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國家經濟戶籍庫”。積極參與國家信息化“十二五”規劃的法人、統計等基礎信息資源體係建設,為政府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信息資源支撐。按照地方政府安排,積極參與做好地方政府企業信用信息歸集平台建設和信息歸集工作,推動地方重要政務信息係統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
(十一)推動監管信息外聯應用。以跨部門、跨領域的信息運用作為部門監管聯動、形成監管合力的重要途徑,充分運用政府其他部門提供的監管信息,作為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加強市場主體準入、經營行為和退出行為全過程監管的重要信息資源支撐。參考和依據其他部門提供的監管信息,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堵塞部門間監管漏洞,實施更高效、更有針對性的市場監管。
建立企業信用信息公開機製。切實加強對企業信用信息的披露,依法公開企業信用情況,增加企業失信成本,有效懲戒失信行為,推動社會信用製約機製的建立和完善。大力打造網上服務平台。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依法向社會提供企業監管信息查詢服務,將企業登記基本信息作為主動公開的政府信息,通過政府網站麵向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便捷的查詢服務,加大企業信用信息綜合運用服務力度,努力提升信息綜合運用服務能力和水平。
五、加強領導,明確職責,進一步形成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合力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把企業信用分類監管作為“一把手”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形成領導重視、分工明確、職責清晰、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統籌推進,形成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合力。結合工作實際,製定完善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工作機製和製度。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提高縣(市、區)工商局、基層工商所幹部加強企業信用分類監管的意識、責任和能力。
(十三)明確職責分工。市場主體準入部門負責組織建立以企業登記管理信息為基礎的企業法人數據庫;依法實施法定代表人任職限製管理,規範企業信用信息的披露;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對企業登記事項的監管。
反壟斷與反不正當競爭執法部門負責有關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及其他經濟違法案件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對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為的監管。
直銷監督管理部門負責直銷違法案件、傳銷違法人員及案件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對直銷行為的監管,加大打擊傳銷力度。
消費者權益保護部門負責承擔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消費者申訴、舉報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市場規範管理部門負責商品交易市場信用分類監管、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監管、合同監管、經紀人監管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對市場的監管。
食品流通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流通環節食品流通許可、監督管理、抽樣檢測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對流通環節食品安全監管。
廣告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廣告市場主體經營情況、廣告監督管理、廣告監測、查處虛假廣告等違法案件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廣告市場監管。
商標管理部門負責商標注冊和管理、查處商標侵權案件、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等信息的記錄、歸集和維護;運用綜合監管信息,加強商標注冊和管理。
信息部門負責信用分類監管信息係統的維護、運行和技術保障工作,開發建設技術支撐平台,整合登記監管數據,提高數據質量和數據共享、數據交換效能。
基層工商所要根據縣(市、區)工商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做好轄區內企業信用分類監管。
(十四)狠抓工作落實。建立綜合檢查機製,定期檢查分工職責和目標任務落實情況。建立綜合監督機製,細化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崗位工作要求,製定科學、具體、操作性強的考評指標,推進信用分類管理措施落實到位。建立對工商所屬地監管的考評機製。研究製定區域性信用分類監管工作評價辦法,對經濟戶口管理、監管信息歸集、聯網應用等實行全流程、全過程管理。加大企業信用分類監管工作力度,不斷創新內聯應用和外聯應用工作機製,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積極服務經濟社會科學發展。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一日
國家食藥監局等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
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
(國食藥監辦〔2010〕47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福建省衛生廳:
當前,我國食品藥品安全正處於風險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各類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做好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提高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麵履行監管職能的重要體現。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國務院關於全麵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全麵做好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有效預防、及時控製和最大限度減少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的危害,現就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明確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踐科學監管理念,堅持以人為本、預防為主、依法規範、科學處置的方針,以提升能力建設為核心,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全麵加強食品藥品安全應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食品藥品安全突發事件造成的影響和損失,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工作目標:在兩至三年時間內,建立健全統一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應急管理體製;建立健全應急管理製度規範和工作機製;形成層次清晰、銜接配套、範圍全麵、操作性強的應急預案體係,促進應急支撐保障能力、突發事件處理能力和水平的明顯提高。
二、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係
(三)健全應急管理體製和機製。建立健全國家、省、市、縣四級食品藥品監管機構應急管理組織體係,明確應急管理機構職能定位,落實應急管理工作機構及其職責。建立健全應急處置指揮機構、辦事機構,落實人員及職責。積極推進應急管理資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分析、信息報告、指揮決策、調查處置、協調聯動、總結評估、責任追究等機製,確保應急處置工作指揮有力、協調有序、科學高效。
(四)完善各類應急預案。按照建立“橫向到邊、縱向到底”應急預案體係的要求,認真分析研究影響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風險因素,及時總結應急管理工作經驗,及時修訂完善藥品、醫療器械、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抓緊製定保健食品、化妝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實行預案動態管理,注重各級各類應急預案之間的銜接,規範各類突發事件處置程序,建立應急工作手冊,不斷增強預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對預案編製工作的督促檢查,下一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預案應及時上報上一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備案。狠抓預案落實工作,適時開展預案演練,提高應對突發事件能力。
(五)健全應急管理規章製度。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應急管理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推進應急管理製度建設,建立和完善突發事件監測分析、風險評估、預警預告、信息報告、事件舉報、應急處理、應急值守、信息發布、善後處置、培訓教育等各項製度,逐步形成係統規範的應急管理製度體係,實現應急管理工作的科學化和規範化。
三、切實做好突發事件的防範和處置工作
(六)加強風險監測和隱患排查。建立健全食品藥品安全風險監測體係,進一步加強藥品不良反應、醫療器械不良事件、藥物濫用監測網絡及食品安全信息分析預警係統建設,充分利用其監測功能,結合日常監管工作,加大對高風險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保健食品和餐飲服務高風險食品及重點場所的監測抽驗力度,建立保健食品、化妝品產品安全監測點,擴大抽驗和監測覆蓋麵。加強對監測抽驗信息的研究分析,積極探索開展食品藥品安全風險分析的方法、機製等的研究,提高監測水平。堅持“關口前移、預防為主”的方針,組織力量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化妝品和餐飲服務食品的風險隱患排查、分析,全麵掌握各類風險隱患情況,落實綜合防範和處置措施,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預警、早處置。
(七)完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製度。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突發事件信息報告製度,規範突發事件信息報告工作,明確信息報告機構和人員,加強對相關信息的核實、審查和管理,重大突發事件要按照規定要求及時準確上報和妥善處置,對遲報、漏報甚至謊報、瞞報造成嚴重影響和後果的行為要依法追究責任。要進一步強化應急值守工作,建立健全24小時值班製度,保證值班工作條件,明確值班人員責任,確保信息渠道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