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充分利用媒體的宣傳作用
新聞宣傳具有受眾多、宣傳麵廣、傳播迅速、可信度高等特點,由此決定了它的巨大影響力是其他任何公關傳播手段都無法比擬的,因此,有“得傳媒心者,得公眾”之說。危機期間,組織在與媒體打交道時應做到:
1.積極與媒體合作
危機由於影響大,危害深,勢必引起各方麵的關注。組織應從“公眾必須被告知”的理念出發,主動與媒體合作,及時向社會說明組織對待危機事件的態度,公布危機事件的起因、發展的趨勢和組織準備采取的解決措施,這樣既可以說明危機真相,澄清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又可以表明組織積極、真誠、負責任的態度。對於一時難以查明或無法確定的事實,要如實說明,並盡快查明真相。查實後,及時通報,不能遮掩、推委或提供虛假不真實的消息。這樣組織就可以掌握對外報道的主動權,發布及時、準確的信息,使自己成為發布危機信息的權威渠道,影響輿論的方向,與媒介合作控製危機。
2.真誠麵對公眾和媒體
危機期間,組織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輿論報道的中心,一個有責任感的組織的科學處理方式是向社會提供準確的信息,以真誠麵對公眾,真誠是獲取公眾信賴的有力的手段。這就要求組織在事實未完全明了之前,不要對事發的原因、損失以及其他方麵的任何可能性進行推測性的說明,不輕易地表示讚成或反對的態度,絕不能用虛假或猜測的信息去敷衍公眾,這樣隻會損害自己的信譽和形象。特別是因組織自身的失誤所造成的危機,應毫無隱瞞地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主動采取措施彌補過失,保證今後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讓社會了解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組織。
3.注意與媒體打交道的技巧
危機期間,組織必須確定一個合適的發言人來發布有關的信息,以一個統一的聲音對外。作為發言人,他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必須經常與組織管理層保持密切的聯係,掌握有關情況,了解危機的最新進展及組織的應對措施,以便及時、準確地向公眾通報。在發布信息時,要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和含糊不清的語言,盡可能用一些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表達。發言人要耐心回答記者的提問,由於職業的緣故,記者的提問往往語言比較尖銳,這就要求發言人表現出合作、主動和自信的態度,有高度的耐心,心平氣和地回答記者的各種問題,不可采用隱瞞、搪塞、對抗的態度。對因某些原因眼下確實不便發布的消息,也不能簡單地以“無可奉告”來拒絕,而應說明理由,求得記者的同情和理解。
(二)全麵溝通
在組織發生危機時,公共關係人員通過傳播溝通工作以及對有關危機信息的管理,幫助組織很好地處理與受危機影響的各種重要公眾的關係,即在危機發生時或發生後,盡可能地與公眾保持良好關係,盡量滿足公眾利益和組織需要。與公眾的溝通包括三方麵:
1.讓員工享有知情權
員工不應僅僅知道公開的信息,而應該讓他們知道得更多一些。如果員工處於對組織現狀了解得不全麵的尷尬狀態,組織不太可能從員工那裏得到更多的支持,弄不好還會禍起蕭牆,在內部產生不穩定因素。而渡過危機,關鍵靠員工的信心和努力。員工不僅要了解現狀,還應了解事態的進展,組織應隨時與他們溝通。當然,同時還應要求員工不要對外散布消息,因為隻有組織的發言人才是組織對外發布消息的唯一渠道。
2.告知公眾事情的進展
對旅遊企業來說,危機爆發後,社會各界,包括公司股東、主管部門、經銷商等都在等待來自公司的最新消息。所以,應經常透露一些對他們有價值的信息。如公司正在和政府合作,調查正在進行中,或正在作出某種選擇,等等。
3.保持與顧客的溝通
為了在顧客心目中樹立旅遊業組織的良好形象,組織會經常給顧客打電話、寫信,與顧客溝通、交流。在危機發生後,為了重新塑造組織值得信賴的形象,還應繼續做這些工作。最好是寫一封“致顧客公開信”發表在各種媒體上。
在溝通中還要做到:
