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格比天資更重要,它能決定你的人生。而一個人的品格也總是會讓別人知道的,哪怕是最詭秘的言行,最不可告人的目的,也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品格。品格是一種內在的力量,它無需借助任何手段,也能對你的人生的成敗得失直接發揮作用。
1.明辨是非,分清善惡
“人之初,性本善”這句古話講的是人生來就是有良心的,隻是為後天環境才有了好惡之心,其實,良心這種東西是最主要的還是要靠後天培養。
孩子在幼兒期如果沒有受到良好的管教,他們就會缺乏是非觀念,不能形成辨別善惡的良知,偷了別人的東西也不覺得羞恥,甚至認為隻有蠢蛋才會被偷,是他活該倒黴。
舉例來說,一個名叫秋男的孩子,在他差一個星期就可以離開感化院的時候,和一位心理專家談話。當專家問他在感化院待了一年都學到了什麼,有沒有好好反省,他的回答竟是:“這一年我一直在反省,當初為什麼會失手被逮住,結果發現是因為我找了二個笨手笨腳、沒見過世麵的共犯。這次出去以後,我一定要物色一個靠得住的夥伴。而且今天在A市作案,明天一定要轉到B市下手,絕不在同一個地方連續作案。”
這就是他在感化院蹲了一年的收獲。
秋男來自一個犯罪家族,父親有二十多次前科,母親也有十多次前科,六個哥哥也是前科累累。如果把他送回家,在那樣的環境下根本不可能改過自新,所以院方打算讓他離開感化院後,住進更好保護會。不料,他隻在那兒落了個腳,沒幾天就溜了,而且從第二天起就夥同“靠得住”的共犯,在全國各地展開了“巡回盜竊之旅”。
據秋男回憶,在他3歲那年的某個黃昏,他和父親一起去散步。走著走著,突然發現前方有一隻別人掉了的錢包,父親立刻對他說:“去,把錢包撿起來。”秋男移動粗短肥胖的小腿,搖搖晃晃地走向前去,抓起地上的錢包,交給父親。
很不湊巧,這一幕被路過的警察看到了。警察把他們父子帶回警察局,訓斥了一個多小時,苦口婆心地對他父親說:“你這個做父親的應該好好教養孩子才對呀,你沒聽人家說‘3歲看大,7歲看老"嗎?從小就要好好地教育孩子才對啊!”
回家以後,他父親轉念一想,警察說得一點兒沒錯,應該從小就好好教孩子。於是,他把秋男叫過來,把自己的皮夾往前一扔,說:“來,秋男,你看,那兒掉了一個皮夾。當你在路上看到一個‘獵物’時,眼睛千萬不要發亮,也不要加快腳步走過去。記住,要若無其事地接近它,不落痕跡地把隨身攜帶的手帕丟在它上麵。然後在彎腰撿手帕的時候,順便把皮夾撿起來,這樣才能神不知鬼不覺地把‘獵物’弄到手。懂不懂?”
父親一麵說一麵表演給秋男看。換句話說,秋男的父母不但沒有從小禁止他偷竊,反而認真傳授他各種偷竊的絕活,使他的良知沒有機會萌芽生長。所以他四處偷竊,從來不覺得內疚,反而樂在其中。
心理專家問秋男,當感化院的老師對他說,不應該偷別人的東西時,他有什麼感想?
秋男老老實實地回答專家:“我覺得他們好像是張著嘴在吐氣的金魚,說了一堆我從來沒有聽過的神話。”
秋男現在仍然像鍾擺一樣,在監獄內外來回擺蕩,有前科次數早已突破二位數了。
3歲時的教養,就這樣毀掉了孩子的一生。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這個故事的教訓與警示意義,是非常深刻的。
秋男的良心,早讓父親教給他的那套東西給腐蝕掉了。因此,在他的心目中,從來就沒有真正的是非、善惡、美醜的觀念,以至於長大後的言行舉止,就不能讓我們感到奇怪了。也許讓我們奇怪的是,世上竟還有這樣的父親,為了一點點錢財,用自己的行動,毀掉了孩子的一生。
悄悄話:
從小時候你就要培養明辨是非的能力,千萬不能為一時的利益驅使,分不清善與惡的關係,那麼你的一生便可能因此而毀。
2.做寬容、善良、博愛之人
縱觀古今中外,凡是具有一顆仁慈寬厚的心靈,有一顆博愛之心的人都是對人類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作用的人,他們能用自己的寬容、善良、博愛容納一切的不幸。
一個讓我們不得不接受的現實是:這個社會已經越來越不容易讓人們“詩意的棲居”了。社會發展的越來越快,而競爭也逐漸趨於白熱化,就像很多人所說的,生活本身就是一場戰鬥。如果不能經受住生活的考驗,那必然會被淘汰。但是,你必須學著去適應這樣的生活。既然我們沒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生活,改變社會,那麼,我們就必須改變自己來適應這個社會。“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要適應社會生活,要在這個激烈競爭的社會上取得成功,做一個優秀的女孩,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從人生的角度講,你最應該做到的就是寬容、善良、博愛。
首先,女孩應該學會寬容。每個人都是獨立存在、與眾不同的個體。生活中與我們相處之人往往都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而大多數人都容易犯主觀主義的錯誤,都拿自己的標準或原則去衡量他人,當別人的行為與自己的標準原則發生了衝突時,他們就武斷的以為是對方的錯誤,因而盲目的批評指責,甚至怨恨在心,伺機報複。其實,這是一種非常狹隘的做人心態。哲學家羅素曾經說過:“青年時期是豁達的時期,應該充分利用這個時期培養自己豁達的性格。”寬容是一種偉大的胸懷、灑脫的態度,也是人性中最高尚的境界之一。寬容的人能夠理解和尊重別人的不同看法、思想言論和行為,寬容的人能夠尊重別人的宗教信仰和種族觀念,即使這些觀念、行為、思想與自己的信仰相衝突,他們也會對此有一個客觀、冷靜的態度,絕不會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