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股票神童司徒炎恩給媽媽的生日禮物,可以看出西方有些孩子有較強的金錢觀,甚至高過上輩人。司徒炎恩生在著名國際大都市的香港,長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金融中心的香港和擁有占全國人口40%的股民的紐約對司徒炎恩有巨大的影響和熏陶,紐約金融中心——曼哈頓,以及全球最大的證券公司——美林公司是他成長的土壤。司徒炎恩經常出入曼哈頓,在美林證券公司打工,為他成長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美國有一本暢銷書叫做《錢不是長在樹上的》,這本書的作者戈弗雷在談到儲蓄原則時指出:孩子們可以把自己的零花錢放在3個罐子裏。第一個罐子裏的錢用於日常開銷,購買在超級市場和商店裏看到的“必需品”;第二個罐子裏的錢用於短期儲蓄,為購買“芭比娃娃”等較貴重物品積攢資金;第三個罐子裏的錢則長期存在銀行裏。為了鼓勵孩子存錢,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銀行存錢,並以孩子的名義開一個戶頭。當孩子在鉛印的存單或存折上見到自己的名字時,會使他們感到自己長大了,變得重要了。銀行的另一個好處是:它能使孩子們充分理解錢並不是隨便地就可以從銀行裏領出來,而是必須先掙來,把它存到銀行裏去。以後才能再取出來,而且還會得到多出原來存入的錢的利息。
既然儲蓄是如此的重要和有益,那麼,你要如何才能擁有這種好的生活習慣呢?媽媽給你的建議是:
(1)把儲蓄放到優先位置。或許你會和大人一樣,總喜歡將儲蓄延後,結果想存時才發現根本無錢可存。所以你應該在花錢之前先把錢存起來。你可以在家裏的“銀行”開一個“戶頭”,用你的名義,然後妥善保管你的“存折”,這樣慢慢把存放起來,並使之逐漸增加,那麼你的儲蓄習慣就很容易養成。
(2)為特定目標設定期限。如果你想存錢買複讀機,就應該找好要買的品牌和價格,然後在上麵寫上希望購買的日期。用磁鐵把這些釘在冰箱門上或釘在你的臥室的門上,讓自己能時時看到自己的目標。
(3)和父母分享“騙自己存錢”的技巧。每周存下部分的零用錢(父母的話則是薪水);將所有在節慶時收到的“壓歲錢”都存起來;少花點錢在自己身上多為父母做事;在有時間把錢花掉之前先存起來;和同學、朋友共吃一盒爆米花,而不要自己吃一整盒;盡量少放錢在口袋裏。
(4)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你應該知道,你現在擁有的有形的和無形的金錢都是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工作來的,要珍惜它,不要隨便浪費掉,要知道金錢的來之不易。
(5)合理地使用“零花錢”。可以製定一個計劃,什麼東西是必要的,急需的,應優先考慮。隨著年齡的增加,你會有一些可以自己支配的零錢,這個時候你的花銷,要合理的安排。
悄悄話:
你很應該讓儲蓄成為你自身的一種習慣,從現在起就開始培養,那麼它可能會成為你一生的財富,因為無論是什麼樣的習慣,一旦自小養成,那便很難再丟掉,儲蓄自然也不例外。
10.要養成善於和他人合作的好習慣
合作精神在未來的社會,是人們在工作時所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退一步講,現在的你,同樣也需要學會與他人合作,這樣,你的學習和生活才會更有效率。
到郊外野餐是美國孩子們十分喜歡的假日活動之一。勞動節的周末,威爾遜和埃迪的父母要帶他們去州裏的國家公園爬山然後野餐。臨行的前一天,一家4口人商量該如何進行準備:媽媽負責去超市買食品,爸爸準備烤肉的爐子,9歲的威爾遜提出負責所有餐具,11歲的埃迪負責準備調料。爸爸提醒他們是否列出一個單子,一則防止遺漏,再則若家裏不夠的物品,可及時去買。威爾遜很快就列出了單子,請爸爸過目,隨後便開始準備;而埃迪卻跑到外麵找鄰居的孩子玩。爸爸警告他帶齊調料,否則野餐不會好吃。埃迪一邊往外跑一邊說:“放心吧,我會帶好的,別擔心。”爸爸不大相信他會準備齊全,想自己來做,轉念一想應當給埃迪一個鍛煉機會,不要越俎代庖,於是便沒有再督促埃迪。而埃迪也很開心地玩到很晚才回來,到廚房裏忙了一會兒,搞出來一袋子瓶瓶罐罐,便上樓回房去睡了。
第二天一早出發,爸爸並沒有再檢查埃迪的準備工作,一家人高高興興上路了。走了2個小時的山路,選好了野餐的地點,大家開始準備午餐。等肉烤熟後,每人倒了一杯飲料,整理好盤子,圍著野炊點的木製桌椅坐下,開始往烤肉上倒調料。“埃迪,烤肉汁在哪裏?”埃迪伸手到袋子裏去找,怎麼也找不到。“我記得從冰箱內拿出來的,怎麼會沒有?”“你有沒有列在單子上?”“我沒有列單子,我記得我把所有的調料都拿出來了。”埃迪又翻了一遍,大家都在那裏等著。埃迪最終沒有找到,不覺慚愧地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