(1)溝通要及時。危機發生後,組織要盡可能快地掌握事件的原因、經過和全過程,並盡可能快地召開最高領導層會議作出決策。召開新聞發布會告知公眾真相,讓公眾了解組織,為爭取公眾的諒解和支持作準備;滿足媒介和公眾對信息的渴望,避免出現“信息真空”;也可以把輿論的控製權掌握在組織的手中,從而控製輿論、引導輿論。實踐證明,在危機爆發期,溝通越及時,危機處理得就越好。
(2)克服一切溝通障礙。在跨區域、跨國的危機事件中,旅遊業組織要克服語言、文化、經濟、風俗民情等一係列的溝通障礙。
(3)耐心而冷靜地聽取公眾尤其是受害者的意見,避免與受害者及其家屬發生爭辯與糾紛。
(4)最好的溝通是行動。公共關係溝通不僅要靠“說”,更要靠“做”。真誠的行動勝過千言萬語。
(三)正麵跟蹤宣傳
組織公關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運用現代傳播溝通工具進行大量的、廣泛的信息傳遞,宣傳組織,塑造形象。如果說“揭醜”是反向宣傳,那麼,這裏所講的宣傳策略就是對組織的正向宣傳。危機處理完畢後,一個重要的工作就是如何重新塑造組織優良形象。一旦爆發危機事件,組織往往立刻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掩蓋事實或置之不理,都不是挽回危機影響的良方。因此,組織除了及時主動地將危機事件的處理過程及結果告知公眾外,還要大力開展宣傳活動,將處理危機的正確態度、有力措施、整改方案借助大眾傳媒和公關專題活動傳播出去,變危機事件為提高組織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機會。此外,在組織整改和逐步走出困境的過程中,將每一個進步和發展通過新聞報道方式宣傳給公眾,讓公眾了解組織、支持組織,以達到重新塑造組織優良形象的目的。
(四)法律調控
市場經濟是法製經濟,組織要善於運用法律調控手段來處理公關危機,維護自身形象。法律調控主要包括兩方麵:一是根據事實,依照有關法律條款來處理;二是遵循法律的程序來處理。運用法律手段處理公關危機,不僅使組織能很好地遵循處理危機的正常程序,而且能有效地保護組織和公眾的合法權益。尤其是當旅遊業組織受到其他組織的不正當競爭,致使其信譽受到侵害、形象受損時,借助法律便能澄清是非,以正視聽,恢複組織的真實形象,並且還能有效地打擊不正當競爭行為,從而更好地維護自身形象。
(五)利用外腦
危機發生後,組織應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判斷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而組織內部人員此時往往不能客觀地預料可能出現的最壞情況,如果此時遇到組織與公眾的看法不一致,甚至謠言四起的情形,則很難協調。這時,組織可依靠權威意見來幫助澄清事實,站在不同角度的外部專家的觀點、意見,可以更加客觀地判斷事態發展,並製定有效措施,平息危機。組織可借助的權威有兩種:一是有影響力的權威機構,如政府機構、專業機構、消費者協會等;二是有地位、有身份的權威人士,如公關專家、行業專家等。
(六)損失補償
損失補償特指在旅遊業組織出現嚴重異常情況,特別是在出現重大事故,給公眾造成了較大損失時,旅遊業組織必須承擔責任,在這種情況下,組織應給予公眾一定的精神補償和物質補償,以彌補公眾的損失。在重大事故中,如有遇難者,這種補償還應使其家屬滿意。
(七)協商對話
協商對話是指通過運用協商對話的形式,開展旅遊業組織與當事者公眾之間的平等交流和雙向疏導,雙方在互相傾聽和思考對方意見的基礎上,化解積怨,消除隔閡,統一認識,平衡關係,達到新的合作,以積極的態度處理好已經出現的公關危機事件。
(八)創新突破
公共關係工作的最大特點是創造性,處理公關危機更要發揮創造性,滲透著公關創造性的危機處理結果往往是“舊貌換新顏”,有時甚至還會出現一個出乎人們預料的美好結局。其實,所謂創造性策略就是在設計危機處理方案時,要充分考慮各方麵的條件和因素,因人、因地、因事而製宜,尋找組織走出危機的突破點,這將對公眾、社會、組織都有益處。
(九)注重後效
組織公關危機處理要著眼於當前公關危機事件本身的處理,又要著眼於組織良好公關形象的塑造,不能采取權宜之計和短期行為,而應從全麵的、整體的、未來的、創新的高度進行組織公關危機事件的處理,變公關危機為公關機遇,努力取得多重效果和長期效益。查明了導致危機的原因,采取了措施,並不說明處理公關危機的工作就此結束,組織還應對整個事件作一個全麵總結,反思一下危機為何會發生,組織工作是否存在疏漏。危機消除後,組織公關活動不能停止,可通過做公關廣告或讚助社會活動來進一步塑造良好形象,贏得公眾的信賴與支持,以提高組織的知名度和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