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我們可以舉例來說明。假設酒每次都滿足酒鬼的欲望(在詩或科學的領域,我們常用這種滿足來比喻愛情),但是沒有誰聽說一個酒鬼因為厭倦了同一種酒而想變換口味。相反,一個酒鬼越是長期喝一種酒,就越是嗜好這種。他絕不因為喝多了而讓自己搬到一個禁酒或者酒昂貴得難以購買的地方去,用禁止的挫折來刺激他萎靡的快樂。就像嗜酒如命的柏克林一樣,他對酒的感情如同他得到了足以讓他滿足的情婦一樣。可是,這種情況為什麼在愛性對象時就不是如此呢?
這個反駁聽起來確實很有道理,在我看來,也許本能中的有些成分肯定不容易達到完全滿足。從本能發展的種種曲折曆程中,我們發現,有兩種原因可能導致這種傾向。
一、在性發展的過程中,有性和欲兩種驅動力推動人們選擇性對象,但是由於亂倫障礙的幹擾,這兩種驅動由此分開,他們最終的選擇,並不是原欲的性對象,而是原型的替代。通過精神分析,我們知道,通過一些替代性對象來代替本能因壓抑而失去原對象的話,他們是不能完全給予原欲滿足的。所以導致人類選擇的性對象不能持久保持魅力,總希望有新的刺激出現,這是人類性愛的一個重要特征。
二、眾所周知,很多成分一開始就存在於性本能當中(或許,正是這些成分組成了性本能),可並非所有成分從開始就會得到完全充分的發展,有的可能需要中途被壓抑或者轉向其他用途。對髒物的迷戀就是本能中最明顯的一點,這種成分很早就和我們的美學觀念分道揚鑣了,大致在人類能直立行走、嗅覺器官不再接觸地麵時就已開始。還有一種是虐待本能,這是構成性本能的絕大部分,但也必須中途放棄。這些淘汰過程隻關係到心靈中較上層和較複雜的結構,而推動和刺激情欲的基本性交過程並不會變化。
排泄道和性器官由於位置太近而不可能清晰地分開,但性器官介於尿道和肛門之間的位置,並不會因意識和心靈的變化發展而使它的重要性受到任何影響。用拿破侖的格言體式來說就是“人體結構就是人的命運”。除了性器官之外,人從上到下都是朝著美的方向在發展,但是性器官不論在遠古還是現在文明社會,都保持著它野獸時代的結構和形象,所以,獸性是愛欲的本質。人類在改變情欲本能上用功時多時少,但難度太大,無論如何,隻有在某種程度上犧牲性的快樂,人類文明才能取得成就。正由於那些不能在成人性行為中隨便發泄的性衝動,才產生了這種永遠不能得到滿足的狀況。
由此,我們隻能得出這樣一種結論:性本能欲求和文化要求妥協一致的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隨著文明的高度發展,那種一定程度的苦難、犧牲甚至遙遠未來的種族滅絕的威脅並不能真正避免。這是因為,由於性本能在文化壓力下的畸形發展,就帶來多種不滿足感,在文化的壓製下,性本能得不到完全滿足的成分就會累積起來不斷升華,從而創造出文明中最偉大和最奇妙的成績;相反,如果人類的性欲能夠非常充裕地滿足,那麼他們就不會在一個東西上投注過多轉化的性能源,由此,人們隻會安於享樂而不思進取,社會就會停滯不前了。所以,人類文明得以不斷進步乃是得益於人類性本能和生存本能兩大本能之間永遠難以妥協的相互對抗,當然,它產生了一種永久的威脅,造成人類中一些弱者陷入神經症而無法痊愈。
對人們進行警告和安慰並不是科學的真正目的,但我本人需要承認,也是我希望實現的,即文章所得出的結論可以建立在一個更加廣大的基礎之上,也許,上述衝突可以通過人類在其他方麵的發展而得到解決。
關於處女的禁忌
我們對原始民族性生活的很多細節常常感到十分驚訝,例如,他們在對沒有性經驗的處女身上就十分特殊。眾所周知,現代社會男人總是十分關注他所追求的女人是否是個處女。這種觀念長期以來存在於我們的心中,好像是十分自然和無須說明的,但問到原因時,我們便啞口無言。實際上,是一夫一妻製造成了這種習慣性觀念,導致人們想完全占有一個女人,這也是這種製度的本質。由此,女孩子總是被要求婚前不能和其他男性發生性關係,以免留下永久的記憶。其實這是將壟斷女人的行為延伸到了過去的時代。
根據上麵的觀點來看,女人愛情生活的某些奇怪的現象實則是很正常的,人們看重處女的態度是有一定道理的。眾所周知,教育和環境迫使少女要盡量壓製內心對愛欲的渴望,到處小心翼翼,不會輕易和男子發生關係,而當她一旦衝破外界的壓力,選擇了一個男人來滿足她的愛欲時,內心深處就已經將自己交付給了這個男人,對他一心一意,不再對別的男人產生感情。女人的這種“臣服”態度使她能夠抗擊婚後各種外來的新誘惑,這正是由於結婚前期長時間的孤獨和寂寞導致的,男人從此可以永遠放縱地占有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