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開心日記”和“拚音日記”(3 / 3)

下麵是他二年級時的一篇日記。

吃過午飯,本來應該上樓進教室睡午覺的,可是我在草坪看見一條死蚯蚓。我跟姚鴻燕說:“人死了要埋起來,不能汙染了空氣,蚯蚓死了也應該埋起來。”說著我們就找了一個空火柴盒當關才(棺材),再找一塊地方挖一個洞,然後把盒子放進去,把泥土蓋好,這就算是蚯蚓的“墳”了。

回到教室,同學們都在睡覺。老師走過來,罵了我們一頓。老師說:“你們幹什麼去了?”我們說:“我們埋死蚯蚓去了,因為死蚯蚓要汙染空氣的。”

“但是我要你們睡覺的!蚯蚓不關你們的事,趕快睡覺去!”

我們就去睡覺了。

我想,汙染環境的蚯蚓怎麼“不關你們的事”呢?要是老師把孩子們這種天真可愛的熱情都保護起來,發揚光大,那該多好啊!

後來,從小學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學,孩子的作文一直沒有什麼問題。我想,第一是他從小就打好了寫作表情達意的基礎。第二,不斷的寫日記,也是一個重要的方法。因為從日記中,他既學會了采擷生活素材的能力,又使他的大腦構成了從生活到文字的紐帶。

提示

日記,記下了一個人前進的足跡,奮鬥的曆程。回過頭去,無論是讀孩子的日記,或者是孩子讀自己充滿童趣的記錄,無不感到一種淳樸的童貞的美感,這是寫日記的一個方麵,也是從日記的實質來說的方麵。另一方麵,寫日記能提高孩子的觀察、思考和從思維到文字的轉化能力,確實是不可否認的。

寫日記,同樣必須引起孩子們的興味才行。

第一,日記本最好是新買的、漂亮的,這樣孩子會感到你的鄭重其事。

第二,大人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之時,小孩亦然,因此不得不經常督促。督促的方式不能是:“為什麼不寫日記?”或者“趕快補寫起來!”的指責式的,而應該是:“跟同學打架了吧,我看這件事寫出來蠻有勁的。”或者:“你最喜愛的手槍斷掉了,心裏一定難過吧?這可是一件大事,應該記下來才對”的啟發、規勸和誘導。

第三,不能指責孩子日記寫得不好,更不能用“狗屁不通”等傷人自尊心的字眼。隻有帶著欣賞意味地朗誦孩子的日記、饒有興趣地聽孩子介紹日記中的故事、適當地為孩子修改日記,才是幫助孩子堅持將日記寫下去的保障。

今天,孩子的作文,從小學到高中似乎都成了問題。教師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方法教作文,書店裏關於教作文的書疊床架屋,但是孩子們仿佛還是寫不好作文。問題出在哪裏呢?

其實,語言和文字,隻不過是表達個人思維感情的不同形式。因此,原則上,會用語言表達的孩子,隻要會寫字,就已經具有了文字表達的能力。隻不過一種是用語言,另一種是用文字罷了。今天許多教師和家長都在為作文而尷尬,其實,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情。

我以為,一是我們不應該把作文看成了一種似乎是特別的課程。其實作文隻是文字的語言表達而已。從本質上看,一個會講話、又會寫字的人,就一定會寫作文。

二是孩子們寫作文需要兩個決定的條件,有生活和采擷生活素材的能力;有寫作的激情。寫日記是最能夠幫助孩子們獲得以上條件的途徑。

三是從生理和心理上來看,孩子們往往最重視“現在進行時”的生活而比較忽視“過去完成時”的事情。這是我們許多命題作文寫不好而請孩子們回家寫“隨筆”卻比較成功的道理。而日記要寫的正是孩子們的“現在進行時”,所以也比較容易成功。

可能有家長會說,孩子們“現在進行時”的文章比較容易寫好,的確有道理。但是請不要忘記了考試的“指揮棒”。平時寫慣了“現在進行時”的作文、做慣了隨心所欲的文章,考試怎麼辦?

是的,我們總是記著考試的可怕的事實。但是我要說,寫日記的方法,是幫助孩子們學會作文的最好方法。也就是說,通過長期寫日記的習慣,孩子們將在攝取生活素材、積累作文資料和運用感情等方麵得到鍛煉,也就是說,通過日記能從一個方麵幫助孩子們學會作文。一旦他們已經學會作文了,還怕什麼考試呢?

猜題、押題、背誦所謂優秀應試文章、大量閱讀那些不知道從哪裏抄來的作文技巧、大量練習那些教輔書上的題目等等,這一切,都是建築在你的孩子不會寫作的基礎上的!

《西遊記》最後一回寫孫悟空成正果後,對唐僧道:“我已成佛,難道還要戴這金箍兒,你還念甚麼《緊箍咒》不成?趁早念個鬆箍兒咒,脫下來,打得粉碎!”唐僧道:“你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豈有還在你頭上之理!你試摸摸看。”行者舉手去摸一摸,果然不翼而飛了!

是的,當孩子們真正學會了寫作——孩子們終於“成佛”的時候,那可惡的考試的緊箍咒,也必將從他們的腦袋上永遠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