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寫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1 / 2)

寫作源於生活,高於生活

讀寫指津

作者:魏曉敏

在一節作文課上,我給學生布置的題目是《定格在記憶中的畫麵》,當問及寫作思路時,學生積極地發言:有的學生“老酒換新瓶”,仍然寫親情;有的學生受到例文的啟發,想到了自然界的生物;還有的學生把目光放在了身邊的奉獻者身上……看到學生們聚精會神、獨立思考的樣子,我會心地笑了。

而我曾經看到的卻是這樣的情景:作文課前,學生們唉聲歎氣;作文課上,他們抓耳撓腮,絞盡腦汁;作文課後,交上來的作文內容大多相同,比如寫親情時,大家就會寫:生病,爸爸背我去醫院;下雨,媽媽送傘、送衣服這樣的事情。還有的同學像記流水賬一樣寫了很多事,卻沒有突出重點。問及原因,大多數學生都說事情本來就是這樣啊,除了寫父母照顧我們還能寫什麼呢?那是我教的第一屆學生,聽了他們的話我陷入了沉思。從那之後,我開始了引導學生發現素材、運用素材的探索。

經過與同事的交流,和與學生的溝通,我漸漸對作文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關注日常生活,抒發真情實感

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認為“現實生活是文學寫作的唯一源泉。”的確,要真正做到“我手寫我心”,就要表現真正的生活,但是中學生的生活又相對簡單,如何引導學生寫出富有新意的作文呢?我們可從以下三個方麵對學生進行引導:

1.仔細觀察,用心感受生活

中學生的生活閱曆相對於成年人來說,是較簡單的,但這不等於說中學生就找不到寫作的素材,隻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美的眼睛,有一顆真誠、執著的心,就能夠發現生活中亮麗的風景。在記憶的長河中,學生一定有許多難忘的事情,如一次精彩的旅行、一次終生難忘的交談、一句平淡溫馨的話語……這些都是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學生如果能仔細觀察,用心捕捉這些動人的記憶,用心表達真實的感受,寫出來的文章就會真切感人,充滿生活氣息。

2.轉換角度,洞察百態人生

劉國正說:“事實上,中學生,十二三到十七八的孩子已經閱曆很多,懂得很多。大至世界和社會,小至學校和家庭,其中發生的很多事情,都會叩擊他們的心弦,引起他們的關注與興奮。”但是,由於中學生正處於由感性思維到理性思維的過渡、轉折階段,他們常常對生活中的人和事很有感觸,但卻對生活缺乏理性的思考,在作文中不能做到言之有理。由於思維的局限性,他們很少能夠辯證地看待問題,思考社會現象。因此,教師要引導他們突破傳統思維的束縛,轉換思維角度,深入思考生活,並從各種現象中感悟生活的哲理,拓展思路,開闊視野。

3.抒寫體會,放飛個性生命

中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他們叛逆而敏感,有很多人想法都不願意和老師、家長溝通。他們心中容易產生強烈的情緒,並急需找到一個合適的宣泄渠道,讓心理獲得平衡。日記是作文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學生釋放情緒的媒介,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日記記錄生活中的經曆。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生活,抒發自己的感悟,在用文字編織的世界裏自由翱翔,放飛自己的理想,提升自我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