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學校是離不開社會的(3 / 3)

我強調說:“如果我們在思考世界的每一樣事的時候,都用同樣的方法去考慮,是不是就得到了世界的真諦,進而成就我們的哲學呢?也就是說,我們思考一切的結果,最終都會從思考對象中退出來,回到最真實的主動性上。再打個比方,一隻茶杯,它是什麼?你可能說出我們看見它的樣子,甚至它的功能與變化。但是,這隻是視角的變化,與它自身的生命性無關。你不覺得茶杯有一個最具體的性質嗎,那就是它自己本身。天下所有的事都是這樣,如同上麵的情況一樣,任何事物都是它自己與這個事物到底有什麼作用沒有關係,這就是事物的唯一的本質。這就是哲學啊。”

孩子若有所思地看著我的眼睛,我想,她對哲學應該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

宇宙的樣子到底是什麼

有一次晚間洗漱的時候,孩子跟我討論起宇宙的樣子。

孩子說:“媽媽,你說宇宙到底有多大?”我說:“無限大。”孩子說:“你怎麼知道?”我說:“因為如果宇宙有限的話,那麼那個邊邊外麵是不是不存在呢?既然那個邊邊外麵都不存在,又哪來邊呢?”孩子茫然了。這不是自相矛盾嗎?但好像又都是事實。

我嗬嗬一笑說道:“其實,這隻是我們看問題的角度罷了。可以說,我們看問題的時候,是把這個世界劈開來看的,因為我們自己太需要了解世界了,於是總要強製給出一個結論。所以,我們對於宇宙的好奇,隻是因為我們故作神奇罷了。宇宙是很平實的,所以也叫大自然,不自然的隻是我們罷了。可以說,我們做的任何事情都是不自然的,隻有做事本身的主動發出,才是自然的。所以說,我們做事,隻是為了發作我們的主動,又通過做事,來使我們的主動得到發作,進而得到表現。所謂的美醜、好壞、成敗、功名利祿等,都是這樣的表現。”

我又說:“當然,對於宇宙的研究,主要是服務於我們人類。自然的規律是要靠人慢慢去發現的。”

我最後說:“其實思考宇宙是非常好玩的,它可以鍛煉我們的思維。”

最後,我和孩子約定第二天就去買一套宇宙科普書。

不要讓進化論歪曲了大自然

有一次全家人郊遊,孩子對天上的鳥兒、山中的桃樹、地上的螞蟻突然感到很好奇,產生了研究的興趣。孩子指著周圍的景物,問我:“媽媽,這些東西是怎麼變出來的呢?”

我說:“是這樣的,柯紋,這些都是大自然誕生出來的。”孩子又說:“老師說,這些都是從過去的物種中進化出來的。”我反問孩子:“過去的東西為什麼會進化成現在的東西呢?”孩子搖搖頭,等著我解釋。

我解釋說:“其實都是大自然對過去事物的建設,隻是對過去的事物建設總需要時間,把它們一步步地建設完善。表麵上好像現在是由過去的東西變化過來的,而且還有變化的痕跡、軌道、樣子,但它並不能說明現在的東西是由過去變來的,那樣認為的話,就太勉強了。因為,究竟什麼是變化萬物的主人呢?隻能是大自然,既然是大自然,那麼大自然就不僅在過去中,也在現在中,還在未來中,它控製或擁有著這一切。”

“所以。”我說,“過去的事物本身是不能進化的,它必須靠大自然的提攜,由大自然一點點地注入力量,才會使它趨於完整。”

我說:“你看,那天上的鳥、山中的桃、地下的蟻,都隻是表麵的東西,而真正的東西,是它們內心中的大自然的力量,是它們演變出來的通向未來的過程。”

我以自言自語的方式把這些說完之後,才發現孩子早已聽得暈頭暈腦。我便不再言語,我相信孩子多多少少有了一些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