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提高女孩的學習能力(2)(2 / 3)

一個十四歲的女孩,在市裏某初中讀二年級。父親是一家公司的職員,母親是一家醫院的骨科主治醫生,家裏的經濟狀況非常好。

她從小就是班裏的“尖子生”,聰明溫順,遵守學校紀律,對父母和老師的話一向唯命是從。在各門學科中,她的成績都非常優秀,但是爸爸、媽媽對她的期望過高,要求也過於嚴格。在一次期末考試中,她的數學考了全班第一的成績98分,對於這個已經是名列前茅的成績,父母卻依然不滿意,認為那2分也不應該丟掉,於是責怪她太粗心大意,對考試缺乏認真的態度,要求她在以後的考試中,做完試卷後,一定要仔細檢查,反複檢查五六次才可以。如果成績達不到滿分,就要受到重抄試卷三次的懲罰。

由於父母對她的期望過高,使她的心理壓力非常大,於是更加努力刻苦地學習,在其後的每次考試中都遵從父母的要求仔細檢查做過的題目,絲毫不敢懈怠,生怕出一點兒差錯。從上初中開始,她答題的速度越來越慢,尤其在做數學試卷時,看題目必須一字一句認認真真地看,以防止自己把題目看錯;做完題後還要一遍又一遍地驗算所得的結果,甚至有時為一道題而反複檢查將近三十分鍾,否則就會感覺不放心,最後導致不能及時做完後麵的考試題目。對同一道題如此長時間地反複檢查,使她感到胸悶、頭痛,而且導致學習效率降低,學習成績也下降到班裏二十幾名。

父母想用施壓的方式讓女兒考滿分,結果卻適得其反,不但沒見到好成績,反而危及女兒的身心健康,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在的女孩為了讀書出好成績,幾乎是整個人的精力都放在學習、考試上。而父母把所有的資源和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女兒身上,造成了女孩的精神緊張,壓力巨大。讀書的目的是什麼?是為了她能找一個好工作?是可以學到很多知識?是增加她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還是社會的閱曆,或者為人處世之道?並非說讀書沒有好處,而是要清楚拚命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如果隻是為了在學校考個滿分,在年級中名列前茅,成為眾人矚目的高分生,以及考個好大學,這似乎與素質教育理念相悖。

但是,作為父母,期望女兒奮力爭取的隻是這些嗎?“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看似正確的話,實質上已變成製造孩子恐慌的宣言。從日常生活的自理,到社會中的為人處世,以及能力與信念的培養,都是需要父母關心的,而不應該隻把一切都與分數掛鉤,結果讓女兒背負的不是驕傲,也不是自信,而是沉重的心理負擔,奮力地跋涉於求學之路上。

分數固然重要,但是女兒的身心健康更重要,作為父母一定要把握好這個概念和尺寸,不要再逼迫女兒去爭分了,其實,那是用女兒的健康去換分數,值得嗎?因此,父母要正確對待女兒的分數。

1

不要過於重視分數

盡管分數可以客觀地顯示出孩子對課本知識的掌握程度,但它並不是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而且根本不涉及道德方麵的問題。當你抱怨女兒沒考好的時候,當你認定女兒是差生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這套試卷是否符合實際,能否考出女兒的真實水平?女兒未必就那麼差,隻不過沒有在試卷上發揮出來而已。

2

降低對女兒的期望值

心理學研究指出,人的智力、性格、氣質等各不相同,即先天條件不同,因而接受知識的能力和效果就會有高下之分,考試分數也就出現相對的高低之別,不可能要求每個孩子都出類拔萃。所以,父母要根據女兒的實際情況,降低對女兒的期望值,這樣對女兒會有好處。

3

改變“隻有考上名牌大學才算成才”的觀念

俗話說:“條條大路通羅馬”“是金子總會發光”,成才的道路有千萬條,父母不必強迫女兒一定要考高分、上名牌大學。此外,由於每個孩子的個性、特長、興趣愛好不同,適合做的工作也不同。隻要女兒有興趣,不管幹什麼工作,都可以取得非凡的業績,成為該行業的佼佼者。因此,成才觀念的轉變,也就改變了對女兒分數的看法。

教育箴言

父親因孩子沒考好而將其打死的事情曾經發生過。然而事隔幾年,有人似乎又想重演曆史的悲劇,孩子一次沒考好,就大打出手,甚至將謬誤當成真理,認為分數是永遠的革命本錢,這是極為荒唐的。

學習本是一件輕鬆快樂的事情,人生沒有比尋找智慧更快樂的事情了。女兒隻有在學習中感到生命成長的意義,享受自我實現的滿足,才能真正將快樂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