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創二代不走尋常路
紀實
作者:綠如藍
作為“中國IT教父”柳傳誌的女兒,柳青擁有一份超完美的人生履曆:她的父親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她自己在計算機最火的年代考入北京大學計算機係,隨後又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碩士;剛畢業就加入全球最優秀的投資銀行之一高盛集團,6年升任高盛亞洲執行董事,34歲拿下高盛亞洲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的位置;2年後加盟滴滴打車任CEO,入職半年後成為總裁;她家庭幸福,有三個孩子,其中一對是雙胞胎。
這份處處走在人生巔峰的履曆,讓人嗅到一絲不尋常的起伏和刺激,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低調沉寂在高盛12年之久的柳青火速搶占財經媒體頭條?如此快、準、狠變換車道的背後有什麼緣由?
被父親斷絕後路
1978年出生的柳青被媒體貼上“富二代”的標簽,盡管被掩映在父親的光環之下,但是,她與部分“嬌生慣養”的富二代完全不同。“父親對我影響最大的還是精神層麵的東西,他培養了我的性格、意誌和品質,讓我受益終生。”柳青始終認為她不是富二代,而是創二代。
1996年,柳青考取北京大學計算機係。當時的聯想公司規模逐漸擴大,哥哥柳林早就說過不願接父親的班,柳青便理所當然地認為,她是父親接班人的不二人選。但柳傳誌在公司做大之初,就對公司高層宣布:公司高層的子女不得在公司任職,哪怕是實習也不行。就算是有的高層的子女專業對口,人也非常優秀,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想進公司上班也必須得到3個以上高層的認可,並且終生不得讓其他人知道他的背景。
柳青上大二時,很多同學利用寒暑假在外實習,柳青也向父親提過到公司實習。柳傳誌當場回絕女兒,還把那條規定告訴她。柳青當場就傻了眼,生氣地問:“爸爸,難道你想把親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人?”
柳傳誌皺著眉頭說:“這是我和公司員工的共同心血,不是我的家族企業。”
被斬斷去父親公司實習的念頭後,柳青決定用實力向父親證明自己的優秀。那段時間,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大三上學期,柳青獲得康柏公司的獎學金,還獲得到公司市場部實習的機會。當時,康柏公司是聯想公司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2000年夏天,柳青大學畢業,如願考上哈佛大學研究生。在拿到入學通知書的那天晚上,柳青誌得意滿地對柳傳誌說:“爸爸,等我研究生畢業,就回來幫你。”
柳傳誌卻一臉嚴肅地說:“女兒,你不要總想著要來公司工作,我現在鄭重告訴你,我不會讓你接我的班,不會讓你來掌管聯想。”
柳傳誌的抉擇是明智的,因為他早就明白,他當初下海創業時的市場環境,和30年後一定是完全不一樣的。上世紀80年代,柳傳誌下海時國內計算機產業剛剛起步;而30年後的今天,互聯網鋪天蓋地,有電商、互聯網金融以及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如果培養女兒承繼父業,在讓女兒坐享現成的同時,既局限了女兒的眼界,也束縛了女兒的手腳。
而柳青也的確沒有讓父親失望,她在之後的人生履曆中,給父親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職業與家庭背景無關
2002年,柳青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加入高盛亞洲有限公司。當時,正值互聯網泡沫破滅,就業形勢慘淡,高盛招聘初級研究員的名額縮減到6個,作為曾投資過馬雲、馬明哲、江南春的頂級投行,高盛本就受到畢業生的追捧,名額的縮減讓競爭更為激烈。
為了準備18個麵試官的麵試,柳青幾乎熬了整個通宵,天文地理,把能準備的都準備了。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到了最大的老板麵前,考完技術問題,他注意到簡曆最後一欄的“興趣愛好”寫著唱歌,於是讓她現場唱一個。柳青選擇了My Heart Will Go On(我心永恒)。“老板麵無表情地聽完,我的heart也go down了。後來才知道,老板是在考驗一個人的反應速度和綜合素質,專業隻是一塊敲門磚。”
她在高盛的第一份工作是投資銀行分析員,並被派到了香港。分析員的工作非常辛苦,起初幫助領導找各種各樣的行業數據,查行業年鑒和企業年報,分析各種宏觀經濟或產業政策,熟練之後就要做財務預測模型。經濟形勢不好,本來應該20多人幹的活兒卻壓到了6個人頭上。不到半年的時間,當時招進來的6名同學已經走了一半。頭一年,她基本上每周工作100個小時以上,最高紀錄達到140個小時,“體重迅速增長,臉上全是痘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