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著名文學家《格列佛遊記》的作者斯夫特有一個非常好的品性,就是他能同一些被常人認為孤僻難處的人交朋友。有些人不解地問他,說:“我真搞不懂,你怎麼能夠忍受那些奇怪、孤僻的人呢?他們的行為言談與我們格格不入。”斯威夫特回答說:“他們的本性和我們是一樣的,隻是生活細節上難以一致罷了。但是我們為什麼非要在顯微鏡下去觀察那些細枝末節呢?難道一個不喜歡笑的人,他們的過錯就比一個受人歡迎的吹牛者更大嗎?隻要他們是正直善良的人,我們就不必如此苛求那些細枝末節了。”其實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優點與缺點共存,美麗與醜陋共在。所以,在人際交往中,你要善於去看別人好的一麵,學會寬容,因為你自身也並不是完美無缺的,不是嘛,在你指責別人的錯誤和缺點時,別人不同樣可以指責你嗎?
其次女孩應該善良。這個世界是一個千變萬化、奇妙無窮的世界,但你需要記住的是:善良並不隻是一種態度,也不隻藏在心底,最重要的還是要能將善良付於行動功,你應該謹記:用善良去對待他人,那麼,你所收獲也必然是別人的善良。
最後,女孩還應該有愛心,能做到博愛。“仁慈與博愛的業績萬古長存。”在人類所有的所有力量中,愛的力量最偉大。人類因為有了偉大的愛而變得更加神聖。愛不僅包括親情之愛、愛情之愛、友情之愛,還有其他許多重要的方麵。愛一切人,一切物,包括你的敵人,這就是博愛。博愛可以讓令人恐懼的地獄成為天堂。我們都在渴望著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更加美麗,而如果大家都有一顆博愛的心,都用愛心去嗬護這個世界,那麼我們生存的這個星球就是一個天堂。
博愛不僅是人類社會所要求我們每一個人應該具有的一種做人態度,也是讓自己的人生快樂幸福的一大原則。隻有博愛的人,才能胸襟開闊,才能真正做到待人熱情、友善、樂於助人,才能在人際交往中永遠處於優勢地位。無私的愛與奉獻是人類存在和世界美好的基礎。人要有一個正確的大方向,有愛的支持,沒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悄悄話:
寬容、善良、博愛是你人生最應該具備的三種品性,擁有了它們,你就一定會是一個快樂的人,成功的人。
3.講誠信,不要欺騙別人
誠信是做人的最大美德,是人最寶貴的財富,誠信待人才能為人所信服。
江蘇省張家港市實驗小學發生過這樣一件事:
一位女同學在校園裏拾到一隻手表,便藏在書包裏,準備帶回家。陳花老師發現後,跟這位同學講道理。沒想到,這位同學竟振振有詞地說:“我媽媽說過,撿到的東西就是自己的。”想到這位同學平時就有小偷小摸的行為,陳老師意識到,問題出在父母身上。於是,她特地約來孩子的父母,對他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平時的一言一行都應注意,要注意培養孩子誠實守信的好品質,不能讓孩子養成貪圖小利的習慣。”
老師的一番話說完,夫婦倆沒什麼反應。可當陳老師講到孩子最近學習不太好時,父親馬上情緒激動起來:“小孩子小偷小摸不算什麼,長大了會改的;但學習不好可不行。基礎打不好,將來要吃大虧的。陳老師,你可得幫我抓緊點兒!”
聽了這位爸爸的話,陳老師心裏十分震驚:這對家長明顯地隻重視孩子的學習,忽視了最重要的——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必須及時扭轉他們的這種錯誤觀念,否則很難說孩子的一生不會斷送在他們的手裏!
陳老師嚴肅地談了自己的觀點:學習問題是很重要,我們應當重視;但教育孩子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更重要。接著,陳老師把《揚子晚報》上一篇題為《“好學生”蛻變誰之過》的報道介紹給這一對父母。看了報道後,夫婦倆深有感觸。孩子的母親說:“我看這個男孩走到殺人、搶劫、放火、盜竊這一步,主要是父母隻注重他的學習,對他的小偷小摸沒有重視造成的。”父親也說:“想不到小偷小摸的後果這麼嚴重。”
在陳老師的幫助下,夫婦倆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可又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陳老師耐心地說:“小孩子犯錯誤在所難免,關鍵要看家長、老師能不能正確地引導。隻要我們好好配合,讓孩子改正缺點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接著,陳老師提出幾點建議:(1)孩子眼裏無小事,家長時時事事都要做孩子的表率;(2)孩子自尊心比較強,要讓她知道,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的行為是可恥的,要讓她對此產生羞恥感;(3)多給她講一些真實的例子,讓她知道這樣做的嚴重後果;(4)鼓勵孩子多為別人著想;(5)孩子有了進步,要及時表揚,讓她有信心改正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