘭和西班牙。對英國來說這樣一場毫無利益的戰爭,我想貴國國會首先就不會同意吧。”說完,唐紹儀笑了。

沒錯,英國國會跟本不會同意發動這樣的戰爭。“我國可以對中國關閉蘇伊士運河,我想這個國會會同意的。”這也許是歐格納最後的殺手鐧。

“世界很大,不是哪一個國家能獨占的。歐洲對中國沒有吸引力,歐洲市場對中國更沒有吸引力。中國本土和東南亞市場中國都滿足不了,哪有空管歐洲市場,歐洲才多少人。再說,我們還有遠東鐵路呢,俄國的失敗已經無可避免,如果這時我國願意以提供貸款,釋放忠誠於尼古拉二世的被俘虜士兵,來換取我國貨車過境俄國,我相信沙皇陛下不會拒絕這送上門的蛋糕吧。至於關閉蘇伊士運河,歐格納先生,您認為這能對中國能有多大影響呢?”唐紹儀很奇怪的問道。

英國之所能以製衡世界,靠的就是強大的海軍控製了世界所有海上要道,隻要英國切斷這些地方的交通,其它國家的商品要向遠處運輸就隻能改道,而這麼一來運費的急劇上升將導致產品的滯銷,從而影響一國的經濟。然而這些方法隻對歐美各國有效,因為世界最大產品傾銷地就是遠東這個人口密集的地區,他們將產品向遠東地區傾銷時都需要經過這些地方比如蘇伊士運河。但中國不用,南中國海可是在中國的完全控製下,南洋諸島的往來不受外國威脅。而中國商品連國內的需求還滿足不了,更別提剛剛還打下了西北這片土地。中國跟本不在乎歐洲市場,反到是中國的低勞動力成本和幾乎可以忽略的運輸成本,到是讓歐洲各國的輕工業產品的遠東市場份額在快速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