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開心日記”和“拚音日記”(1 / 3)

目的

您的孩子已經進幼兒園,已經上小學一年級或者更大一些。但是由於教學的曠日持久的毛病,大多數孩子都害怕作文,視作文為畏途。其實,寫好作文,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攝取生活素材的能力是最為重要的基礎。為了培養孩子初步的寫作能力,也許沒有比吸引他們寫日記更好的辦法了。初期的日記,可以是實物組成。當孩子已經學會拚音文字後,就可以開始寫正式的日記了。

事例

孩子上幼兒園時,已經喜歡抓一枝筆在紙上塗塗抹抹了,此時,我們為孩子記的日記便告結束,該由孩子們自己寫他們自己的曆史了。

一天,我正在讀一段五線譜樂曲,孩子看見這麼些“豆芽菜”很希奇,在不經意間,他抓起一枝筆,在一張廢紙上居然把高音譜號給畫出來了。

我看到後,非常高興,給他大概地說了些樂譜知識,表揚了他畫得像,並在他頰上吻了一下作為精神獎勵。然後把孩子畫的那個高音譜號小心剪下來,貼在孩子的日記本上,並標明日期。我對孩子說:“這本是你的‘開心日記’,你還不會寫字,沒有關係,你可以把有趣的事畫下來,把有趣的東西夾進去,隻要通過每天的記號,你能夠回憶出那天幹了什麼就行。”

他非常高興地接受了我的建議。從那時開始,他的“開心日記”中便充滿了各種東西。

到“森林”公園去過的那一天,日記中邋遢邋遢地粘了一片樹葉;跌跤了,日記中滴了一滴紅藥水;得到表揚了,日記上有一片紅的五角星;第一次看到放風箏,日記裏夾著一段細棉線。

複述“開心日記”也是很令人開心的事,任你翻到哪一頁,孩子都能根據實物或圖畫,把那天發生的事原原本本說出來。

當此時,我常常開著錄音機,把他敘述的事情錄下來,回頭再讓他自己聽,哪些說得好,哪些不好。

有一次,孩子看著“開心日記”中貼上的一張白紙,記載的大概是一段畫畫的故事,當中還有這麼一句話:

我那天畫了五張畫,爸爸表揚了我,說我畫得挺好挺好,然後就把我訂起來,掛在牆上。

一個月後,再聽這段錄音時,孩子不好意思地笑了。他自己發覺了自己的語病。而這種自我發現,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的。

在《開心日記》中,我們還喜歡一起編一些“開心故事”。

譬如在日記中,我們貼了一根雞毛,大概那天我們觀察了大公雞。於是我問孩子:“你聽了這麼多故事了,能不能也編一個故事給我們大家聽聽呢?”

“好哇!我講一個雞的故事,好嗎?從前哪,有隻大公雞……它……它”他似乎開了頭就說不下去了。

我就又把以上的開頭寫進“日記”,然後問道:“它怎麼樣?”

“它有很多很多士兵,它有一個軍隊,叫雞軍隊。”他想了想說道。

“噢,一個雞軍隊,這軍隊在幹什麼呢?”我問。

“他們在訓練。”他說。

“怎麼訓練呢?”我問。

“先排隊,然後向右看齊,然後向前看。然後開槍的開槍,丟手榴彈的丟手榴彈,有的在射箭,有的在彈彈弓……”

“他們這麼訓練幹什麼來著?”我問。

“他們要跟狐狸打仗,因為狐狸老是要吃雞。”

“那麼,現在有了雞軍隊,狐狸還來不來呢?”我問道。

“來的,有一天晚上,狐狸來了,它的肚子餓了。”他說道。

“雞軍隊有沒有發現狐狸呢?”我問道,並且把以上孩子所說統統記錄下來。

“雞軍隊的隊長,在望遠鏡裏早看見了狐狸的尾巴,但是它不響,等狐狸走近了,它就吹響了哨子‘嘀……’全部的雞軍隊衝出來,有的啄狐狸的眼睛、有的拔狐狸的毛、有的用棍子打他、有的用石頭丟他,後來,後來,就把狐狸打死了。雞隊長很高興,就說:‘把蠟燭點起來,讓我們大家來慶祝,幹杯!’”

最後一段,孩子一口氣說了出來,我也一口氣把這個故事記下來,取名就叫《雞軍隊》。

我們常常在一起編故事,經常是開了一個頭後,說到哪裏是哪裏。

孩子對自己編的故事非常感興趣,當我將記錄的故事讀給他聽後,他還喜歡作一些修改,然後到幼兒園去把這些故事講給小夥伴們聽。

因為我們夫妻倆都是教師,每天晚上少不了都要看書、寫作、批作業。所以孩子從小看到最多的就是我們一到晚上都要拿著鋼筆在紙頭上寫寫畫畫。很多的時候,如果還不到他睡覺的時間,因為怕他在一旁吵鬧,我們也多數是丟一枝彩色筆和一些紙張給他,隨他去亂塗亂畫。

有次周末的晚上,我們照例還是做我們自己的工作,讓孩子自己在紙上塗抹。一般的時候,到8點鍾我們就要請他上床睡覺的。但是那天晚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他拿著一枝筆,找到一張練習本的紙,按照練習本上印好的橫線,一行行地寫個不停。

我湊過臉去,看到他寫的“字”確實比較整齊,筆畫也都有一定的規律,就是不能理解他寫的是什麼文字。我們並不在意,隻是表揚了他一番。

誰知他越寫越來勁,到了8點,卻不肯上床。並且聲明:“請你們不要吵我,好不好?我在寫文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