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柳青:創二代不走尋常路(2 / 2)

在進入高盛好幾年後,有一次她跟同事聊天,那位同事問她知不知道聯想集團董事長的女兒在哪個部門,她很尷尬地說,那個人就是我。“因為大家在公司裏都用英文名,所以那個同事也完全沒想到。”

柳青一直在努力證明,自己取得的成就與家庭背景無關。“任何一個對職業有訴求的人,都需要專業性,這跟家庭無關,首先要尊重自己的專業,要很努力,要真的在專業上有所建樹,這些跟我的家庭都沒有太大關係。”

2004年,柳青轉入投資部工作,並一路晉升到高盛(亞洲)直接投資部董事總經理。柳青和團隊成員一起,一年要看500-700個項目。2008年,柳青成為高盛亞太區執行董事,並於2012年升任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是高盛曆史上最為年輕的董事總經理之一。

在高盛任職12年,柳青所操盤的最大一筆投資,是2013年愛康國賓集團獲得高盛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的1億美元投資。在高盛介入前,愛康國賓與GIC的洽談已經進行到一半,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得知對方為柳傳誌的女兒柳青時,改變了主意,因為在眾多企業家當中,他最欣賞柳傳誌,並且,他認為,在柳傳誌身邊長大的柳青,更能切身體會創業者的不易,因此他不僅延後了注資時間,還增加了融資額度。

滴滴女神加速變道

離開聲譽卓著的高盛,加盟創業公司滴滴打車,柳青做出這個決定隻花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做了多年的投資,她看好移動互聯網的未來:在“衣食住行”當中,“行”的問題一直都沒有通過移動互聯網解決好,而這就是滴滴打車等移動互聯網公司的機會所在。

不過,操作起來並不順利。2013年9月,還在高盛的她就已盯上了滴滴打車並找到了創始人程維,希望投資這家公司。當時的滴滴打車並不需要那麼多錢,老股東願意引入的股份也有限,最後她隻能放棄了這個想法。年底,滴滴打車拿到了中信產業基金、騰訊等機構共計1億美元的C輪投資。仍不死心的柳青在2014年6月再次帶著團隊來到滴滴,卻發現他們仍然來晚了。此時的滴滴打車已經是當紅辣子雞,引來了更多投資者的追捧。有點沮喪的她開玩笑地對小她5歲的程維來了句:“既然你不讓我投,我就給你打工吧!”

沒想到程維還真接招了,過了兩天就約她正式談加盟的事情。兩人連著談了三天之後,柳青做出了自己的決定。

起初,柳青在滴滴任運營總監,頭一個月壓力特別大。她是來創業的,但在頭一個月時找不到創業的感覺。當時滴滴和快的兩家正在打燒錢大戰,某一家一天燒了3000萬美元,且基本上是照這個速度燒下去。另外,政策上對打車軟件有各種不確定性。曾經有人問過柳青:“你在這裏最多能夠呆上半年的時間。萬一被不幸而言中,你怎麼辦?”她擲地有聲地回答:“人生如棋,落子無悔。”

一年後,滴滴和快的合並了,柳青出任總裁,新公司被很多投資人估值為100億美元以上。很多朋友跑來問柳青,“你們是不是可以收關了坐等IPO?”是這樣嗎?柳青稱:“不是。今天我的心情,我們整個團隊的心情,可能是危機感最強烈的時候。本來是輕量級拳擊手,一下子變成了重量級的拳擊手,危機感不言而喻。”現在的遊戲規則是迭代,不停迭代。迭代的概念就像人的新陳代謝,隻有新陳代謝越快,人才能夠越快升華,越快地跟重量級的對手比賽。

如今,這家剛剛兩歲的公司還在快速地膨脹之中,它在不斷引入各路精英,除了柳青之外,還有來自Oracle等跨國公司的高管。業務從單純的出租車打車服務拓展到了商務用車,未來也許還有拚車、公交、地鐵等多種出行方式,直到成為一個無所不包的移動出行平台。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滴滴的員工人數從200人增長到了500人,然後又增長到了現在的1000人……

責編/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