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學校是離不開社會的(2 / 3)

看著丈夫聽得入神的樣子,我又繼續說道:“就是因為孩子們平時沒有得到以文化生活為主的學習,而這時完全沉浸在愛戀之中,而在戀愛中去尋找安慰,就像迷戀上網、逃學一樣,孩子需要心靈的庇護所和演練場。這不僅是早戀或上網之類的事情,沒有這些事情,孩子仍然會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去,但至少不會再放在學習上麵了。因為來自家庭和學校的教育拉不住他們了,讓他們喪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以文化為運作的需要。”

丈夫似乎聽懂了我的意思,略微點點頭,我又補充說道:“但是父母卻沒能以自然、包容的方式去看待早戀,把它隻與將來考大學的急功近利的目的盲目地結合起來,所以就反應過敏,擴大了事態,而且不明就裏地去對待孩子的早戀。事實上,父母應該正確對待孩子早戀,將其引向正確的方麵,鼓勵他們要做好其他事,把孩子的文化環境建立起來,並以文化的方式去看待這些。”

不要讓上網成了孩子唯一的幸福

一個星期三的上午,我在家玩一個賽車遊戲,當我遊戲玩累了,想退出的時候,一個一直跟我比賽的網友打字幕說:“他不想去上學,還要玩一會兒。”我說:“你不累嗎?”他說:“累就累,總比上學好。”

我常常聽說現在學生迷網迷得很。我也知道,像這樣動輒玩一天遊戲的人,一定是某一個學生娃娃,而且經常一玩就是整天,這種人的技術往往很厲害。但我更深刻地知道:像這樣經常玩一天遊戲,往往是很痛苦的事情,那種興奮之後的空虛是難以言表的。如果不是一個人實在沒有一點有意義的事情要做,他是不會呆在這個地方的。而這個學生做出這樣的決定肯定是有難言之隱的。而這個難言之隱是他本身也難以表述的,作為孩子來說,他唯一可以表達的方式就是實際的抵製,或歡迎的行動。

而我知道,這主要是孩子在學校裏得不到應有的樂趣,導致了對學習的厭倦和逃避。其實遊戲與學業之間,隻是一個度的問題,本身並沒有區別,它們是同一回事。遊戲有難度和自由度,學習也同樣有難度和自由度,但孩子們現在為什麼往往愛選擇上網而不是學習呢?就是因為在遊戲裏,孩子很主動,能自己做主,能夠因為自己的探究而發奇探微。

當學校變成了學習知識的集中營,而不是產生文化的營養皿的時候,迷戀網絡就成了一件正常的事了。我們的教育知道嗎?

尾聲 用文化觀照整個世界

如果用文化觀照整個世界,整個世界會因為文化而減少許多矛盾。文化是孩子一切行為的結果,文化又是孩子一切行為的過程能力,文化還是孩子一切行為結果的質量。所以,形成孩子的文化,是孩子教育的根本問題。要形成孩子的文化質量,就必須遵循自然的法則,給孩子形成一個文化性的環境,讓孩子少走彎路,直接呈現出文化成長的樣子。但文化又是一個很模糊的東西,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知識,它是孩子各方麵能力的綜合反應。總的來說,文化就是一種自主的力量在行為的各個方麵產生出各種效果的能力的反應。這其間,有一個名叫知識的東西往往冒充文化。實際上,學習知識的過程可能形成很好的文化,也可能阻擋文化的形成。

讓孩子知道哲學是什麼樣子

有一次,我正在和孩子爭論一個問題,爭論得不可開交。

我突然對孩子說:“其實我們爭論的是什麼並不重要,經過長期思考後,你會發現思考什麼並不是我們的價值,而思考的過程才是我們的價值。當然這個價值的大小,由思考力的大小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