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1 / 2)

對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探討

財務分析

作者:黃秋定

【摘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推進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完全確立,外資企業逐步在中國內部設立並取得了重大發展。因我國市場經濟體製尚有待完善,外資企業在財務管理等問題上仍麵臨著一些漏洞和缺陷,本文就來係統論述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並重點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財務管理 外資企業 風險

外商投資企業也簡稱外資企業,主要指在外國投資者在中國境內設置的企業,因我國與其他國家在企業管理方麵的法律法規有較大的差異,因而財務管理有不少亟待彌補的風險,本文首先通過描述外資財務財務管理必要性和凸顯的問題,並重點對解決這些問題提出詳盡的思路。

一、外資企業財務管理的必要性

現階段,在我國的外商投資者對企業一切經濟債務承擔無限責任,他們將資金流向了我國,依照我國企業法的規定及對外商投資的優惠政策,建立了具備法人實體性質的外資企業。在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通過大量的稅收優惠政策大力發展了經濟,而外來投資者看到了我國對外資傾斜的政策和廣闊的市場資源環境後,都迫切希望能前往我國開設企業。進入21世紀,隨著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推進,國家逐步限製對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扶持措施,再加上2008年以來在世界範圍內爆發的經濟危機對企業界的巨大衝擊,使我國的外資企業生存艱難,企業管理水平每況愈下。與此同時,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這促使外資企業普遍意識到要想真正地提升外資企業在我國的綜合競爭實力,緩解或擺脫金融危機給外企帶來的一係列負麵效應,就要積極強化內部的財務管理,以便於切實可行地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此外,外企財務管理好壞直接關乎於企業經濟效益的創造,借助於精致化的財務管理,外企才能化解各種矛盾、防範財務管理的安全隱患,盡快地度過金融風暴,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二、外資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外資企業要盡量維持住自身的經濟利益,減少和防範各種財務風險,必須努力克服下列在財務管理中凸顯的問題:

(一)政策性財務問題

近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稅製改革取得了顯著的突破與完善,外資企業在改革初期享有的繳納較少的稅款等政策優勢逐步喪失。現如今,外資企業和國內其他性質的企業在稅收負擔方麵處於同等地位,在激烈和殘酷地國際市場競爭趨勢下,國家依據新修訂的稅法對外資企業正式征收城建維護稅和教育附加稅,這就自然而然的加劇了外資企業的經營負擔,也在很大程度上減緩了企業利潤的增長速度。在這種情形下,外資企業一時之間尚不能完全適應。

(二)擴張性財務問題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不少國際資本都競相湧入國內,我國也成為國際上最大的資本輸入國,這些輸入資本進入我國後,要開展並購活動,能顯著地降低經營成本,創造效益。在這期間,在法律、稅收、人力資源和評估等諸方麵也會呈現出各種弊端,這些繁雜的“次生”財務管理問題增加了外企生產經營的不穩定性。

(三)資金鏈問題

在我國的外企,其資金來源渠道大都是海外的母公司,假若企業內部資金周轉不利,就會難以在大銀行獲取相應的貸款,外企的銀行信用貸款資金隻不到50%,相當數量的外資企業不能在資金問題上求得銀行的協助。這一方麵是因為不動產的產權界限模糊,不利於銀行順利地發放抵押貸款;另一方麵則由於外企的植根性非常脆弱。

(四)波動性問題

在金融海嘯來臨後,世界各經濟體都在持續激活本區域經濟,以便於盡快地闖過危機,基於此,利率與彙率的波動明顯,不少外企在這樣一種不透明、不成熟的貨幣彙率形勢下遭遇到了財務風險,甚至有個別外資企業選用較為單一的外幣開展經濟結算,這又誘發了彙率兌換的浮動,最終將損害自身經濟利益。

(五)代理人問題

我國外資企業的控製權利來自於所在國的母公司,母公司的所有掌控策略都是為了推進公司的持續、健康、平穩運營,外資企業首要的任務就是確保自身能夠實現利益的最大化,當“委托人”與“代理人”之間的經營權限與所有權互相割裂後所產生的衝突是顯而易見的。經營目標的不對稱與差異大造成外企在財務管理上麵出現了一係列難題。

三、解決外資企業財務管理問題的對策

(一)采取符合外資企業發展現狀的企業會計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