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培養正確的學習習慣(1)(1 / 3)

隻有通過不斷的學習,你才可能知道很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而要想將學習堅持下去,學的更有成效,那就離不開對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這種習慣一旦養成,你的學習就會輕而易舉,自然而然地取的成效。

1.知識就是力量

如果你想進步,就必須要有知識。我們需要知識,就像需要空氣一樣。

在聰明的猶太人家庭裏,負責啟蒙教育的父母都會問孩子這樣一個問題“一旦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燒掉了,你的財產被敵人掠奪了,那麼你剩下的還有什麼寶貴的東西?”當孩子不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時,他們會進一步追問:“有一種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的東西,它就是你要帶走的東西,你知道是什麼嗎?”,“大概是水吧!”孩子們不太肯定地回答。“它和水很像,都是人類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東西,它就是知識。”父母們很嚴肅地回答,“而且你一旦獲得了某種知識,任何人都搶不走的,隻要你還活著,這寶貴的財富就會永遠跟隨著你。”猶太人在曆史上經曆了太多的苦難,但這個種族依然頑強地生存到現在,並且產生了許多聞名於世的偉大人物,正是因為猶太人懂得“知識就是力量!”的道理。當他們的孩子剛剛懂事,母親們就會將蜂蜜滴在書上,讓孩子舔書上的蜂蜜,她們想告訴孩子:書是甜的。他們懂得知識的重要作用,讓孩子從小起就產生出對知識的渴望。

既然知識是可以改變一切、決定一切的偉大力量,你或許會問,我怎樣才能獲得這種力量呢?答案隻有兩個字:學習,堅持不斷的學習,人的一切知識都是從學習中得來的。一個人從出生到這個世界就開始學習,學習說話、學習走路、學習做事、學習一切。如果不學習,他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長,成為一個健全的人。歌德曾經說:“人不是靠他生下來擁有的一切,而是靠他從學習中得到的一切來造就自己。”學生在學校時最應該培養的一種能力,就是熟悉各門學科的相關書籍的能力。在圖書館中,在汗牛充棟的藏書中,找出一些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書本來閱讀,這種獲取知識的能力,對於人的一生都是非常有用的。

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在一夜之間學得想要的一切知識,這是很不切實際的。古人常說,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其中的功利性雖不為我們提倡,但這“十年寒窗”卻無疑體現了學習的寂寞與困難。很多人在學習時往往心態浮躁,而且有一種嚴重的功利傾向實用主義,其實這種態度對學習是非常不利的。任何事情都應該循序漸進,隻有不斷地讀書,不斷累積自己的知識儲備,你才能在未來的工作與生活中充分發揮知識所蘊含的力量。

現在的時代是知識時代,知識經濟已成為人們普遍的共識。而如果說人類的全部知識像太平洋,那麼一個人所能掌握的,就隻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一個人的精力和時間都是有限的,而這有限的精力和時間也不可能全部都用在讀書學習上。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你一定要有選擇性。選擇最需要掌握的知識、最應該掌握的知識,也是在學習過程中要完成的一個重要任務。此外,在迅速膨脹的知識海洋中,有許多消極,不健康的有毒物質,對此你一定要警惕,不要讓這些垃圾占用和汙染自己的大腦。

總之,無論在什麼時候,你都一定要記住培根的那句話:知識就是力量。

悄悄話:

你有多少知識,就有多少力量,你的知識和力量永遠是相等的。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積極的興趣是通向成功的階梯,有興趣雖然不一定就能成功,但成功一定要有興趣。

在學習中,你可能會有偏科的現象,不能在各方麵均衡發展,老師還可能會因此批評你,但是你不需要為此擔心,俗話說得好,人貴有所專。每個人都不可能在所有學科都具有豐富的知識,雖然,在求學階段,你是應該在各方麵都有所收獲的,但堅持你的興趣卻是更重要的,隻這樣你才能為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找對自己的方向,愛因斯坦曾經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愛因斯坦4歲的時候,他的父親送給了他一個指南針當作生日禮物。指南針無論怎麼擺放,那個指針總是指向正南方。愛因斯坦對這個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父親正是通過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而激發了愛因斯坦對科學的興趣。愛因斯坦在自傳中回憶自己所走過的道路時,特別提到了這件事給他的生命帶來的影響。他認為,思維世界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就是對好奇的不斷擺脫的過程。興趣是人類的創造力得以發揮的前提,是獲取成功的最強大的動力。試問,一個人如果對某一件事情不感興趣,他怎麼可能取得想要的成功。大多數的偉大成就都源於強烈的興趣,因為要取得偉大的成就,一定要付出別人從來想象不到的努力。如果沒有興趣這一強大的動力支持,除非是一個不為自己而活的人,否則很難有人完成如此艱苦的任務。

提出“進化論”的偉大生物學家達爾文從童年時代就對大自然的各種現象產生了強烈的好奇。中學時代,他對大自然的興趣越來越強烈,開始搜集各種動物和植物,然後認真地製作成標本。中學畢業以後,達爾文應父親的要求去了愛丁堡大學學習自己並不感興趣的醫學,因實在沒有興趣而中斷了學業,後來又轉入劍橋大學學習神學。但達爾文仍然把大量的時間花在了閱讀生物學書籍和采集動植物標本上。達爾文在自傳中回憶說:“在劍橋的時候,沒有一項工作比搜集甲蟲使我更為熱心,更感興趣了。”後來也正是這種對生物學的強烈興趣驅使他在1883年登上“貝格爾”號軍艦,開始了舉世聞名的環球考察,最終出版了他的巨著《物種起源》,這本書改變了人類對自我的認識,使人類知道了各種生物和人類的起源以及進化的過程。可以說,《物種起源》對人類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從這裏,可以看出,達爾文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與他對生物學的濃厚興趣是分不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