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公關危機跡象識別
公關危機跡象識別是指根據危機跡象監測收集的有關信息,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判斷危機跡象的實際存在狀態。它可以通過對已經獲得的有關危機跡象的監測信息的分析,具體確定和描述公共關係係統中已經出現的危機跡象,為開展危機跡象診斷做好認識上的充分準備。危機跡象識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必須具有確定的識別指標。識別指標是識別危機跡象的準繩,通過這種準繩可以衡量危機跡象是否確實存在和存在狀態如何。一般可采用兩類識別指標:一是通用的公共關係狀態指標,二是專用的公共關係危機狀態指標。前者用於比較分析,後者則可以直接測量。
(2)危機跡象識別必須進行綜合的比較分析。在社會組織的整個公共關係係統中,各因素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相互製約,一個因素或環節上出現的危機跡象可能是另一個因素或環節上的危機跡象造成的,一個層次上的危機跡象可能是另一個層次上的危機跡象引發的,正因為這樣,公共關係危機跡象的識別必須進行綜合分析,反複比較,多方判斷,以實現對危機跡象的全麵把握。
(3)危機跡象識別必須達到準確有效的描述。準確有效的描述是相對於危機跡象識別結論而言的。準確,就是要求表述準確,不能含糊其辭,文不達意;有效,就是指識別結論能夠有效地說明問題,並能有效地運用於危機預防管理和具體處理之中。為了做到準確有效,一般要求對危機跡象不僅作性質方麵的描述,而且要作數量方麵的描述,以達到對危機跡象有較大深度的把握。
3.公關危機跡象診斷
危機跡象診斷是指根據危機跡象識別的結果,利用與危機跡象相關的各種信息,對已被識別的危機跡象進行基本成因分析、發展趨勢預測和可能損失評估,為危機預警預控提供依據。僅對危機跡象進行監測、識別而不對危機跡象進行診斷,危機跡象就不可能得到正確的解釋和評估。因此,必須在對危機跡象進行監測與識別的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診斷。有效診斷一般應抓住以下幾個方麵來進行:
(1)深入分析危機跡象產生的原因。公關危機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麵的,危機跡象的診斷必須盡量從多方麵找原因,挖根子,以便使危機預防工作真正落到實處。
(2)合理預測危機跡象的發展趨勢。根據危機跡象之間的因果關係對危機跡象進行將來時的邏輯推論。進行危機跡象發展趨勢預測,首先必須明確的是,危機跡象發展趨勢預測是建立在準確的危機跡象成因分析的基礎上的,這就要求分析危機跡象產生的原因必須深入、具體、客觀;其次必須明確的是,危機跡象之間的因果關係有其過程特征,這就要求進行危機跡象發展趨勢預測時必須分析危機跡象的進行過程,把握其規律性;最後必須明確的是,危機跡象的成因和過程都是十分複雜的,要運用科學的方法,以保證預測結論符合邏輯,真正有效。
(3)恰當評估危機跡象可能帶來的損失。危機跡象可能帶來的損失是指當危機跡象成為危機事實後對組織的公共關係、經營管理、公眾、社會環境可能造成的損害。危機跡象可能帶來的損失的評估任務主要有兩個:一是對現已被確認的危機跡象正在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二是對現已被確認的危機跡象在將來一定時期內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對危機跡象可能帶來的損失的評估結論是進行危機預警預控的“決策”依據。
4公關危機預警預控
危機預警預控是指在對危機跡象進行了有效監測、識別、診斷的基礎上,根據危機跡象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趨勢,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事態發出必要的警示和作出必要的控製。進行危機預警預控的工作任務可分為兩項:
(1)公關危機預警。預警就是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事態發出警示。在社會組織內部,警示對象又包括組織的領導者、公共關係人員和全體員工,警示的目的是引起他們對危機的了解和重視,以便他們做好必要的應對準備。在社會組織外部,警示的對象是與可能出現的危機密切相關的公眾,警示的目的是向他們通告危機的信息,以便他們及時離開危機險境,有效避開危機危害。
(2)公關危機預控。危機預控就是對可能出現的危機事態進行提前控製。發出危機警示並不是根本目的,對危機進行有效的預控才是公關危機預防的根本目的。危機預控在於采取措施,使危機消失於未萌發狀態,這就是“防患於未然”。一般來講,危機預控的關鍵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麵:一是進行公關係統的結構性調整,以使公關係統不至於出現大的震蕩,達到全麵的平衡與穩定;二是及時解決初步出現的各種公關問題,哪怕是看來非常細小的公共關係問題;三是對於不可控製的危機發展事態要及早製定危機應急方案,做好危機事態的應對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