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濱浩斯遺忘曲線告訴我們:知識遺忘的速度並不均勻,開始學習後的第一天遺忘得最快,可能損失60%,以後則逐漸變慢。因此在學習當天及時複習加以鞏固,對提高記憶效率非常有用。家長可把這個道理結合作業用通俗的語言講給孩子聽,讓她們親身體驗,使他們切實感到及時完成作業的好處,從而自願接受作業。如果隻是籠統地講學習目的與作業態度,甚至施加壓力,恐怕都無濟於事。
在少年兒童的學習動機中,興趣應占很大比重。這是教育文明化的標誌之一。興趣有巨大的內趨力,可以引發奔放的熱情。人類文明史上卓有建樹的偉大人物,對此都有深切感受。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時,他們往往不怕講過頭。
家長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孩子在做作業時,不時會閃現興趣的火花,家長要善於捕捉並及時“助熱”。例如,孩子在組詞造句時,可以幫助孩子創設一些有趣的情景等。隻要留心,機會很多。
除此以外,家長也應盡可能把孩子做作業所用的時間和完成情況告訴老師。從學校教育角度看來,這也是學校所期待的信息反饋。學校可以據此作出作業量的調節。
家長在不懈地引導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還應當勸阻孩子不要經常“挑燈夜戰”。在肯定其熱情的同時,要講清危害。鼓勵孩子分清主次,學會“彈鋼琴”。如果仍未及時完成,家長還應協助他們消除負疚感,使其心情“多雲轉晴”,在他感到愉快些時,再不失時機地鼓勵他“攻一下”。
什麼時候,才能像愛因斯坦說的那樣:“學校所規定的作業會被當做一種禮物來接受。”什麼時候,更多的爸爸媽媽能看著孩子興致勃勃地做功課,而露出欣慰的笑容……這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的努力。
妙招應對女孩學習太馬虎
“老師,有的時候,我覺得卷子很簡單,考個90分根本沒問題,但結果卻連80分都考不到,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是我腦子太笨?”
還有一位同學說:
在我身邊有一些同學,老是想一下子就把學習任務完成,認為比別人快就是效率高,結果在學習上就馬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丟‘東’就是落‘西’。數學中忘了一個符號、一步運算,語文中張冠李戴、加‘點’少‘畫’,缺乏一種嚴謹認真的學風。要知道,這種馬虎的學習態度,不僅會使你返工、丟分,甚至還會浪費大量的時間,以致欲速則不達。
事實確實如此,當我們急著要做成某件事的時候,就會丟三落四,結果往往事與願違。有一個學生就曾拿著一張試卷找到老師,十分委屈地說:“老師,你看看,這張試卷我本來是能拿90多分的,可是現在卻隻拿了60多分……”
老師接過學生的試卷,仔細研究了一下,覺得這張試卷對她來說,確實是“很小兒科”,但為什麼她沒有拿到滿意的分數呢?原因就是她的馬虎。
這位學生人聰明,腦瓜靈活,很多問題,別的同學需要思考很久,她一會兒就能給出答案。但她的缺點也和優點一樣明顯,就是做事毛毛躁躁,這個缺點放到學習上,那就是不能拿到高分的一大關鍵。
我們可以這樣說,粗心、馬虎正是學習的大敵,我們當中很多人,就是因為粗心馬虎,在關鍵的考試中敗下陣來,也是因為粗心馬虎,成績總是不盡如人意。
麵對粗心,或許學生會無限懊惱:“粗心、馬虎害人不淺,我們也體會到了,但我們就是改不了,這能怎麼辦呢?”其實,不是改不了,隻是壞習慣養成了,一時半會兒還不知道如何糾正而已。
壞習慣的養成總有一個過程,粗心馬虎也不例外。
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記憶多是有意記憶占主導地位,但也不排除無意記憶的作用。有時候,當我們記憶某些東西時,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就會遊離在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外,使得記憶不牢固。所以,在我們的學習過程當中才會出現記憶力不清晰、持久性差的特點。記不長久、記不準確也就導致了我們在回憶知識時對信息的存儲和提取困難,因此也就容易盯錯。
舉個例子,在我們做數學題目的時候,如果記錯了運算公式、定律,即使每一步驟的計算都很準確,可最後的答案往往卻與正確答案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