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提高女孩的學習能力(2)(1 / 3)

小威特三四歲時,父親每天都要帶他散步一兩個小時。但是這種散步不隻是簡單走走,而是一邊同威特談話,一邊教育。父親從威特3歲半時就已開始教他認字,但這絕不是強迫性的。而是先喚起威特的興趣,隻有當他有了興趣時,才會開始教。

威特父親的教學方法與現在學校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他首先買來10公分見方的德語字母印刷體鉛字、羅馬字和阿拉伯數字各10套。然後把這些字都貼到10公分見方的小板上,以遊戲的形式教小威特識字。當然先從元音教起,接著以“拚音遊戲”的形式在玩耍中教小威特組字。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小威特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會讓他覺得學習是種負擔。

老威特用他的行動和教育成果告訴我們,愛護和激發孩子的興趣是十分重要的。

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並且在求知、探索與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成才之人並非都是絕頂聰明之人,普通人也能成才。發明家愛迪生聰明嗎?不聰明,小學還沒畢業學校就不要他了,但他有一個了不起的媽媽,愛迪生的媽媽懂得教育的秘訣,知道學習是培養孩子的興趣,可以說沒有媽媽就沒有發明家愛迪生;詩人郭沫若小學語文隻考了56分,不及格,說明他小時候也是一個很普通的孩子,就因為他對詩文感興趣,才成了大文學家。所以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隻要能培養女兒學習的興趣,讓女兒喜歡學習,主動學習,你的女兒將來也一定會有愛迪生或郭沫若那樣的成就。

那麼,父母究竟該如何培養女兒的學習興趣呢?

1

啟發和引導女兒的求知欲

孩子從小就喜歡問“為什麼”“這是怎麼回事”,所問的問題千奇百怪,無所不問。其實這些問題恰恰是女兒求知的萌芽,父母麵對女兒的問題,應該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予以解釋。如果女兒沒有問題,父母還要主動給她講一些為什麼。

不要以為女兒小不懂事,其實她的大腦是非常活躍的,不能忽略從小對她的教育。

2

教女兒學以致用

父母要鼓勵女兒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生活,解決實際問題。女兒運用所學知識的過程,不僅是加深記憶的過程,也是體驗知識價值的過程。父母還可以帶領女兒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鼓勵女兒在生活中運用所學,和女兒一起探討知識的用處,會大大激發女兒的學習興趣。

3

讓女兒嚐試成功

俗話說:“失敗乃成功之母。”孩子承受失敗的能力較低,多次失敗,就會使其失去對這一事物的興趣和信心。因此,給女兒以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說:“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我們應想方設法讓女兒嚐試成功,獲得成功,以求在成功的基礎上獲得新的成功,在小成功以後獲得大的成功。成功越多,興趣越濃;興趣越濃,成功越多,周而複始,螺旋上升,女兒就在其中天天向上了。

教育箴言

任何一種興趣都包含著天性中有傾向性的呼聲,也許還包含著一種處在原始狀態中的天才的閃光。——張潔

現在的中國,讀書是大多數人的唯一出路,於是分數便成了衡量一個人的唯一標準,現在的女孩也成了被分數衡量的對象,要知道求學畢竟不是求分數,分數並不能代表一切。

眼下廣為流傳的一句話是“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問一問各自的女兒,大概沒有一個不願考高分的,這也難怪,傳統的觀念和保守的思想使父母和老師不允許她們對分數懈怠絲毫,隻期望她們成為爭分的高手,這就形成了一個極不公平的局麵:分數線的一端,是讚美與鮮花,是獎賞與“高尚”;另一端,則是批評與苦果,是懲罰與“低俗”……生活中,隨處可以聽見家長們在一起談論誰家女兒的成績如何好,考分如何高,爾後便是聰明能幹等將其美化塑造,形成一個定理:考分高的女孩,什麼都好,什麼都是高人一等。然而父母們沒有想過,在學習與生活中,隻把分數當命根而毫無實踐經驗又有什麼用呢?

當然,分數自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過考試,評分,可以檢驗女兒的階段學習情況,這確實是一個衡量學業的重要標準,但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分數高,不一定證明知識掌握得全麵、牢固,因為考試不可能涉及沒有學過的知識。分數低,也不一定就證明女兒無可救藥,因為失誤對於任何人都是難免的。考試隻能是檢驗老師教與孩子學的一種手段,其真正目的是為了促進孩子更努力地學習知識,掌握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