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聽到一位母親抱怨,女兒在一所重點中學讀書,平時學習非常努力,但自從進入高三後,各種測驗、模擬考試接踵而來,女兒開始有些應付不來,整天無精打采,一副病懨懨的樣子,有時還千方百計逃避這些考試,後來連課也不想去上了,早上賴在床上不想起,大人給她買的複習資料放在那裏,她碰都不想碰一下。父母催促她學習,她的態度卻時冷時熱,一會兒向父母發誓一定要考上一所重點大學,一會兒又央求父母不想考了。母親一聽女兒不想考了,焦急萬分,懷疑女兒是不是出現了什麼問題,於是拉著女兒去看醫生,醫生問明情況後告訴她,她女兒這種狀況是學習疲勞的表現。
學習疲勞是指由於長時間從事學習活動而產生的興趣下降、動機減弱、身心不適等現象。
心理學界認為,在連續緊張學習一段時間後,很多孩子會出現學習疲勞的情況,疲勞現象的出現是人大腦產生的自我保護性反應,它向人體發出需要暫停學習,進行調節休息的信號。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和休息,疲勞的程度就會由弱到強逐漸加重。最初具體表現為學習精力不集中、聽課走神、記憶力差和學習效率明顯下降;繼而會出現嗬欠連連、老是打瞌睡、反應遲鈍、學習錯誤率增高、學習速度明顯減慢;如果還沒有進行調整就可能出現心理功能下降、思維停滯、精神萎靡,出現頭昏、頭痛、失眠、嗜睡、食欲減退等症狀。
學習疲勞是持續過度的學習或學習方法不當而在生理和心理方麵產生的倦怠,它會導致學習效率的下降。學習疲勞大致可以分為學習生理疲勞和學習心理疲勞兩大類。但事實上二者密切相關,難以截然區分。
學習生理疲勞與大腦皮層的內抑製有關。是因為長期學習導致大腦皮層細胞產生強烈興奮,消耗大量能量,致使興奮性降低而轉入抑製狀態,從而導致學習疲勞。學習生理疲勞的表現主要為:視力減弱,食欲不振,麵色蒼白,血壓升高,大腦供血不足、失眠等。
心理疲勞一般不像身體疲勞發生的那樣迅速,所以一個人有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和積極的學習態度,就能夠較長時間地持續學習而不感到十分疲勞。但是,集中精力持續學習時間過長,就會產生疲勞,使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受到影響。許多研究指出:需要緊張注意、積極思維和記憶的學習活動,都容易發生疲勞。不愉快的作業比愉快的作業更容易疲勞,學習內容的單調也會引起心理的疲勞。另外,在異常的氣溫、濕度、缺氧、噪音、光線不良等外界環境條件影響下學習,也容易疲勞。
疲勞的引起是有個體差異的。由於一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點不同,如身體的強弱、能力、氣質、興趣、習慣的不同,都能影響疲勞的發生。因此,作為父母,一定要警惕女兒的學習疲勞。
學習疲勞是可以預防和克服的,父母如果發現自己女兒的“累”屬於學習疲勞,就可以從以下幾方麵來預防和克服。
1
確保女兒勞逸結合
休息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措施。女兒回到家裏,父母應該給女兒適當的活動、休息時間,學習一個小時後可以離開書桌,離開學習的環境,放鬆一下緊張的心情。
不要休息時也伏在桌上背單詞,背公式,要注意勞逸結合。連續“奮戰”隻會影響後麵的複習。俗話說得好:“磨刀不誤砍柴工”,那就讓女兒在學習之餘好好“磨刀”,然後才能更好地“砍柴”。
2
減輕對女兒施加的壓力
父母不要給女兒劃定過高的目標,使她在精神上有壓力。父母對女兒要有個全麵的了解和正確的估計,對她的學習不能單純以分數高低來衡量,要看她的學習基礎,每次考試題的難易及臨場發揮等諸多方麵的因素,對女兒的成績要做縱向比較,即自己和自己比,現在和過去比。
3
培養女兒堅強的意誌
父母要經常告訴女兒:“勝不驕,敗不餒”,以培養女兒堅強的意誌。在對女兒適當嚴格要求的同時,還要融進父母對她的關愛之心,力求鼓勵多於批評,切不可簡單粗暴,致使女兒喪失了學習的信心。父母也應該經常帶女兒外出活動,增加接觸素材,從而形成自己的感受,有助於打開思路。當女兒處於愉快的學習狀態時,就會感到無窮的樂趣,這時心理上的疲勞症狀就會很快得到消除。
教育箴言
做學問的功夫,是細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飯一樣,要嚼得爛,方好消化,才會對人體有益。——陶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