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章 你會做一個合格的家長嗎(2)(2 / 3)

如何製定家規,使規矩在家庭教育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呢?

第一,孩子長輩必須保證口徑一致。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不論爺爺奶奶,還是爸爸媽媽,都應保持態度一致,規矩立好後,所有人都應共同堅持。

第二,必須有始有終,切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必須前後保持一致,不能昨天堅持,今天卻因為大人心情好就“算了”;也不能昨天大人堅持得很到位,今天卻做做形式,敷衍了事。

第三,父母運用家規,必須寬嚴適度。規矩過於嚴格,讓人難以遵守;過於寬鬆,又容易流於形式,所以父母必須把握尺寸,製定的家規要從兒童發展的角度考慮,在不同階段所製定的家規是不同的。

第四,多講道理,多用表揚。執行家規時,大人的態度要嚴肅,多講道理,讓孩子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對於孩子好的行為要鼓勵,及時表揚,給予適當的獎勵,使孩子習慣於按規矩辦事。

第五,遵守家規要循序漸進。家規並不是越多越好,有時,規矩多隻會帶給孩子壓力,甚至遭到他們的反抗。如果循序漸進,從執行幾條簡單但關鍵的規則開始,孩子比較容易掌握並遵守,效果也會更好。

家規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所有聰明的家長應該學會用這種方法來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如何提高家庭教育的投資效益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這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和眾多家庭的共識。據某科研機構調查表明,城市居民存款的首要意向是子女的教育支出。在邊遠山區,一些家庭賣房、賣牛,甚至賣血也要支付子女的學費。

遺憾的是,由於相當一部分家庭的教育投資存在著很多問題,以至於眾多的父母感到苦惱:為什麼投入那麼多的時間和金錢,卻沒有得到期望的收獲?

故事一:婷婷是家裏的獨生女,父母從她小的時候開始,在教育方麵的金錢投入毫不吝嗇。從小學到高中,都是不惜重金,把孩子送到當地最好的小學和中學。在興起特長教育的時候,父母又替孩子報了幾個特長班,希望孩子學會幾項特長。當學校試行雙語教學,舉辦各種夏令營時,父母都沒有讓孩子錯過機會。至於請家庭教師,在孩子營養保健、複習資料方麵的投入更是不在話下。但令父母失望的是,孩子一直成績平平,最後還是沒有考上父母希望的大學,仍是花錢進入了一所普通大學。

故事二:誌剛的父母堪稱現代家庭教育的投資的先驅。在“音樂熱”的熱潮中,他們不管孩子喜歡不喜歡,替誌剛購進吉他、鋼琴,希望讓孩子擁有一點音樂知識;當遊戲機流行時,父母聽信廣告的說法,認為遊戲對提高孩子的動手和形象思維能力大有裨益,於是成為第一批添置“小霸王”學習機的家庭;當孩子麵臨緊張學習的時候,父母隻要聽說什麼營養品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功能,就一箱一箱地到醫藥公司去購買。父母希望盡到自己的責任,不讓孩子落伍,可孩子到高二了,學習沒有長進,特長也沒有,父母心理覺得非常失落。

在上述兩個故事中,父母在孩子身上的投資,如果細細統計,是個驚人的數目。但家庭如此巨大的投資,似乎並沒有收到較高的效益。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這兩個家庭在教育方麵的投入有個共同的特點,也是現在諸多家庭一個共同的缺陷,那就是從眾心理。他們沒有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有重點、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投資,說得明白點兒就是投資跟著潮流走,盲目跟風,在他人指揮下,讓孩子東碰一下,西抓一把。這就好像猴子吃桃子一樣咬一口丟一個,求新不務實,實際效果甚微,最後導致家庭教育投資不理想。

家庭教育投資實際上也是一個綜合概念,教育投資不僅僅是指金錢上的投入,它還應該包括家庭文化和時間的投入。但我們眾多的家庭往往隻重視了金錢的投入,而忽視了家庭文化和時間及投入。即使是金錢方麵的投資,但在投資領域和投入時間及方式上,家長又往往不得要領。譬如至今仍然盛行不衰的特長教育,很多孩子一無興趣,二無天賦,但因父母望子成龍、趕時髦心理而趕鴨子上架,不但花費了大量的金錢,而且使很多學習書本知識就很吃力的孩子,花費大量時間學習他們學不好且學不了的東西,反而使孩子學習時間減少,學習成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