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招應對女孩愛說謊
孩子們撒謊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現象,又是一個應該引起家長警惕的問題。孩子出於某種原因,如怕責備、挨打,為博得家長的歡心等撒謊是常見的。撒謊有兩種現象:一是偶爾一次,如偉大導師列寧小時候,有一次到姑媽家去玩,不小心打碎了一隻花瓶。當姑媽詢問時,小列寧撒了謊,沒有承認是自己打碎的。事後,當他回到家意識到這樣做不對時,馬上寫了封信向姑媽承認花瓶是自己打碎的,並表示自己撒謊是不對的。二是經常性撒謊。這種現象是十分嚴重的,必須引起家長高度重視。
說謊行為與誠實是背道而馳的,家長要幫助孩子矯治撒謊的惡習,必須對症下藥,即,首先要找出其說謊的原因:
原因一:家長的管教比較嚴厲。
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比較嚴格,這是好的,但有的則太過分,太嚴厲,動輒打罵,孩子見到父母像老鼠見了貓,生長在這種環境下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撒謊。孩子往往想通過一句謊言來避免一頓“皮肉之苦”。
原因二:逃避責備。
孩子因為做了錯事,怕被人責備而撒謊,孩子學習成績不好時,往往最容易隱瞞、說謊。如一名學生,期中考試開了“紅燈”,父母問她學校什麼時候開家長會時,她說“不開”,她也不把成績冊給家長看。後來,家長去學校與老師聯係。當她得知這一消息時,自知“謊言”要被戳穿,就買了幾包老鼠藥吞了下去。
原因三:孩子的虛榮心作怪。
有一些孩子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往往容易胡編亂造,瞎吹瞎說。
在弄清了孩子的說謊的原因後,我們就可有的放矢地對孩子進行矯治了。矯治的方法有以下幾條。
第一,抓好第一次。
如果孩子僅是第一次說謊,父母必須當件大事把它抓好。不妨來點小題大做,把文章做足。在弄清說謊的緣由和動因後,應立即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分析說謊的危害,指出問題的嚴重性,並明確表態:“下次不能再說謊。”總之,要讓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說謊是不誠實的表現,是不對的,下次不能再說。隻要抓好了第一次,就能刹住車。
第二,重視屢犯的孩子。
對那些屢犯的孩子,父母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這是關係到孩子道德品質的大事。因此父母要認真分析其說謊的原因,摸準其說謊的規律,要多花點工夫,不要輕信孩子的話,稍有懷疑,必須馬上核實孩子的話,如是謊言,及時揭穿。要讓孩子知道謊話騙不了父母,就隻好說實話。否則孩子就會覺得父母是“好騙的”“可欺的”,繼而膽子越來越大,謊話越說越多。
第三,創造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如前麵所說,父母的專製、嚴厲往往是孩子謊言的溫床。因此,家長一定要民主、和諧地對待孩子,讓孩子敢於說實話。有時即使孩子做了錯事,隻要孩子認錯了,就不應再痛罵、毒打。因為孩子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這樣,就可消除孩子說謊的外在因素。
第四,家長自己不說謊。
有的孩子說謊,原因往往是家長自己說謊“教”出來的。所以家長決不能在孩子麵前說謊,或說話不算數,欺騙孩子。我國古代“曾參殺豬”的美談可成為廣大家長學習的楷模,要讓孩子從小知道,說話要算數,不能騙別人。
妙招應對女孩不愛做作業
“功課做完了嗎?”這幾乎是每位家長下班回家見到孩子以後的第一句話。
適當做些作業是必要的,問題是有些孩子討厭做功課。家長督促過嚴,就會和孩子關係緊張;父母之間看法做法不一,更為家庭增添煩惱。這個頭痛的問題折磨著不少家長,他們對自己孩子說:“我跟你一起受罪!”
要正確解決這一問題,就應該具備科學的方法。
有的話天天說,卻未必有效果。如果一位廠長每天下班時守在廠門口問工人:“你定額完成了嗎?”這和一回家就問孩子功課引起的心理反感,恐怕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我們不問問:“今天你什麼課上得最有意思?”“你向老師提了什麼問題?”“球賽勝負如何?”“你借到了什麼新書?”……假如我們對孩子的精神生活表示淡漠,缺少起碼的關注,隻是想到營養與成績,長此以往,孩子的熱情與求知欲就會減退,學習日益被動。關於這一點,國內外不少心理學家早已告誡過老師與家長。同時,對孩子的精神生活缺少關注,還會造成兩代人感情上的隔閡,而感情一旦淡漠,心靈就很難溝通了。