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賢每天都要從早忙到晚。早晨5點多起床,要在6點半之前趕到學校上早自習。早上的一、二節課,都是在半睡眠的狀態中度過的,為了不被老師嗬斥,提心吊膽,書擋臉,手托腮地小睡一二分鍾是她最愜意的時候。
中午趕回家吃飯,吃飯後不敢睡午覺,總怕晚上寫不完作業而一定要在中午抓緊時間。每堂課都在不停地記筆記。記得第一次期中考試的時候,除了死記硬背和見過的題目之外,一律不會做。“如果照此下去,自己不但考不上大學,很可能連高中都考不上。爸爸媽媽對自己實在是太好了,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如果考不上大學,他們該是多麼難受啊!我一定要擺脫這種被動的狀態,製定一套自己學習的方案。”
靜賢下定了決心。她為自己製定了一個時間表:
早晨5:30起床、洗漱、吃早飯
6:30早讀,然後按學校安排上課,課間要到室外去散散步
12:00午飯、午覺
下午1:30起床、上學
2:00上課
晚上5:30放學後跑步20分鍾回家
6:10~7:00預習英語(要記住新單詞和讀熟課文)
7:00吃晚飯
7:30自學數學和其他科目(其中,一定要注意查清自己沒有理解的知識點)
9:00複習前一天學習的知識
注:每周末,要總結一次各科知識點,並把自己做錯的題目記在一個本子上,並且一定要注明當時做錯了的原因。
逐漸地,這套學習計劃成了靜賢的習慣。這期間,靜賢經常為了理解自己沒有弄懂的知識點而又一定堅持自己的時間計劃,沒有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於是,老師的批評在所難免。
後來,靜賢常常在老師講例題時作一些補充,把同學們驚得目瞪口呆。終於,在期終考試中,靜賢名列全校第一名。當同學們以特殊的眼光看靜賢時,靜賢卻認為自己不過是走了運,而且是走了大運才考到第一名。
然而,班主任卻沒有忽視靜賢在學習中的明顯進步。他仔細研究了靜賢的試卷,發現靜賢解題的許多方法都不是老師在課堂上講的。他問靜賢平時是如何學習的,靜賢就告訴了她自己的學習方法。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勤奮學習的習慣呢?我們的建議是:
1.培養孩子的耐心。可以讓孩子長久地做某一件事,以此鍛煉孩子的耐力。
2.教育孩子有責任感。什麼時間,幹什麼事,要有明確目標,力爭今日事今日畢,不要等明天。
3.珍惜時間的觀念。以下幾個方麵的建議對父母也許有用:
①製定一個時間表,在家什麼時間起床,什麼時間上學,什麼時間放學回來,什麼時間休息、睡覺,複習功課用多長時間等等,要通盤考慮,合理安排,忙而不亂。要教育孩子認真遵守,持之以恒。
②時間安排要有張有弛。不要把時間全部都安排在學習上,連星期天也不準許玩。要有勞有逸,勞逸結合。要根據孩子年齡特點安排玩耍的時間,以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
③要充分利用最佳時間。兒童時期,孩子的大腦發育尚不完善,比起成人來,容易疲勞。他們記憶力好,但不宜進行過長時間的學習。一天最佳的學習時間,是在上午9~11點,下午3:30~5:30,但在中午應讓孩子有2個多小時的休息時間。
④晚上做作業,複習功課,但不宜時間過長。時間過長,會影響孩子入睡。
⑤要及時檢查對時間的使用。有了一個時間表,可以使孩子學習、生活有秩序地進行,但要注意及時檢查。
悄悄話:
通向成功的捷徑隻有勤奮,因此,你一定要努力地去學習。
5.虛心好問,要善於請教他人
一個人的能力和知識畢竟是有限的,麵對不懂的問題你一定要善於請教他人,別覺得有什麼不好意思。
司衛東生於1970年10月。1986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畢業後在著名超導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處攻讀博士學位。1997年6月赴美,現為賓州州立大學物理係博士後。
當為東晉入小學高年級時,爸爸觀察衛東,發現他喜歡唱歌,喜歡聽歌,可是哪一首歌他都唱不到頭;他喜歡看足球比賽,可自己並不好動;一台收音機讓他拆壞,不能還原;但是他喜歡看書,性格好靜,因而爸爸認為他搞理科比較合適,於是爸爸便根據這個大的方向來激發他對科學的興趣。
小衛東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就能夠促使衛東產生興趣。爸爸從這一點出發,注意在家教中引起衛東的好奇心,而每一次好奇心的誘發又都是以身邊的科學為內容的。
坐火車時,爸爸問衛東:“衛東,你看這車窗外的樹為什麼往後跑呢?”“因為火車在往前開。”衛東回答。“那你再看看遠處,遠處的那些樹木是往後跑還是往前跑呢?”啊,遠處的樹怎麼會朝前跑呢?整個大地看上去好像在圍繞一個看不見的軸在轉動。“爸爸,這是怎麼回事?”於是,爸爸給他講解了一番,引發了衛東對運動現象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